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大型車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法規簡介

2017 / 09 / 15

車輛中心 技術服務處 林榮洲

因大型貨/客車有著較大的車身尺度,駕駛座位置較高,後視鏡的視野常有死角或盲點,當車輛轉彎時,駕駛者會因未注意後視鏡視野不足的範圍而造成交通意外事故發生。現行車輛安全法規-車輛安全檢測基準除有「間接視野裝置安裝規定」外,交通部另於2016年底頒佈大型車「行車視野輔助系統」規定,以輔助駕駛者可以更清楚看見車輛兩側及後側的視野範圍及行車狀況,保障民眾用路的安全,以降低意外事故發生率。本文將針對檢測基準新頒訂「行車視野輔助系統」的車輛安裝規定要求做介紹。

攝影鏡頭安裝數量與位置
1.車身兩側及後方至少各裝設一具攝影鏡頭,其車身外觀至少會有三具攝影鏡頭,如圖1~3所示,此鏡頭可攝、錄影車身兩側及後方的畫面,供駕駛者由儀錶板附近的螢幕清楚可見車身周圍的車況。另外鏡頭的安裝數量並無安裝上限之限制,車身兩側的鏡頭,可依車身的長度或使用需求增設額外攝影鏡頭,但規定架設於車身側方及後方的攝影鏡頭固定架基座必須穩固。

2.攝影鏡頭安裝距地高度有其規範,首先須將測試車配重至設計總重,車身兩側攝影鏡頭應距地高2公尺以上的位置,如圖4所示:


圖4 攝影鏡頭安裝距地高度
圖片來源:總盈汽車有限公司

但若因車身結構或造型等因素的限制,則攝影鏡頭可裝於距地高小於2公尺的位置,但是,裝置不得超出車輛全寬之外50公釐,且鏡頭外觀不可太尖銳,其規範是邊緣曲率半徑不得小於2.5公釐。鏡頭的安裝高度及外觀邊緣曲率半徑規定,是為了避免車輛兩側因裝設攝影鏡頭的突出物,造成車身兩旁行人、自行車、機車的用路人因碰撞而受傷。

攝影系統影像紀錄留存功能
車身兩側的攝影系統須具有攝、錄影的功能,系統留存影像的總時間至少要有30分鐘以上的時間,以便於影像取得及重現事故發生當下情況。

攝影鏡頭視野範圍規定
攝影鏡頭安裝後,對於車身兩側攝影鏡頭的視野範圍,應不小於車輛安全檢測基準「間接視野裝置安裝規定」中II類主要外部視鏡之視野範圍,圖5中斜線的視野區域即為車輛II類視鏡的視野範圍,駕駛者從螢幕上必須可看見此兩側的視野區域,方能判定符合。


  圖5 車外照後鏡(II類) 之地面視野區域

倒車攝影鏡頭視野
倒車攝影鏡頭於儀表板附近的螢幕有其顯示視野區域的規定,首先先定義這區域應能在水平路面上至少能看見車輛的寬度視野區域,其中心平面為汽車縱向基準面,並於距離車尾最後端垂直水平面30公分處往後延伸至少3公尺,其示意圖如圖6所示,實車檢視倒車攝影鏡頭視野範圍如圖7所示。當駕駛打倒車檔時,可清楚看見車後方的車況,如果後方有行人、車輛或障礙物,好讓駕駛立即停止倒車動作,完全可避免意外發生。


圖6 倒車攝影鏡頭視野區域


圖7 倒車攝影鏡頭視野實車檢視

影像顯示要求
車輛兩側及後方安裝攝影鏡頭,並將影像傳輸至儀表板附近的螢幕後,螢幕本身的規格及影像,有下列的要求,分述如下:
1.車室內應設置至少一組尺寸不小於7吋之顯示螢幕,且必須於駕駛座能輕易判讀。
2.倒車影像之顯示應於車輛排入倒車檔後2秒內顯示(又稱倒車顯影),並得暫時取代車身兩側之影像顯示。
3.倒車影像應於倒車行駛期間持續顯示,車輛排檔位置離開倒車檔後螢幕應自動回復顯示車身兩側之影像。
上述的規格及作動時機要求,是為了使駕駛方便判讀,無須再手動操作,避免駕駛分心,提高行車的安全性。

設計符合性聲明事項
因輔助系統設備有規格上的要求,所以在提出申請「 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檢測前,建議申請者先向輔助系統的設備廠商確認設備以下的規格及功能,完成確認後再向檢測機構確保此輔助系統設備規格聲明,聲明的項目如下:
1.攝影鏡頭解析度高於640×480像素(pixels),且照度應低於0.5lux,訊號/雜訊比高於40分貝(dB),並使攝影之影像能清晰顯示於螢幕。
2.攝影鏡頭動態範圍值大於70分貝(dB)。
3.本輔助系統之運作,不受磁場或電場之不良影響。
4.系統由車輛本身進行供電,各項功能應於每次車輛啟動時自動開啟,且不得設置手動關閉裝置。

行車輔助系統旨在輔助當車輛轉彎或倒車時,駕駛者可由螢幕清楚看到車輛周圍車況,提高車輛行車安全,避免事故發生。因應檢測基準「710 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法規的實施,車輛中心(ARTC)已於2016年完成該項法規的檢測能量建置,可協助車廠進行相關檢測,歡迎洽詢整車安全部04-7811222ext.2112蔡世欽或ext.7238許勝欽。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