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台灣智慧電動車輛創新營運模式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王畯洋、陳信志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各國積極推動低汙染節能電動車輛,如德國規劃2030年禁售內燃機汽車,法國與英國宣布於2040年禁售燃油車,中國大陸也於近期擬定禁售燃油車計畫等,而台灣已在2011年即展開各式電動車輛的創新營運模式,跳脫使用侷限,開拓綠色交通可行性。
我國依據各地環境與交通方式不同,運用了資通訊科技優勢,成功發展車聯網、大數據、智慧平台與車輛感測技術,建立相對應的綠能車輛商業服務模式並普及全台,讓全民體驗電動車零排碳魅力;以下將介紹各型式電動車的創新營運案例。
在電動巴士方面,為響應環境保護與提升民眾認同感,首創以電動遊園巴士於高海拔的阿里山運行,並打造專屬智慧行車監控平台,可即時掌握並採用大數據分析車輛運作狀態,提早發現車輛問題預做維修準備,更推動保養定型化契約及電動巴士駕駛認證,提供巴士業者及乘客高品質且高安全的旅運服務,請參考圖1。
圖1. 智慧電動車多元營運模式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動車推動辦公室,ARTC整理
電動小客車方面,除公務用車及車電分離模式外,高雄市導入電動汽車共享並已設立電動車停靠專區,站點採無人化服務,用戶經電子化認證成功後,可透過行動裝置進行車輛開鎖解鎖、預約租借和付款,完善綠色運輸最後一哩路,請參考圖2。
圖2. 高雄市電動汽車共享服務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ARTC整理
電動機車方面,國內已實現車電分離、旅遊租賃及公共租賃等營運模式,如圖3,其中車電分離的換電模式特別受民眾青睞,更出口至德國與法國,並進軍東南亞,有機會成為國際電動機車發展典範;未來我國政府將持續加強推動力道,如租稅減免、車輛購置及充換電站建置補助;在商業模式部分,則朝商業車隊(宅配、郵務、停車收費)及公務服務(區里稽查、巡邏)推動,以擴大民眾接觸使用,實現2022年30萬輛電動機車上路運行之目標。
圖3. 電動機車創新營運模式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動車輛推動辦公室,ARTC整理
我國已具備電動車輛營運模式發展經驗,未來可望複製輸出國際,帶動我國電動車軟硬體商機;並搭配車聯網、自動駕駛與共享車輛的技術快速發展,結合我國ICT資訊基礎優勢,發展最大化效率的電動車商業模式,帶動我國電動車輛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