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6/03產業新聞評析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朱峻賢
1. 車市2月拉警報,舊換新搶救買氣
2月份汽車市場受到春節假期以及228連假的影響,整體買氣滑落不少,整個月僅繳出21,561輛的掛牌數,較去(2015)年同期衰退13.5%,車商表示接下來幾個月重點將會是汰舊換新政策能否如預期帶動換車潮。
2月份掛牌數的明顯衰退,或許與9天年假造成工作天數較少有關,但也顯示出各大廠對今年車市都採取保守態度,包括和泰汽車或裕隆集團都認為僅能維持42萬輛水準,台灣本田更是看淡市場,認為僅有41萬輛規模。
新聞評析
依台灣全年度購車週期來看,通常2月份銷量是較低的三個月份之一,但今年比起去年同期衰退達13.5%之多,從品牌銷售即可看出端倪,市占領導品牌和泰豐田去年同比衰退17.9%,2、3名的裕隆日產及中華三菱也呈現下滑,前六排名中,只有台灣馬自達及台灣賓士成長。
除了2月份連假,和泰豐田另受到日本豐田的上游鋼鐵廠爆炸導致製造線停擺,以及進口車款如RAV4等供貨量不足等因素影響,都是造成其銷量衰退的原因。
不難發現,國產車持續被進口車進展速度逼迫,在國產車全面衰退的情形下,唯二成長的皆為進口車商,也是今年值得關切的議題。
汰舊換新已在發酵階段,各經銷商接到詢問及送件的頻率提高,未來是否帶動買氣,在第一季結束後就可看出端倪。
2. 小型跨界休旅車,將引起新一波競爭
近年來休旅車的熱鬥戰線一路延伸至跨界休旅CUV車(Car-Based Ultility Vehicle的縮寫,是以轎車底盤為設計平臺,融轎車、MPV和SUV特性為一體的多用途車,也被稱為Crossover)市場,繼台灣本田日前宣布將小型休旅HR-V導入國產後,TOYOTA也切入跨界休旅市場,預計將在日內瓦車展發表C-HR。
目前在台灣販售的小型跨界休旅車款,多以進口車為主,包括Mazda CX-3、Ford EcoSport、Nissan Juke、Subaru XV、Peugeot 2008、Skoda Yeti及Suzuki SX4 Crossover等車款外,今年更是有不少話題新兵加入。
雖然T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並未提到該車款的引進時程,但以近期日本原廠對台灣市場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本田HR-V在旁虎視眈眈,C-HR相當有可能是今年年底的重磅武器。
新聞評析
我國因受限於土地面積及汽車保有率高等因素,造就台灣獨特的擁擠交通環境,在寸土寸金的前提下,車身尺碼是在選購車輛時的重要條件之一,若能兼顧休旅車的遊玩性及空間機動性,那麼多數消費者將趨之若鶩。
各車廠意識到此種新世代用車型態後,爭相推出現今流行的”跨界休旅車”,搭配上小cc數引擎,無論是在省稅省油及便利性方面,皆成為時下多功能用途的一時之選車款,深受年輕族群喜愛。
除現有車款外,TOYOTA的C-HR及本田的HR-V即將參戰,估計今年在新產品熱絡的狀態下,將迫使對手以配備甚至價格來應對,後續車市競當然精彩可期。
3. 美上月車市,16年來同期最強
Autodata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汽車銷售量總計134萬輛,相當於比去年同期增加6.9%,經季節因素調整並折合成年率為1,754萬輛,創下16年來最高的2月銷售紀錄,也一掃1月因暴風雪襲擊美東導致銷售小幅下滑的陰霾。車商在2月7日超級盃冠軍賽強打廣告刺激買氣,是一大因素。
主要車商2月銷售普遍上揚。全美第二大車商Ford表現尤其耀眼,售出逾21.6萬輛車,比去年同期銳增20.2%。本田售出近11.9萬輛,增幅達12.8%。飛雅特克萊斯勒銷量近18.3 輛,成長12%。日產表現也不俗,增幅達11%。TOYOTA和現代分別攀升4.1%和1%。
新聞評析
近年美國車市表現突出,在去年更是創下1,747萬輛以上的銷售新高,原因在於美國當地就業率提高、低利率貸款以及油價走低,都有助於美國車市亮眼成長。在車廠方面,除了福斯未擺脫排氣造假的影響,銷量仍衰退逾13%外,大部分都受惠此波景氣成長,獲得良好成績,今年可望延續此氣勢再破2015年成績,上看至1,800萬輛。
4. 自駕車凸槌,矽谷撞公車
路透社報導,這起車禍可能是Google首宗自駕車撞車並發生失誤案件。Google總部表示,在發生這起車禍後,Google將更新軟體,以避免重蹈覆轍。
Google表示,自駕車與試駕駕駛都認為”公車會減速或讓Google自駕車繼續行駛”,因此三秒鐘過後,進入自動駕駛模式的Google車輛再度駛進車道中間,撞到公車側邊,導致公車左前方擋泥板、前輪、駕駛側感應器受損,所幸無人受傷。
新聞評析
自動駕駛技術現階段尚未純熟,發生失誤現象在所難免,尤其在實際駕駛環境中,突如其來的交通狀況千百種,當下的反應將成關鍵。而牽扯到的層面相關廣泛,核心硬體如感應器、控制元件加上軟體演算等,若其中一個環節判斷錯誤或故障,將造成重大危害,故可靠度將是此技術的最大挑戰。
Google在投入自動駕駛的發展不留餘力,此一事件發生後不僅沒有讓Goole受挫,反倒讓其注意到交通的不可控制性,進而修改軟硬體來因應更多突發情形。
5. 高通開發動態無線充電技術,電動車可邊開邊充電
高通(Qualcomm)正在開發動態無線充電技術,未來電動車車主再毋須擔心找不到充電站,因為開車同時就能充電。
根據PCWorld報導,高通總裁Derek Aberle在2016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表示,這種技術的基本原理,類似當前行動裝置的無線充電技術。未來若道路和停車場都安裝了無線充電板,電動車就可以一邊開一邊充電,不用再擔心電池續航力的問題。
新聞評析
無線充電技術已被應用於手機上,跳脫傳統線材的束縛後不僅美觀加分,更可利用在更多領域進入4C( Computer、Communication、Customer Electronic and Car )時代,在電動車日漸普及後,充電站便是同步發展的重要項目。
充電時間是電動車發展的罩門,若能在行車中甚至無時無刻,可以透過此技術補給能量,似乎就能解決充電時間長的問題;比起定點式無線充電技術,全面式的無線充電技術,多了時間、空間上的自由度,對於自動駕駛電動車更是有利,但其所需投入的建設、資金與政策支援,更將會是實行此技術的最大阻攔因素,倘若能克服,新型態的交通模式是可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