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駕駛習性與安全!--防禦駕駛哲學PART 6

2009 / 12 / 09

車輛中心 試車場部 鍾國良

預測危險,進而避開危險是防禦駕駛的精神。我們時常聽到有關駕駛姿勢調整的必要性,或許並不知其所以然;本期將分享一些與駕駛姿勢或習性相關的重要事項,希望讓讀者有更深入的瞭解。

(一)為何開車要雙手握方向盤?除了「較穩」之外,還有…?
(1)面對突發狀況需閃避時,單手操作方向盤或許能完成閃避動作,卻難以讓車輛恢復到穩定狀態,換言之,只能完成一部分的操控需求,其後果可想而知。
(2)在彎道行駛或轉彎時,鬆油門、踩煞車、轉動方向盤等三項動作通常是連續性的,但這三個連續動作卻會對引擎造成一系列的負荷變化,對於引擎異常的車輛,是有可能造成引擎熄火;且現代車輛的轉向系統普遍有液壓動力輔助,突然的熄火可能會造成方向盤拉扯而脫離原有預期的行車路徑。
(3)若是前輪爆胎,則會感受方向盤明顯的突然拉扯,對單手而言可能無法應付此突然狀況。平時若能養成雙手掌握方向盤的習慣,一旦發生爆胎便可快速穩定車輛,同時切記不可緊急重踩煞車,而以鬆油門、打方向燈、必要時輕踩煞車,就好像要路邊停車一樣,應可化解危機。

(二)駕駛姿勢為何要調整好?
駕駛座前後姿勢要調整至煞車踏板踩到底時,膝蓋仍能保持微彎,此乃考慮萬一發生撞擊
時,彎著膝蓋的腳較能承受衝擊而不易受傷,此道理與人從高處跳下時,膝蓋要微彎的道理是一樣的。另外,頭枕也要調整至能承受後腦撞擊的適當位置,這點就經常被駕駛人所忽略。

(三)養成觀察週遭人、車的習慣,特別是老弱婦孺,及有侵略可能的年輕人、機車。
(1)超越停在路邊的行人,特別是小孩,建議靠近前,以短喇叭示警,一旦行人/小孩抬頭看車(eye-contact),危機就解除大半了。
(2)超越前方騎機車時,騎士是否正與乘載者談話?機車有沒有裝後視鏡?....觀察後想一下,可能會有不同感受。

防禦駕駛強調用路時需養成預測的思考習慣,而預測的能力就是關鍵,其涉及人、車、路特性與彼此相互組合可能的特性展現,雖有些專業,但大部分實屬可分享與簡易了解的範疇。筆者常舉一個經典例子:「騎車看到一顆球滾出來,您預測到下一個情境是什麼?」,如果您只想到機車撞到球會摔倒,那可能還不及格喔!進一步應該要想到,下一秒可能會有小孩衝出來。

在任一領域,由於經驗的差異,對後續情境的預測能力一定存有差距,一起交通事故可能是一個終生遺憾,對於養成預測習慣並提升預測能力,應是每位用路人對尊重生命應有的責任與義務。凡事一體兩面,面對一起交通事故,以違規者角度可了解事故原因,但若能積極地從受害者的角度出發,或許就更能導出一些重要的防禦駕駛觀念。在人人期望交通安全及大家遵守交通規則下,防禦駕駛觀念的建立絕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待轉時,除儘量靠邊外,建議方向盤勿提早操作

「防禦駕駛專題」已完成6期的系列報導,利用數個情境分享及行車應有的危險認知,期望讀者在交通過程中,養成「從目視的情境,預測下一步可能發生情境」的習慣。筆者以另一個範例作個結尾:當車輛準備迴轉或左轉(待轉)時,除儘量靠左側、不要橫著車身外,各位讀者是否還能預測可能的情境與該有的防禦駕駛技巧呢?沒錯,就是建議待轉時需踩煞車、打方向燈及方向盤不要提早左打(如圖)。車停路肩都有可能被撞,更何況是停在車道上,萬一發生追撞,若車輛因而衝到對向車道而發生對撞,那將會是個多恐怖的事故呢。

最後,祝福大家,日日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