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6 SAE年會考察 探索車輛的無限可能

2016 / 05 / 20

車輛中心 研究發展處 葉智榮

車輛中心(ARTC)參加中華民國自動機工程學會(SAE TAIPEI)所舉辦的「2016 SAE底特律年會考察團」,在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密西根國建學術聯誼會與工研院北美辦公室的協助下圓滿完成任務,此次團員包含等產、官、學、研共38人,充分展現出台灣各界對於此次考察團的重視。此次行程聚焦在自動駕駛議題,以學術研討、產業交流、商機合作及知識學習為目的,參訪重點摘要如下:

1. 國建會學術交流研討會
透過密西根國建學術聯誼會安排,邀請華人菁英專家們在五大項技術主題:自動駕駛車加速性測試驗證方法、車輛輕量化材料發展趨勢、最佳化CAD與3D列印之整合、車電系統可靠度設計考量與車輛燃油經濟性標準(CAFE)的影響,就當前汽車業最熱門的議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發表精闢見解,並與考察團成員深入交流,收穫良多。

2. SAE年會展覽
一年一度的SAE World Congress,4月12至14日於美國底特律舉辦,此年會為世界汽車產業高峰會,集結全球車輛菁英領袖,吸引眾多廠商參展,並同時舉辦技術研討會與論文發表會,提供全球會員間多樣的技術交流管道。
今年主要贊助車廠為Toyota,展示其氫燃料電池車Mirai、混合動力車Prius與2.8L四缸柴油引擎(1GD-FTV),在展場中更提供輕型三輪載具i-Road試駕活動(圖1);主要贊助一階供應商為Aisin,展出CVT、前驅8速變速箱、後驅6速變速箱與混合動力車相關零組件,也提供輕型三輪載具ILY-A試駕活動(圖2)。
此次展覽的另一個焦點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包括所需環境感知器,如基於影像的物體辨識、基於Lidar的360度3D地圖建立(圖3),以及自動駕駛系統、車輛聯網相關開發平台。

圖1. Toyota i-Road試駕 圖2. Aisin ILY-A試駕
   
圖3.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環境感知器

3.拜訪PATH、Google X與nVIDIA等自動駕駛研究機構
PATH計畫(Partners for Advanced Transit and Highways)係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運輸研究所與加州交通部合作,成立初衷是為了解決加州的交通問題,多年來於智慧交通與自動駕駛皆有相關的研究成果,於Berkeley Global Campus (Richmond Bay)設有研究室與實車測試場地,目前進行相關研究包括:協助擬定加州自動駕駛車輛法規、強健與安全的自動駕駛系統、城市自動駕駛策略發展。
Google自動駕駛車計畫的緣由是希望改善交通安全、擁塞與生活方式,階段成果包括持續累積里程的實際道路自動駕駛、無操控介面的自動駕駛車體驗(乘客無須注意週遭環境,圖4)、行人/腳踏車行為模式學習等,Google認為自動駕駛的實現將循序漸進,從高速公路到市區街道,儘管現階段法規的阻礙仍然很大,依然不斷努力溝通,並探索可能的發展模式,最終的目的是找出最適合的自動駕駛車。
nVIDIA為電腦顯示卡的領導廠商,積極布局車用影像處理技術,因自動駕駛車所需處理的數據資料量龐大,且應用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演算法,以圖像處理晶片(GPU)為基礎的超級電腦將是最有機會的解決方案(圖5);nVIDIA已開發出車用水冷超級電腦Drive PX2,聲稱有著150台MacBook Pro的運算能力,透過幾個月訓練後即可應付各種路況,目前已與80家以上車廠合作開發,並成為自動駕駛賽車(ROBORACE)的人工智慧核心,主導車用超級電腦的企圖心相當雄厚。

圖4. Google自動駕駛車雛型 圖5. nVIDIA PX2即時運算與顯示

此次考察團造訪美國東岸與西岸,感受到對於車輛產業不同的推進方式,車廠除了持續努力降低油耗,在自動駕駛發展方面則是研究如何確保在實際道路使用的安全性,非傳統車廠則以自身優勢為基礎來發展自動駕駛相關技術,並以更開放方式探索無限可能性。ARTC透過參加SAE活動與國外各單位有更多互動交流並從中發掘潛在商機,可提供國內產業發展方向的建議,並進一步促成國際合作。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