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TESLA專利開放 電動車加「快」發展

2014 / 07 / 14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陳柏豪

2014年6月Tesla執行長Elon Musk表示,為加快電動車發展,宣布開放該公司現有全部專利,供其他公司善意使用,但要求條件使用者不得因智慧財產權之爭鬧上法庭。此舉打破公司透過專利保護尋求領先地位的思維,不僅為傳統保守的車輛產業投下震撼彈,也為電動車發展注入新動能。

電動車現以通勤為主 電池為發展關鍵
電動車發展至今,主要市場集中於美國、日本、西歐與中國大陸(如下圖一所示),其中又以Nissan Leaf為冠軍車型,累積銷量超過10萬輛,佔全球45%電動車市占率。然如Nissan Leaf、Mitsubishi I MiEV等車廠所開發20多款電動車,續航力多僅滿足都會通勤使用,尚無法滿足更長途的旅行、運輸等使用需求,顯示現階段電池有限的容量與高昂成本限制了電動車用途。另一方面,充電站基礎設施尚未如加油站般密集與各車廠充電界面仍多元,無法形成綜效,造成民眾仍在等待觀望。

資料來源: ICCt (2014/6)

圖一、2013年全球主要國家電動車銷售量

技術突破 專利開放 Tesla盼群聚效應
面對破壞式創新的電動車商機,Tesla有效解決電池散熱問題,並在有限電池容量提高放電效能,以及深根電池充換電技術等,得以生產出Model S明星級車款,續航力高達400公里,透過Super Charger快速充電30分鐘可回復約8成電力,堪稱電動車產業翹楚。

但即使Model S性能優異,Tesla仍面臨電動車整體銷售占全球汽車市場比例低的挑戰。以2013年為例,電動車銷售為21萬輛,雖較2012年大幅成長7成,但占全球近8,500萬輛汽車銷售規模比例仍低於1%,顯示需求端尚未有迫切需求,市場仍是由傳統引擎車主宰。

憑藉累積200筆以上電動車專利,Tesla雖擁有技術領先優勢,但憑一己之力尚無法抗衡傳統引擎車或混合動力車。因此Tesla擬透過專利開放,招攬更多廠商加入,強化電動車勢力,來跟傳統車輛抗衡,目前Nissan與BMW等車廠已主動探詢合作的可能。

Tesla策略3意涵 電動車產業加「快」發展
Tesla執行長Elon Musk受訪時曾表示,「過度的專利保護只會扼殺產業創新,且技術領導並非完全建構在專利。而透過專利開放策略讓所有的電動車製造商及全球皆可受惠,並強化Tesla在歷史上的地位。」

然就某種程度而言,Tesla此舉乃時勢所逼,雖潛藏風險,但卻也顯示出該公司深謀遠慮的策略意涵:
(1) 雖然Tesla開放全部專利,但未提及現正申請250多項相關核心技術,相關廠商採用其技術仍可能被牽制、束縛,意即Tesla仍意圖擔任控制者的角色。
(2) 透過技術吸引廠商共同擴建、分攤降低充電站與基礎設施建置成本,增加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意願;或它廠採用Tesla電動車設計圖,未來搭配Giga factory建置出售電池,擴大市場版圖,為商業效益上實質的考量。
(3) 透過專利開放吸引廠商投入,推動Tesla技術成為電動車產業的共同標準,此乃Elon Musk所言追尋歷史上的地位。
Tesla此舉背後或許潛藏其他動機,但毋庸置疑將加快電動車產業發展,航向新的里程碑。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