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6/10產業新聞評析

2016 / 10 / 13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朱峻賢

1.印度汽車產量超越南韓 即將成為全球第五大汽車製造國
南韓和印度汽車產量過去1年多以來呈現近距離拉鋸,2016年前7個月由印度超前,假使趨勢延續至年底,南韓全球第五大汽車製造國的地位將拱手讓給印度。
根據南韓汽車製造商協會(Kor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統計,2016年前7個月印度汽車產量達257萬輛,南韓為255萬輛。
新聞評析
在去(2015)年,全球前五大汽車生產國次序為中國大陸、美國、日本、德國及南韓,但受到南韓內需及外銷雙雙失利的衝擊,加上現代、起亞汽車的勞資糾紛導致罷工的影響,讓截至7月的汽車累計生產量被印度超前。
反觀印度經濟趨於穩定、國內需求熱絡讓車市穩定成長,在印度政府扶持下,將站穩汽車及零件製造強國的目標。

2.中國大陸提高電動車生產標準審核 恐牽動產業版圖洗牌
中國大陸電動車製造商過去2年如雨後春筍大量出現,至今已逾3,000家,其中大多數均為未曾聽聞的新業者,多半是為領取中國大陸中央及地方政府補貼而成立,成為補貼政策衍生的弊病,因此,中國大陸工信部日前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准入管理規定」,全面提高電動車製造商准入門檻,被認為是為解決上述弊病所採取政策手段之一,讓企業取得生產資格的難度提高。
新聞評析
電動車熱潮興起,全球各地政府也多半表示支持,而中國大陸卻因為所訂定門檻過低,不僅僅是汽車製造業投入,連科技業、資通網路行業也想分食市場,造成電動車製造商氾濫,形成了亂象。有鑒於此,中國大陸提高了電動車生產標準而制定了規範,即使通過審核的業者還是必須每2、3年重新申請,逐步剔除條件不完備的廠商,此舉估計將造成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的整體重組。

3.戴姆勒要與Tesla一較高下 計劃推出至少6款電動車
根據德國貿易雜誌《汽車週刊》(Automobilwoche)指出,戴姆勒將在2018~2024年之間推出6款以上的電動車。
路透(Reuters)則報導,旗下坐擁賓士(Mercedes-Benz)高級車款的戴姆勒稍早在7月便開始加速研發高階電動車產品,以和Tesla爭奪市佔率。目前戴姆勒最快將在2016年10月的巴黎汽車展上展示1款電動車。
新聞評析
特斯拉(Tesla)目前可說是電動車的代名詞,也因為是帶動起綠能運具產業的重要先驅,後繼投入開發的業者總是會被提出與其比較。在電池續航力的技術提升及環保意識抬頭下,電動車讓民眾接受度大增,身處車輛產業重鎮的德國戴姆勒集團宣布加入戰局,也讓全球消費者多了更多的選擇。
消息指出,戴姆勒將推出的其中一款電動休旅車,將以GLC為基礎,採用氫燃料插電式混合動力引擎(Plug-in Hybrid engine),搭載鋰電池組及燃料電池組,純電狀態下可行駛約50公里,氫燃料填滿時的總續航力高達500公里,相當具有競爭潛力。

4.日本9月中啟動高精度3D地圖繪製加速自動駕駛實現

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圖資業者Zenrin與日本9家汽車業者合資的數位圖資公司「動態地圖計畫(Dynamic Map Planning Co.,Ltd)」於2016年9月中旬啟動,透過日本政府協助來繪製3D地圖,以加速自動駕駛實現,過程將納入國際標準化制定,期望追趕歐美同時,一併提高市場競爭力。
新聞評析
衛星導航系統與現今駕駛模式形影不離,部分產品雖然能以3D方式顯示圖資,但多半只著重於視覺美觀效果,遇到如高架橋與平面道路交疊時常會有定位、資訊錯亂情形發生。理想的動態3D地圖,包含道路坡度、彎道角度、路標位置等資訊都必須相當精準,使用路人清楚分辨即時路況,但日本幹道繁雜,描繪地圖及相關作業勢必投入大筆經費,這也是圖資公司極具挑戰的任務。

5.Uber、日產、比亞迪在倫敦 聯合推出純電動車叫車服務車隊
退出中國大陸市場的線上叫車平台Uber,儘管在2016年上半便認列了高達12億美元的鉅額虧損,仍持續尋求其他商機。
據財星雜誌(Fortune)報導,Uber攜手日產汽車(Nissan Motor)和大陸業者比亞迪(BYD),計劃在倫敦推動純電動車(EV)的叫車服務車隊,目前首批電動車數量為50部,Uber打算進一步將車隊擴編到上百台,並考慮在倫敦以外的城市增設純電動車車隊。
新聞評析
雖然Uber的商業模式爭議不斷,近期也從中國大陸市場退出,但在其他國家的動作依然相當頻繁,若先撇開營運方式不談,其計畫採用純電動車(EV)的概念值得鼓勵,就目前Uber在英國營運的車輛中就有約6成的油電混合車(HEV),有效提高新能源車的市場需求,也在車輛共享的理念下增添了推動綠能的決心,另外若按照此計畫發展,對於電動車接受度較高,又以超低排放為目標發展的倫敦,將可能成為全英國空汙改善最佳、最環保的城市。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