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國際車載燃料重組產氫技術應用介紹
車輛中心 技術服務處 賴銘彬
在巴黎協定的規定下,溫室氣體減量已為定期檢討的目標,近年運輸產業約佔全球排碳量之14%(如圖1),因此運輸車輛之能源轉換技術將成為必須且長期的發展方向。目前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 EV)與氫燃料電池車(Fuel Cell Vehicle, FCV)技術雖已漸趨成熟,但充電站與加氫站等基礎建設與配套措施卻發展緩慢,現階段運輸能源仍以化石燃料為大宗,其中汽油與柴油約占運輸產業能源消耗的95%。為因應國際間逐年加嚴的車輛污染及油耗法規,如何有效搭配節能減碳技術與污染防制技術,成為引擎製造商持續尋求突破的目標。習知技術許多,如混合動力系統、車用替代燃料、燃燒效率提升與其它能量回收技術等,而車載產氫技術應用於汽柴油引擎車輛為一後起之秀。
車載燃料重組產氫技術原為燃料電池車應用所研發,當時較為成熟之技術為低溫型質子交換燃料電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此類電池對於重組產物中的CO濃度要求相當嚴苛(約10ppm),重組產物需要透過純化與分離裝置,而使得FCV的造價與複雜度提高,因此FCV發展改以高壓儲氫系統為主。然而車載高壓儲氫方式需搭配加氫站建置,其建置成本約為傳統加油站三倍,所以推廣成效有限。近年來為改善內燃機燃燒效率與控制污染排放,車輛整合燃料重組產氫技術為一逐漸被採用的方案,國際車廠相繼發表相關技術資訊,分類如表1所示。此創新應用技術可結合引擎輔助燃燒、排氣後處理系統與燃料電池輔助電力單元(Auxiliary Power Unit, APU)與車輛動力系統等四種多元應用...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