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殘響室法吸音率驗證技術介紹

2016 / 06 / 21

車輛中心 技術服務處 林名宏

車輛內裝除了視覺與觸覺質感外,駕駛過程中的聲音表現一直是消費者購買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達到良好寧靜感與舒適度,整車在設計開發過程中必須就不同部位考量不同吸隔音材使用與配置。內裝材的設計需求須兼顧吸隔音、輕量化與環保再生,因此須透過製程開發與參數調校才可達到規格要求,其中吸、隔音性能更是重要的驗證項目。

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均對吸隔音材制定相關驗證標準,大致可分為阻抗管法與殘響室法(架構如圖1),前者優點為樣品成本低、評價方式經濟且快速,後者優點為試驗結果較符合實際使用情況。

阻抗管 殘響室
圖1. 吸音率量測設備示意圖

殘響室是一個接近擴散聲場的聲學環境,當音源在此環境產生聲音時將使聲能呈現均勻分佈,切斷音源瞬間聲音不會馬上消失,而是隨能量經過數次的反射後逐漸衰減,直至達環境背景噪音為止。以此方法所測得的聲學特性稱為隨機入射吸音率(Random incidenc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s),其計算原理即在有、無放置吸音材料的殘響室內,比較各別聲音衰減60分貝所需的殘響時間差(如圖2),可由式(1)沙賓公式(Sabine’s Formula)計算各頻率的吸音率。

圖2. 利用衰減曲線計算殘響時間
其中:
α為吸音率
S為測試件表面積(m2)
V為殘響室容積(m3)
T1為有試片時的殘響時間(s)
T2為無試片時的殘響時間(s)

由上式可利用殘響室內有無測試件的時間差、殘響室容積、經驗係數0.161與測試件表面積即可計算吸音率。值得一提的是,以聲源由不同方向入射至吸音材的殘響室法,其吸音率結果雖然較符合實際狀態,但國際標準所規範殘響室的空間(至少需200 m3)與測試件面積均較大(10 m2~12 m2),對規則形狀的吸音素材而言,以標準尺寸在殘響室內測試並無太大問題,但對大部分已成型的車用內裝材而言,可能需準備數個同型款式方可符合規範要求,因此測試成本與時間較不符合實際需求。

近幾年逐漸有小型殘響室被開發並應用於內裝材料吸音性能驗證,市場上較知名產品如Rieter「Alpha Cabin」(名稱來源自於吸音率α,如圖3所示)已被數家歐美國際車廠採用。相較於動輒200 m3起跳的標準容積,小型殘響室所需空間僅需6.5~26 m3,且其測試件面積只需1 m2~1.2 m2,對於車用吸隔音材(防火牆、門板、地毯等)的準備上無需另外籌備大尺寸之測件,更有助於降低測試成本與時間,較符合實際需求。

圖3. Rieter Alpha Cabin & ISOKELL實體圖
圖片來源:http://www.autoneum.com/products/measurement-systems

就小型殘響室的設計要求,目前雖尚未有明確的標準或規範,但相關原則仍可參考如ISO 354、SAE J1400等國際規範;目前車輛中心(ARTC)即以上述標準為基礎自行建置一款小型殘響室(如圖4),截止頻率為400 Hz,其設計架構為牆面互不平行的七面體,可用的頻率範圍內亦具備20階以上的聲學模態,以避免空間內產生駐波,並符合殘響室對均勻音場的要求 (圖5),所量測均質吸音材的曲線結果亦與標準殘響室相當(如圖6)。

圖4. 小型殘響室示意圖
 
圖5. 小型殘響室聲壓均勻分布示意圖
 
圖6. 殘響室法吸音率量測結果

ARTC振動噪音檢測實驗室持續關注國內外對材料吸隔音的量測技術之發展趨勢,並擁有檢測系統整合及開發的能力,迄今已協助多家業者建置吸音率、傳輸損失之量測設備;如今新建置小型殘響室部分可以提供國內外業者相關檢測服務,若您有相關測試需求,請您連繫振動噪音課 林名宏先生047-812222 ext.2414、nill@artc.org.tw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