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安全車距的拿捏與應用情境--防禦駕駛哲學 PART 3

2009 / 12 / 16

車輛中心 試車場部 鍾國良

又到了分享防禦駕駛的時刻。一般來講,隨時保持安全車距與勿任意變換車道是駕車的基本守則,尤其是在高速/快速公路上。我們可能經常看到車輛咬著別人車屁股的侵略性駕駛行為;另外,我們也時常在高速公路歷經一個走走停停的擁擠路段後,看到的是一起追撞事故,相信大家對追撞而肇事的後方車輛一定較不諒解。不過,請大家回憶一下當您駕車在高速公路時,自身是否不知不覺就犯此錯誤而不自知?

沒有人會反對行車應該保持安全車距,但,要堅定奉行此守則並非易事,而安全車距的拿捏存在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本文將分享有關的危險認知與應用情境,供讀者參考。

一、安全車距的拿捏不應斤斤計較:若能充分保留空間,無形中將增加自身安全的籌碼,例如:不用兩眼一直盯著前車屁股,除可避免或降低勞累,亦能對沿途景物留下印象,其優點甚多,有待駕駛人親自體會。
(1)車輛煞車時所需的煞車距離長度可能超乎我們的認知(參下圖):以行車時速100km/h(約相當28m/s)而言,所需的總煞車距離=(A+B)+(C+D)=21m(駕駛人反應時間以0.75秒計)+49m(車輛平均減速度以0.8G計;載重時或大型車會降10~25%;濕地或大型車載重又會再降10~25%;踩煞車踏板的力道或快慢也會影響)=70m。
?A+B為駕駛人的反應時間,一般需要0.5~1秒;
?C為踩下煞車踏板瞬間到輪胎產生足夠煞車力時間,一般需要0.3~0.6秒;而大型車常用的氣壓煞車通常較小型車之液壓煞車所需的C來得長;D為煞車系統作用時之煞車距離。

(2)安全車距尚需考量可能因前車反應太慢的疏忽所導致的狀況。換言之,若前車之安全車距嚴重不足或前車嚴重追撞肇事時,將極可能影響自身採取煞車之時機而受牽連。
(3)安全車距不足,除可能追撞前車外,也可能因自身緊急煞車而導致後車的撞擊,甚至造成夾心餅乾火燒車,若此,無疑將造成嚴重危害,不可不慎。單就避免後車追撞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安全車距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二、高速/快速公路行車,擅用地標地物,可簡易掌握安全車距。
(1)高速/快速道路之車道白虛線為長度5m、間隔5m的設計。小型車在一般情況下,稍微瞄一下並至少保持約7~8個白點以上,是本文建議的方式(不用特意去算幾個白點,因速度快也無法算)。
(2)高速公路每100m均有一綠色里程標記,充份利用此地標地物也是不錯的參考方法。
(3)讀秒方法不易掌握,對不熟的駕駛人可能造成負擔,本文並不建議。若有讀者習慣以此方式拿捏行車車距,則一般情況下建議小型車至少應維持3秒以上,大車則建議在4秒以上。

三、停車時也要考量安全車距
因前方壅塞而被後方追撞車陣之事故時有所聞,如果您是車陣中的最後一部車,有否想到後方來的車輛是大型車?會不會煞車失靈?後方駕駛是否看到我?有否精神不佳?如果想到這些狀況時是深夜2點,那可真會捏把冷汗!因為有太多狀況是您無法掌握的。
此舉可避免萬一受後方車輛撞擊時,較有機率不致變成所謂夾心餅乾,或因推撞前車造成之複雜事故糾紛,甚至是連環事故。
(1)遇前方有壅塞車陣時之停車,尤其是高速公路夜晚時段,接近車陣時應特別注意,提早滑行並建議應保持一定的停車安全車距,除非後方車輛已安全進入車陣;
(2)一般紅燈停車時,建議讓自己的前方保有一定之緩衝空間。

四、走走停停之壅塞路段也要保持避免閃神的安全車距
在壅塞路段走走停停,經常發生小追撞。事實上,現在車輛多為自排車型,遇此情境,放輕鬆並稍微拉遠車距,讓車輛在D檔爬行隨車陣前進,或許是個聰明的因應方式。

五、特別敬而遠之的車輛
轎式車輛前方保險桿與引擎室周邊的結構,在發生前方碰撞時能提供一定程度之能量吸收與保護作用(記得前後座一定要上安全帶);而當車輛煞車時,由於重量轉移,車姿會變得前低後高。因此,對於車尾有一定高度的貨車車型,應避免行車其後方。

六、車尾被緊跟時怎麼辦
高速公路行車,時常被惡意之司機緊跟在後,又因左右邊車道車多無法變換車道時,怎麼辦?若自身車速不高,大可揚長而去;但若速度已高又無法變換車道(可能左右車多或無信心把握),建議慢慢鬆油門,拉長自身與前車之距離,相信後車馬上就會離你而去。用好聽的話說,就是鼓勵其超車。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