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從自駕車用光達感測器談新興產業專利技術佈局
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盧宥蓁 研究員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於2013年5月30日宣布汽車自動化的新政策,其中包括了自駕車(autonomous, self-driving)的測試等相關規範以及未來的研究計畫,除美國政府建立制度外,產業界亦看準未來市場發展性,積極投入相關研發與測試。
自駕車之關鍵零組件 光達感測器
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為使汽車保持正確的行駛路線與車速,將必要的技術區分為三個步驟:1. Sensing,獲得環境中各種物體之距離資訊;2. Understanding,整合、分析、判斷距離資訊的運算處理,例如物體辨識、追蹤等技術;3. Action,根據運算結果控制汽車之駕駛行為。
以上述的第一步驟(Sensing)而言,目前可利用影像感測器、毫米波雷達感測器或光達感測器等來達成距離感測,而相較於前述兩者,在物體辨識能力、最大感測距離、視野範圍等方面,光達感測器更具優勢,並已成為諸多品牌車廠普遍採用並投入自駕車開發測試的關鍵零組件。光達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是以光做為量測媒介,搭配發光模組、導光模組、收光模組以及相應的光學、機械、硬體設計等技術設計,可獲得環境中待測物之一維、二維甚至三維距離資訊之裝置,其在汽車應用領域中,光學測距方式有時差測距(Time of Flight, TOF)、相位調控、三角測距等,其中又以時差測距為主流...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