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中區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 促成在地公共運輸永續發展

2016 / 05 / 20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 主任
林良泰

臺灣公共運輸業的經營,營收多來自於政府補貼,從其成本結構來看,行車人員薪資(38%)、燃料(16%)、車輛折舊(13%)分屬前三名,已占所有成本的67%,要減少成本支出、增加營收來改善經營體質,除了政府政策推行外,如何吸引公共運輸業者進入市場服務,提升自我服務品質、培養民眾搭乘公共運輸的習慣,促使公共運輸能在供需兩端達到蓬勃發展,是需要透過推動公共運輸產業升級來協助的。

過去臺中市於2000年主管機關交通局成立以後,針對臺中地區進行大眾運輸之潛力需求分析,透過一連串的政策設計,如2002-2004年的高潛力公車發展計畫、2009-2010年TTJ捷運公車、2011年愛上巴士i384市區公車8公里免費等計畫以進行路網的補足。另外,在票價改革及電子票證系統的推動及整合、還有公車動態資訊系統的提供等,對於臺中市公車市場均產生重大之影響,最明顯的變化為公車月運量從2002年初之 40萬人次,至2014年中大幅攀升至1,028萬人次,成長達 25倍餘,在2013 年全年累積運量更是飆破 1 億人次。

公共運輸業要永續經營,須明確地掌握自我的營收與成本,針對數據分析結果提出改善方法,目前在公車、客運的車上已按法規裝載著車機、驗票機、行車記錄器等資料蒐集設備,這些車載設備可蒐集許多有用資料,透過數據分析轉化成有用資訊;其中駕駛行為係影響車輛油耗的重要因素,透過車輛中心(ARTC)開發之駕駛行為分析技術,經與車機業者合作整合於設備,除可即時回饋提醒駕駛者外,亦方便管理者透過資料分析,區分整體駕駛員駕駛行為優劣進行改善措施。

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與ARTC等單位特成立技術聯盟來輔導公車業者,協助業者精準掌握供需狀況、成本分析,進而提出營運策略改善、減少成本支出的建議;聯盟成員與技術項目請參考下圖...閱讀全文

圖. 聯盟團隊成員與技術項目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