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TESLA專利開放 電動車加「快」發展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陳柏豪
2014年6月Tesla執行長Elon Musk表示,為加快電動車發展,宣布開放該公司現有全部專利,供其他公司善意使用,但要求條件使用者不得因智慧財產權之爭鬧上法庭。此舉打破公司透過專利保護尋求領先地位的思維,不僅為傳統保守的車輛產業投下震撼彈,也為電動車發展注入新動能。
電動車現以通勤為主 電池為發展關鍵
電動車發展至今,主要市場集中於美國、日本、西歐與中國大陸(如下圖一所示),其中又以Nissan Leaf為冠軍車型,累積銷量超過10萬輛,佔全球45%電動車市占率。然如Nissan Leaf、Mitsubishi I MiEV等車廠所開發20多款電動車,續航力多僅滿足都會通勤使用,尚無法滿足更長途的旅行、運輸等使用需求,顯示現階段電池有限的容量與高昂成本限制了電動車用途。另一方面,充電站基礎設施尚未如加油站般密集與各車廠充電界面仍多元,無法形成綜效,造成民眾仍在等待觀望。
![]() |
資料來源: ICCt (2014/6) |
圖一、2013年全球主要國家電動車銷售量 |
技術突破 專利開放 Tesla盼群聚效應
面對破壞式創新的電動車商機,Tesla有效解決電池散熱問題,並在有限電池容量提高放電效能,以及深根電池充換電技術等,得以生產出Model S明星級車款,續航力高達400公里,透過Super Charger快速充電30分鐘可回復約8成電力,堪稱電動車產業翹楚。
但即使Model S性能優異,Tesla仍面臨電動車整體銷售占全球汽車市場比例低的挑戰。以2013年為例,電動車銷售為21萬輛,雖較2012年大幅成長7成,但占全球近8,500萬輛汽車銷售規模比例仍低於1%,顯示需求端尚未有迫切需求,市場仍是由傳統引擎車主宰。
憑藉累積200筆以上電動車專利,Tesla雖擁有技術領先優勢,但憑一己之力尚無法抗衡傳統引擎車或混合動力車。因此Tesla擬透過專利開放,招攬更多廠商加入,強化電動車勢力,來跟傳統車輛抗衡,目前Nissan與BMW等車廠已主動探詢合作的可能。
Tesla策略3意涵 電動車產業加「快」發展
Tesla執行長Elon Musk受訪時曾表示,「過度的專利保護只會扼殺產業創新,且技術領導並非完全建構在專利。而透過專利開放策略讓所有的電動車製造商及全球皆可受惠,並強化Tesla在歷史上的地位。」
然就某種程度而言,Tesla此舉乃時勢所逼,雖潛藏風險,但卻也顯示出該公司深謀遠慮的策略意涵:
(1) 雖然Tesla開放全部專利,但未提及現正申請250多項相關核心技術,相關廠商採用其技術仍可能被牽制、束縛,意即Tesla仍意圖擔任控制者的角色。
(2) 透過技術吸引廠商共同擴建、分攤降低充電站與基礎設施建置成本,增加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意願;或它廠採用Tesla電動車設計圖,未來搭配Giga factory建置出售電池,擴大市場版圖,為商業效益上實質的考量。
(3) 透過專利開放吸引廠商投入,推動Tesla技術成為電動車產業的共同標準,此乃Elon Musk所言追尋歷史上的地位。
Tesla此舉背後或許潛藏其他動機,但毋庸置疑將加快電動車產業發展,航向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