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人為介入頻率減少 Google自駕技術日漸成熟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陳敬典
加州政府鼓勵自動駕駛車發展,讓不少車廠聚集於此進行自駕車測試,廠商通過加州車輛管理局(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 DMV)的核准即可測試。目前共有21家廠商取得測試資格,這些公司必須在每年1月向DMV提交前一年度的自動駕駛車脫離報告(Autonomous Vehicle “Disengagement” Reports),其中「脫離」一詞,係指車輛在行駛途中解除自駕模式,而根據DMV的定義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 偵測到自動駕駛模式故障失效時。
2. 基於安全操作,車輛要求測試駕駛員解除自動駕駛模式,介入進行人工操控。
今(2017)年是DMV第2次公布測試結果,隨著測試車輛行駛里程的增加,以及越來越多廠商投入,總體看來自駕車技術正日趨成熟,以下就測試報告內容進行簡要介紹。
總里程數大幅成長,脫離次數降
雖有21家廠商擁有測試資格,但考量許可證取得時間點之故,在2月份甫出爐的2016年度報告中僅11家須提出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相較於2015年,測試車輛數已超過百輛,總里程數更成長43%,達到65萬英里,總脫離次數則為2,475次,下滑了8.5%。其中除了Delphi、Mercedes和Volkswagen減緩測試行動外,其他廠商的測試行駛里程均有所增加。
表1:2015、2016年各廠商自駕車加州測試數據比較表 |
![]() |
註:*安全相關脫離率(rate of safety-related disengages)=脫離次數/千英里 |
資料來源:加州車輛管理局,車輛中心整理 |
各廠商年度成績單 Google/Waymo居於領導地位
Google自駕車計畫歷經近8年的練兵,在2016年5月與FCA集團(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共同合作,並於同年12月宣布自駕部門獨立,成為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事業體,取名為Waymo。Google/Waymo在加州的測試成績遙遙領先領先同業,2016年共行駛了635,868英里,較2015年提升50%,占所有里程數的97%;安全相關脫離率更從每千英里0.8次下降至0.2次,約5,128英里才有一次的人工介入操作,探究其主因為軟體衝突問題(例如:無法準確使用GPS等)占了41%為最高。
GM在2016年收購自駕軟體開發公司Cruise,今年為首次提交報告,共投入25輛測試車,挑戰最複雜的市區道路進行實測,累積9,776英里,平均54英里發生一次脫離,多數脫離是系統為避免發生意外事故,判斷需解除自動駕駛改由人工操控,顯示自駕車在市區道路的駕駛操控判斷仍待改善。Nissan的測試環境則涵蓋多種道路,累積4,099英里,且在每月皆有測試紀錄,平均146英里脫離一次,原因則以軟體模組問題居多。
此外,Honda與Volkswagen因2016年未在加州測試,故未提供測試數據。BMW在有限的測試里程中僅有1次脫離紀錄,主因為路面車道線標示不清。而電動車龍頭Tesla因傾向利用Autopilot模式使自家車主幫忙蒐集實際駕駛資料,並在全球各地透過模擬、實驗室與各種公路進行測試,測試場域不僅限於加州地區,因此在報告中的測試里程數有限,僅在10-11月份有測試紀錄。
結論
DMV的測試數據係來自於各廠商在不同測試地點、天候、道路狀況等條件下進行的自行測試資料,在所開發車輛定位及道路環境不同的情況下,不適用於比較廠商之間的技術高低。DMV的發言人也曾表示,脫離報告是該部門用以了解廠商技術是否隨時間推移而進步的工具,對廠商而言則是與自己的競賽。在過去一年,Google的自駕實力快速增長,各車廠也能透過測試找到問題點。未來,期待能有更多車廠公開測試數據,透過官方機構與車廠合作改善,提升民眾對於自駕車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