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6/11產業新聞評析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黃樑傑
1.車市買氣旺10月大增12%
台灣車市10月掛牌逾3.5萬輛,較2015年同期大增12.1%,其中和泰車與納智捷表現都很突出。全台車市前十月累積逾35.9萬輛,年增4.5%。
綜合和泰與裕日車等大廠的看法,原本不對今年的車市抱很大的期望,由於大環境不佳時,一般消費者都會緊縮預算,但令人意外是汰舊換新5萬元補助的效果超乎預期,再加上車廠為衝買氣大力促銷,使得整體景氣雖不振,車市卻連兩年逆勢成長。
新聞評析
貨物稅補貼汰舊換新政策持續發威,激勵車廠在經濟環境不佳下仍衝出亮眼成績,車廠預估2016年車市可望超過2015年42萬輛,挑戰43萬輛,達到11年的新高紀錄。車廠也頻展現誠意,在新車款安裝更多配備並不調漲價格,讓民眾更有意願換車。
另外,日系車商亦推出低價進口車款持續催出買氣,例如Mazda 3與Toyota Rva4銷售都繳出不俗成績,歐系車商則趁著匯率走貶,調低入門款售價,都激勵10月進口車銷量成長。
2.凱勝新廠動土,打造綠能產業聚落
台灣本地的電動車大廠凱勝綠能科技正式於嘉義縣馬稠後工業區破土興建新廠房。馬稠後廠房共分三廠,總投資額達新台幣 60 億元,首期一廠工程預計在 2018 年完工,將成為台灣規模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基地,並將進一步投入綠能相關產業的研發製造。
凱勝綠能的招牌產品為電動巴士,是目前台灣最大的電動巴士生產商。為深耕台灣在地電動車產業,凱勝綠能看上馬稠後工業區的地理區位,規劃興建 3 個廠房。投資新台幣 25 億元的一廠工程於 11 月 1 日正式動土,預計在 2018 年完工,屆時電動巴士產能可提高到一千餘輛。
新聞評析
電動巴士用於公共交通,最可使一般民眾體驗電動車零排碳與低噪音的舒適搭乘環境,提升民眾對於電動車的好感度,是台灣電動車政策重要的推動標的。
凱勝的電動巴士,在國際市場具有相當競爭力,其續航力可超過200公里,爬坡度超過20%,將可適用國內更多路線。
目前全台電動巴士已有230輛上路,未來隨凱勝量產,將有更多電巴在更多區域營運,除帶給民眾更環保的交通環境外,還可帶動零組件聚落成型,塑造電動巴士營運環境,推動台灣往低碳島更進一步發展。
3.巴黎車展登場 大廠電動車較勁
世界五大車展之一、兩年一度的巴黎車展,2016年10月1日正式開放民眾參觀,各大車廠紛紛推出新車同台較勁。德國VW在歷經排放造假醜聞後,策略轉向研發電動車款,不僅在展場內展示概念電動車,還宣布將在2025年以前推出30款電動車搶攻市場;Benz、BMW也都發表新款電動休旅車,要在未來和Tesla一較高下。
專家表示,2016年有越來越多車商推出電動超跑概念車,顯示各大車廠都希望,能在外觀性能與環保節能間取得平衡,創造一個永續發展的未來。
新聞評析
2016年巴黎車展最重要亮點,為國際車廠持續展示電動車發展決心,Audi、Benz、VW等紛紛展出新一代的電動車科技,Audi展出氫燃料電池車,電動車技術再升級;Benz產出純電動休旅車,續航力超過500公里,另外還展出電動物流貨車概念;VW展出純電動車I.D,續航力超過400公里,僅需15分鐘的充電時間更讓人驚艷。
未來電動車的基本續航力需達400公里,除此還具備雲端聯網與自動駕駛功能,性能將媲美引擎車可望加速普及速度,各車廠也預計在幾年內推出數十款電動車,提供人們更加潔淨便利的移動方式。
4.銷售又跌 美車市恐到頂
儘管汽車大廠不斷促銷,美國10月汽車銷售依舊年減4%至139萬輛,是今年以來第5個月銷售下滑,令外界擔心至今連續6年成長的美國車市已經達到頂點。
據Autodata統計,今年1到10月美國汽車銷售較去年同期下滑0.1%。儘管目前汽車銷售依舊貼近歷史高點,但部分人士擔心今年全年汽車銷售恐將低於去年創下的1,750萬台紀錄。
新聞評析
美國車市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在低利率與低油價等多重刺激之下連年成長,2015年銷量再創新高,2016年車市環境仍佳,車廠也大力促銷,惟美國車市相較去年同期卻呈現下滑情形,顯示車市已達頂點,預期未來將會持平或略將下滑。
另外受惠低油價與低利率環境,更多人傾向購買高價位車款、大型休旅車與商用車等,推升美國汽車均價創新高,達到3.1萬美元的最高紀錄。
5. 正式收購了Mitsubishi Renault-Nissan擴大聯盟
日本Mitsubishi汽車,日前因為油耗測試造假醜聞,業績一落千丈,Renault-Nissan則在2016年5月注資2373億日圓,收購Mitsubishi 34%的股權,5個月後的今天,收購案宣告完成。
Renault-Nissan汽車社長高恩:「我們預計今年度的販賣數量將達到1000萬台,如果能夠聰明地運用這個合作模式,它將為你帶來很有競爭性的優勢,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也是我們和三菱所希望的。」
新聞評析
Renault-Nissan併購Mitsubishi,主要目的之一是拓展電動車技術,Renault-Nissan已有很強的純電動車技術,Mitsubishi則有很強的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技術與銷售經驗,可望協助Renault-Nissan擴展電動車技術並協助布局全球。
另一目的是衝刺小型車市場,Renault-Nissan小型車全球銷量不盡理想,Mitsubishi則在日本與東南亞市場表現出色,可望彌補Renault-Nissan缺乏的小型車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