台灣車輛管理制度說明

每次只要有重大車禍事故,「台灣車輛管理制度」就會被提及,測試、審驗、監理到底是誰在做的?報導的人常把大家搞的一頭霧水。
為使大眾了解整體架構,因此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車輛中心、ARTC)特以專題篇章向社會大眾說明,並與各位讀者分享。

---------------------------------

從製造/進口,到領牌上路,
三張圖告訴您台灣車輛管理制度


四張合格證讓車子可以開上路
你知道嗎?車輛為何要領牌才能上路?
車輛本身是一種可以自由買賣的貨物,消費者若向車廠直接取得尚未通過檢測認證的車輛,此時這台車因尚未符合領牌資格,所以不能領牌上路,只能擺在家中車庫觀賞,所以基於消費者購買車輛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將它開上路,而開上路是牽涉到公共的利益,例如行車安全、引擎噪音與排氣污染,以及是否消耗過多的能源等,所以車廠在新車型導入市場前,政府便透過一套管理制度來規範,要求其取得所有合格證後才能上市販售,消費者才能辦理領牌並開上路。

這套管理制度就是由公共利益出發,並由行政院轄下的交通部負責安全、環保署負責排氣污染與噪音、經濟部能源局負責耗能,因此規範了國內車輛在領牌上路前,都必須經過安全、污染(排氣污染)、噪音及耗能等四大項法規檢測,並經審驗取得四張合格證後,才能到監理機關辦理車輛領牌作業,其管理分工,可參考圖一。

圖一: 台灣車輛管理制度分工

 

要怎麼審驗與檢測才能合格
基本上四張合格證的審驗與檢測流程大同小異,主要概念為廠商依法規規定向「審驗機構」申請驗證,且可自由選擇受主管機關認可之國內外合格「檢測機構」,委託其進行測試並取得檢測報告,後再向審驗機構申請審驗報告,並依此向主管機關申請合格證,之後便能合格領牌上路,可參考圖二所示。

  圖二:車輛檢測、審驗流程圖

 

測試項目與檢測機構的狀況?
相較之下,污染、噪音、耗能領域的檢測較為簡單,都是以整車(整台車)進行檢測為主。
而安全領域則分為零組件、整車等多項測試。整車中又分機車、汽車、客車、貨車等不同分類,其測試項目總和有「79項」,是最為複雜的(統計至2017年2月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貿易開放與自由市場的機制下,檢測機構並非只有1家,以交通部安全領域而言,其認可之國內外檢測機構超過50家;環保署排氣污染領域有5家、噪音污染領域6家;經濟部能源局耗能測試也有3家,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市場。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在各領域均為其中1家,近年也配合政策,漸次淡出民間有能力做的測試項目。

那審驗機構又是什麼狀況?
審驗機構是接受主管機關的委託,專業協助政府辦理審驗業務並製發合格證。交通部安全領域成立專責的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車安中心,VSCC)處理此項任務;環保署排氣污染及噪音領域審驗機構以公開招標、短期計畫委託方式委託工研院(污染領域針對汽油車、機車)、車輛中心(污染領域針對柴油車及噪音領域)進行審驗。而由於工研院、車輛中心均屬於經濟部技術處所轄之研究機構單位,亦受避免與民爭利原則所規範,如民間業者有能力承接參與投標時,也會退出不參與,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一型新車需取得四張合格證方能上路,而車輛的審驗與檢測流程雖看似複雜,但也是相當完整且絕對公開的作業。

那麼,車輛認證通過後,後續的量產車品質如何把關呢?
因車輛審驗檢測時,是由車廠提供認證車(Type Approval Vehicle),及一般所說的代表車輛到檢測機構測試,而主管機關為了確保車廠產線所生產的第10台、第1000台、第100,000台、甚至更多台,都維持一定的品質水準,也有訂定了對應的管理措施。
以交通部管轄的安全領域而言,交通部委請車安中心訂定「品質一致性審驗」規定,要求車廠在辦理審驗合格證明須同時附上「品質一致性管制計畫書」,列出品管方式、抽樣檢測比率、設備維護等作法,並每年進行年度品質一致性核驗、3年一次的現場核驗、甚至不定期前往工廠進行品質一致性抽查,以確保廠商生產的每台車品質一致,為消費者的權益做把關。

如果這樣,車輛上市後,車主買到車後還有什麼事嗎?
整體管理制度不僅只有上述領牌前的新車取得合格證的審驗管理,領牌後的使用中車輛管理、後處理也是其中一環(如圖三)。以安全管理為例,使用中車輛有(1)公路總局監理所/站要負責的人、車、路管理;(2)車輛廠商對車主的保養維修、以及(3)對主管機關承諾的品質一致性(註),(4)車主也要善盡定期保養、(5)遵守駕駛等義務,而(6)如有車輛的問題與狀況發生,車安中心(VSCC)則會介入進行車輛安全性調查召回改正等業務。

 

更多資訊,可參考專業汽車媒體U-car之報導:
車輛合格證到底怎麼來?一窺臺灣車輛認證制度
安全篇 http://feature.u-car.com.tw/31623.html
排放、噪音、油耗http://feature.u-car.com.tw/31625.html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