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智慧車電夯 淺談車用半導體產業概況

2017 / 07 / 17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陳敬典

現今車輛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如車聯網、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電動車乃至自動駕駛車都須仰賴複雜的車電設備來實現,調研機構Gartner估計,2020年全球車用半導體產值將由2016年的323億美元快速成長至424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7%,高於整體半導體市場的3.7%。另一家調研機構Mckinsey則進一步指出微元件、類比及感測器將會是車用半導體最大市場(圖1),目前每輛車使用的半導體元件成本已超過330美元,純電動車更接近1,000美元(估計占整車成本3%以上),預期未來半導體與汽車的產業鏈結將越來越緊密。


圖1. 車用半導體市場預測
資料來源:McKinsey & Company,車輛中心整理

整合元件製造廠獨佔鰲頭 廠商各有所長
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或晶片係指把許多電子元件做在一片半導體基材上,根據Semicast Research報告的2016車用IC領導廠商(表1),可以發現多係集合設計、製造及封裝測試於一體的整合元件製造廠(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s, IDM),此主要歸因於車用認證規格的特殊性,必須由上至下游的高度整合,IDM配合車廠所需客製化產品,利於控管各環節品質(IC產業鏈見圖2) ,形成產業高牆使一般廠商不易踏入。

表1:2016年車用IC廠商排名

資料來源:Semicast Research,車輛中心整理


圖2. IC產業鏈示意圖
資料來源:《寫點科普,請給指教。》,車輛中心整理

第1名的恩智浦(NXP)在2015年收購飛思卡爾(Freescale)後,躍升車用IC龍頭,隨後在2016年底被高通(Qualcomm)併購,目前步入審查階段;Qualcomm近年主攻車聯網、車載資通訊及娛樂系統方面,未來可望藉NXP深耕車載晶片的多年經驗來進行更全面的佈局。排名第2的英飛凌(Infineon)則瞄準電動化與自動化趨勢,其功率半導體專長能支援電動車控制電機及電池,在自駕部份其CEO曾表示高效能的運算平台不會是他們的主戰場,如何以汽車成本達到飛機的安全與可靠度才是他們的目標,Infineon希望當自駕車故障時監測晶片必須能重新配置電力系統,使汽車安全繼續駕駛或停車。排名第3的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 係車用微控制器(MCU)、系統單晶片(SoC)領導廠,目前在車用市場的主力放在ADAS與自駕平台,其平台強調開放及可靠性,將可滿足從安全雲端連線、感測、認知到汽車控制等所有需求。

輝達、英特爾兩大聯盟 引爆自駕車IC戰火
車用IC發展除上述主要廠商外,輝達(Nvidia)及英特爾(Intel)兩大巨擘近年聲勢浩大進軍自駕領域,透過併購、合作結盟加快進入自駕車產業(圖2)。專長於圖形處理器(GPU)的Nvidia已與多家車廠建立合作關係,在自駕的切入點著眼於人工智慧,透過其研發的DGX超級電腦及Drive PX計算平台相互合作,使車輛建構自己的深度學習網路。而起步較晚的Intel,在今(2017)年3月投下了一顆震撼彈,以153 億美元收購了ADAS領導廠Mobileye,此案使Intel快速取得Mobileye的電腦視覺技術強項及超過30家的ADAS合作夥伴,有助與BMW及Delphi的造車計畫。


圖2. IC巨擘Nvidia及Intel於自駕車產業之地位
資料來源:EE Times、新聞資料,車輛中心整理

台廠具產業優勢 可望順勢而起
IC龍頭正搶攻新興車用半導體市場,台灣廠商也積極通過相關車用認證,如設計廠聯發科提出四大投入核心,包含ADAS、高精度毫米波雷達、車載資通訊及車載娛樂,而代工廠台積電的製程技術早獲多家公司青睞,建構完整合作體系,未來將著重行動運算、高效運算、自駕車及物聯網四大平台,有望趁勢接國際IC廠大單而受惠,預見這場車用半導體之戰,台灣必將佔有一席之地。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