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ARTC成功研發生質燃料「輔助電力單元」技術,讓電動巴士跑得更遠
車輛中心 技術服務處 林克衛
在都會區大眾運輸工具中,巴士仍扮演相當重要角色,面對高油價和節能減碳的衝擊,尋求更低油耗或更環保的替代能源方案也一直都是巴士產業的重大課題,而增程式Range-Extend概念的出現,便有助電動巴士的推動,讓減碳、減污更快實現。
符合環保訴求的純電動巴士一直是討論最熱烈的選項之一,雖各國相繼投入研發資源,但電池價格仍高,行駛距離也受限於電池電量,大多數情況下階無法滿足巴士每日營運里程。所以在成本與營運里程需求的雙重考量下,利用輔助電力單元充電的「增程式電動巴士」(Range-Extend)逐漸發展成為替代性的產品。
車輛中心(ARTC)執行經濟部能源局創新前瞻計畫,今年度首度搭配國內本土開發之柴油引擎,開發可使用生質柴油之50kW永磁水冷式發電機,也就是輔助電力單元(APU),整體尺寸較市售同規格發電機縮短一半,減低系統整體重量,將可搭配電動巴士應用,除可有效延長電動巴士行駛距離外,使用生質燃料更具有實質減碳效益。
![]() |
增程式輔助電力單元分解圖 |
![]() |
增程式輔助電力單元實體 |
「增程式」便是加掛高效率發電機組,讓車子所能行駛的里程再加長;電動車輛行駛時仍使用電池電力,當電池容量不足時則啟動輔助電力單元供電,因發電機單純作為供電系統,引擎可維持於最佳效率的固定轉速下運作,若再以生質燃料替代傳統汽柴油,將更具有減碳及減污效果。
台灣於巴士車體打造、車用電子、動力電池與馬達等技術都十分成熟,巴士產業年產量約3,000輛,若有15%更換為增程型電動巴士(約450輛),估計每年可節省柴油費用約1億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000噸,而且巴士行駛區域、里程等不受電池電量或充換電設施位置之因素而限制於特定路線或區域運行,對於營運業者而言其使用彈性已等同傳統柴油巴士,亦可節能減碳,輔出雙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