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自動駕駛小巴發展概況

2017 / 09 / 15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謝育錚

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近年往環保節能與智慧化方向快速前進,電動車與物聯網科技發展日益茁壯,加上資訊科技與人工智慧的結合,車輛感測器技術快速提升,帶動各國積極投入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同時,在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環保節能與交通最後一哩路接駁的思維下,結合電動車與自動駕駛技術的新型態運具,容量在10-15人內的自動駕駛電動小巴應運而生。

法國為首,引領全球自動駕駛小巴風潮
法國為全球自動駕駛小巴的領頭羊,該國新創廠商Navya與Easymile皆於2014年成立,致力於開發智慧化與永續發展的交通移動解決方案Navya於2015年推出自動駕駛電動小巴至今,已提供英國、美國、香港、瑞士、新加坡、日本、紐西蘭與澳大利亞等國家共計45輛車進行試運行,該公司於今(2017)年前往美國密西根州興建車輛組裝廠,預期年底前可產製25輛車;而Easymile所開發的EZ10車型,已分別於日本、芬蘭、美國、荷蘭、法國與新加坡等地,與各國政府或營運商合作進行試運行計畫。另外像俄羅斯與英國等國,亦已有廠商投入開發自動駕駛小巴。
我國亦於今年加入自動駕駛小巴試運行的行列,7月份於台北市信義路公車專用道以交通管制方式進行夜間試運行,高雄市則規劃將於10月份生態交通全球盛典(Ecomobility)舉辦期間,由自動駕駛小巴擔任哈瑪星示範社區的巡迴接駁車服務,為期1個月。


圖 各國自動駕駛小巴士試運行狀況
圖片來源:Navya、Wepods、Easymile、7Starlake、RusAutoNews、hmi、SB Drive;車輛中心整理

透過試運行蒐集不同環境下之道路資訊進行系統整合
自動駕駛小巴於道路上運行時,透過車輛所配置的攝影機、光達感測器(LiDAR)與GPS定位系統等配備,使車輛得以即時繪製道路環境,並隨時偵測路徑上之障礙物,辨別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使車輛正確安全行駛於道路環境中;同時,透過車輛傳感器與車聯網的結合,車輛可隨時更新道路交通訊息、民眾乘車需求與車輛狀況等資訊,即時調整營運車輛班距、車輛派遣數及營運路線,甚至於呼叫車輛回場充電或維修等,使車隊營運管理與服務達到最佳化。
現階段,雖然自動駕駛小巴試運行仍多屬固定路線或於封閉型園區內進行,但於各個國家不同環境下路試,可進行更多元的系統整合測試,同時開放民眾搭乘,瞭解社會大眾的接受度並蒐集實際搭乘經驗,這些資訊都將是自駕小巴發展邁進的重要基礎。

結語
自動駕駛小巴的發展有助於填補大眾運輸最後一哩路的交通接駁,也因其屬於載人的運輸工具,車輛安全性、穩定性與系統判斷正確性皆相當重要,透過試運行,提供車輛實際路測平台,將有助於自駕技術發展的精進與穩定;此外,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完善的道路交通管制設施構建、車輛與道路管理法規調整等相關面向,亦是自駕小巴未來得以順利發展與正式上路的重要關鍵。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