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汽車聯網,車輛進入智慧移動時代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陳建青
車聯網基石到位,商機開始萌芽
車聯網運作的三個構面包括車輛感測器、無線傳輸與雲端資料庫,車輛感測器主要負責接受車輛與其外部環境資訊,透過無線傳輸與周遭環境(行人、車輛與交通設施等)連結,並與雲端資料庫交換訊息,提供智能化交通所需資料。今日受惠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與智慧裝置的普及,加速車聯網三個構面的技術成熟,進而湧現出車聯網相關應用的龐大商機。
2015 CES與MWC大展,車聯網應用盡顯鋒頭
近期車聯網發展最火紅的應用就是Google推出的Android Auto與Apple的CarPlay,利用車載機與可攜式裝置(手機)連線,讓駕駛人能在開車時輕易透過車載螢幕,便利操控電話、簡訊、音樂、搜尋與相關行車APP等功能。
2015年的CES與MWC展中,廠商更是聚焦展出車聯網應用的相關技術產品;在CES展中,BMW將穿戴裝置連結全自動停車技術,駕駛僅需透過智慧手錶,就可遙控車輛全自動停車,未來BMW將在車上配置專用連線SIM卡,讓車輛可透過卡片上網、更新軟體以及異常回報,並預計推出線上商城服務「BMW ConnectedDrive Store」,提供駕駛者下載需求程式。
![]() |
![]() |
圖1 BMW智慧手錶遙控自動停車 | 圖2 BMW ConnectedDrive Store線上商店 |
資料來源:網路 |
在MWC展中,LG將智慧手錶與車輛連線,汽車空調可根據智慧手錶偵測駕駛的心跳與體溫狀況,調整車艙內適宜溫度,另智慧手錶也可當汽車鑰匙,駕駛僅需將手錶與門把感應即可解鎖。愛立信則提出將車輛感測到的行車環境資訊上傳至雲端資料庫的構想,並由公部門即時監控,進行智能交通管理。
汽車聯網,加快全自動駕駛上路時程
未來汽車聯網後,車輛可透過車聯網再次驗證周遭交通環境行進物體的位置、方向與速度等,是否與感測器接受資訊一致,透過反覆確認,提升自動駕駛的可靠度至100%,有效加速全自動駕駛車實現的期程。
車電藍海,引爆台灣車電商機
車聯網世代來臨,將帶動前述三構面相關硬體設備以及應用軟體的需求;台灣具備ICT產業優勢,在車載機、網路通訊與GPS都是世界領先,具有市場先行者優勢,目前台灣已有多家廠商切入車聯網領域,例如半導體廠商代表台積電的車聯網半導體、聯發科車用4G聯網晶片,聯網系統有中磊車用閘道器與盛群車用藍芽,車載機系統有宏達電的車載影音系統與華碩智慧變形平板,車聯網營運服務則有鴻海車聯網營運中心與中華電智慧行車影像服務等。
目前全球汽車保有量高達12億輛,根據Gartner與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預估,2020年將有超過8成車款可以聯網,相關商機高達1,300億美元以上,台灣業者也正積極掌握這爆發式成長的機會。
![]() |
圖3 台灣車聯網供應鏈廠商 |
資料來源:車輛中心彙整(20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