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5年電動車動力電池廠商發展概況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黃樑傑
電動車銷售不如預期,電池廠商優勝劣汰
電動車動力電池廠商於2008年興起,因應各國政府當時響應節能減碳風潮,訂定電動車的樂觀願景,開始鉅額投資建立龐大電池產能;然而,電動車銷售成績未如預期,合作車廠銷售不佳的電池廠也陸續退場,目前檯面上主要的廠商為Tesla供應商Panasonic,Nissan Leaf供應商AESC,同時供應GM、Ford、Renault與Volvo等多家車廠的LG Chem,自主電池供給的BYD,供應Mitsubishi的LEJ,以及BMW與VW供應商Samsung SDI。
表:2014年電動車電池廠出貨量統計
電池廠 | 2014年出貨量 (MWh) |
占比 |
Panasonic | 2,726 | 39.7% |
AESC | 1,620 | 23.6% |
LG Chem | 886 | 12.9% |
BYD | 461 | 6.7% |
LEJ | 451 | 6.6% |
Samsung SDI | 314 | 4.6% |
其他 | 403 | 5.9% |
合計 | 6,861 | 100% |
電動車銷售逐漸增溫,電池廠開始擴廠
受惠2015上半年電動車銷售的快速成長,部分電池廠商也加速進行擴廠計畫中:
Panasonic因應Tesla設定2020年銷50萬輛的目標,與Tesla簽約預計供貨20億顆鋰電池(Cells)用以生產電動車,鞏固其最大動力電池廠商地位。
LG Chem由於供貨多個歐美車廠,目前持續搶進中國大陸,預計在中國大陸南京擴建10萬輛電動車電池產能。
BYD同時身為電池廠及電動車廠,由於旗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秦」熱銷1.6萬輛,以及電動客車與下代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唐」的推出,對於電動車銷售前景樂觀,預計募資150億人民幣,其中60億將用於擴充電池產能,新增6Gwh電池產能。
Samsung SDI由於BMW與VW電動車持續熱銷,奠定歐洲車系最大供應商地位,將持續以此優勢切入歐美車廠,並在中國大陸西安投資6億美元,建立4萬輛電動車電池產能。
其它電池廠商供貨則較為平穩,AESC由於供應車款Nissan Leaf已接近大改款週期,2015年上半年銷售僅2.5萬輛,電池產能出現過剩情形,但Nissan Leaf第二代擁有超高續航力,預期未來將大幅拉動AESC產能;LEJ早期已建立相當產能,由於Mitsubishi outlander PHEV銷售穩定,目前尚未有擴充產能計畫。
電池廠提升電池性能,實現電動車普及化目標
目前電動車電池由於能量密度有限,導致電動車重量較重與續航力較低的問題,因此重要電池廠商莫不積極致力於改善現有或開發新材料,如:
全球最大電池供應商Panasonic採用新型矽混合型負極材料,實現Tesla對於車體重量與續航力的要求,另雙方合作建設預計在2017年開始運行的超級電池工廠,估計最高將能替Tesla降低30%的電池組製造成本,達成Tesla 2020年銷量目標。
Samsung SDI是唯一參加2015法蘭克福車展的電池廠商,作為德國BMW、Audi與VW等一級車廠的供應商,展出可供PHEV跟EV使用的高性能電池組件,計畫在2020年開發鋰空氣燃料電池,能量密度高達300Wh/kg以上。
動力電池的續航力以及成本,是影響電動車普及的關鍵因素,未來若能在儲存容量上作提升、耐用度增加以及製造成本降低等優勢上強化,必能實際推動電動車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