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7CES自動駕駛與智慧車電介紹

2017 / 03 / 14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陳建青

今(2017)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適逢50周年,展覽規模比以往任何一屆更大,汽車方面更設立「自動駕駛科技」展區,各大科技廠、車廠與Tier1零件廠商都發表最新的自動駕駛應用技術以及未來發展藍圖。以下是今年CES展中重點廠商的自動駕駛與智慧車電發展介紹。

Nvidia投入自動駕駛,深耕車用人工智慧、車用晶片
Nvidia與Audi合作發表AI Car概念車,使用的技術包含Drive PX人工智慧車用電腦、具深度學習技能的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輔助駕駛系統Co-Pilot、自然語言辨識技術(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NLU)、高精度地圖和人工智能助手等,預計該車款將於2020年上路。
除了與Audi合作外,Nvidia也宣布與百度、TomTom、Zenrin、HERE合作高精度地圖,並與Bosch和ZF合作開發自動駕駛電腦和自動駕駛系統。

 
圖. Nvidia與Audi合作發表AI Car概念車
 資料來源: Nvidia


BMW i inside Future 自駕概念車,將車內空間變書房

BMW的i inside Future概念車是以「房間」的概念進行設計,搭配白色、淺色木紋外觀造型,車內有書架擺設與草皮地板,營造出令人放鬆的氛圍。此概念車的HoloActive Touch新世代多媒體控制系統,利用高感度攝影機與HUD投影技術捕捉操作者指尖的動作,以超音波脈衝震動使操作者有操作實體按鍵的觸感,實現虛擬觸控螢幕,配合語音、手勢等操作方式,使人機互動更加便利。後排折疊式影音螢幕,配合BMW Sound Curtain個人化聲音簾幕,使車內每位乘客都能選擇專屬自己的影音服務。

   
 圖. BMW概念車i inside Future  圖. HoloActive Touch新世代多媒體控制系統
 資料來源: NetCarShow.com  資料來源: BMW

Toyota以Concept-i概念車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Toyota發表Concept-i概念車,在SAE標準下屬於Level 5的自動駕駛車。外觀上,車身採用大面積白色色調,對開車門設計,車燈、內裝與輪圈可轉換不同顏色,增添整體的科技感;內飾採用「visual representation」AI系統,移除傳統儀表板與控制鈕,使座艙更簡潔,並通過光、聲以及觸控等方式傳遞資訊給駕駛與乘客。
Concept-i搭載「Yui」先進人工智慧系統,藉由深度學習,記錄不同駕駛的興趣、喜好及使用習慣,做出駕駛要求的相應反應。駕駛輔助的部分,可透過臉部辨識的技術啟動車輛,也會根據駕駛的情緒和疲勞程度來給予行車建議。

   
 圖. Toyota Concept-i  圖. Toyota Concept-i車內座艙示意圖
  資料來源: Toyota

Honda提出新商業模式,改變用車習慣
Honda展出NeuV(New Electric Urban Vehicle)概念車,引進人工智慧助理「Hana」,利用車內多種感應器判斷駕駛的情緒,與駕駛互動並學習駕駛的習慣,可依照駕駛當下的情緒做出反應。
除此之外,Honda也利用NeuV提出新商業模式,改變傳統乘用車的負資產、高閒置率使用模式,提升車輛本身的總體價值。當車主不需要用車時,NeuV可透過內建自動化個人助理調配車輛,自行出發載客;也可在公共電網用電高峰時段反向供電賺取利潤。

   
 圖. Honda NeuV  圖. 新商業模式示意圖
 資料來源: Honda

Faraday Future FF91超越Tesla,成為最快電動車
由樂視投資的美國新興車商Faraday Future展示純電動車FF91,該車已獲得加州自動駕駛車的測試許可,預計2018年正式投產。FF91內建130kWh電池組,約500英里的續航里程,馬力輸出為1,050匹,0至60英里的加速度更只需2.39秒,是目前自駕車中加速表現最佳的車款之一。
FF 91以自家開發的可變平台構造(Variable Platform Architecture, VPA)作為骨架,該骨架可用於製作不同的車款。車內則配有FF EcoSystem系統,可登入駕駛習慣、長相與座艙內部設定,並配合車用鏡頭、感應器與3D雷達實現自動駕駛。

 
 圖. Faraday Future FF91
 資料來源: Faraday Future

FCA 集團提出移動載具新概念 Chrysler Portal
FCA與Panasonic合作打造Chrysler Portal 概念車,希望創造居家與工作場合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間」,七人座家庭式房車的設定,加上車門對開、座椅滑軌設計可更自由的調整車內空間使用,每位乘客可藉由臉部辨識系統,將座椅、空調、照明與音響做個人化調整。
該車搭載100kWh量鋰電池模組,最高續航力可達402 公里,支援快速充電,20分鐘即可充滿60%的電力。配合車上的光達、雷達、聲波掃描與車載攝影機等感測器,Chrysler Portal可實現Level 3~Level 4的自動駕駛程度

   
 圖. Chrysler Portal對開設計車門  圖. Chrysler Portal大容量鋰電池平坦鋪設於座艙地板與底盤間的夾層
  資料來源: Chrysler

Hyundai提出「移動願景」概念,將車輛與居家生活融為一體
Hyundai發表「移動願景」(Mobility Vision)概念,並展示Hyper-Connected Cars概念車,搭載與Cisco開發的「先進車聯網平台」,利用車聯網技術與智慧家庭系統結合,駕駛能夠在車內將家中電器預先開啟,也可以在家中將汽車發動並開啟空調。
此外,Hyper-Connected Cars的概念座艙「Health + Mobility Cockpit」可監控駕駛的身體狀態,並利用光源、氣味與警示等方式,改變駕駛的心情或緩和駕駛情緒,座艙甚至可和住宅結構「合體」,使座艙內的空調、能源與影音系統等能夠與住宅共用。

   
 圖. Hyundai「先進車聯網平台」,將汽車與居家生活融為一體  圖. 「Health + Mobility Cockpit」概念座艙
  資料來源: Hyundai

Bosch最新概念車與智慧人機介面平台
Bosch所展示概念車型,搭載多項智能科技,駕駛可藉由虛擬觸控中控螢幕與自家最新語音控制科技,迅速地掌握車輛各項資訊。另外,個人化設定(如人臉辨識、指紋辨識、座艙自動調節)提供使用者更為人性化的操作介面。
當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時,該車的自動緊急救護系統會藉由感應器判斷車輛損傷程度,並自行通報救護車,把握搶救的黃金時間。

 
圖. Bosch概念車 圖. Bosch虛擬觸控中控螢幕
資料來源: Bosch

小結
從本文介紹可發現廠商對自駕車相關技術及延伸應用的發展相當多元,包含深度學習、人機互動介面、駕駛者監測、高精度地圖、車聯網整合等,其目的都是期望讓自駕車能以更安全且便利的方式,滿足民眾的交通移動需求。然而,相較於技術面的蓬勃發展,自駕車相關法規的制訂進展相對緩慢,目前僅有美國密西根州簽署完整的自駕車法令,也成為其他州或國家的參考範本。
展望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已是全球許多車廠、車電廠甚至網路科技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當上述自動駕駛的各個技術發展成熟,自動駕駛車正式上路後,最後受益的也是我們使用者,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