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澳洲汽車工業凋零,台灣車廠契機浮現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謝育錚
澳洲汽車工業始於20世紀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近十年市場銷量約在90-110萬輛,產量則以1970年代50萬輛為最高。近年因澳洲政府採取積極的開放政策,不斷消除整車進口關稅障礙,加上澳幣升值、整車生產成本提高以及受到規模經濟效益不佳等內外因素交錯影響下,澳洲境內現存的三間汽車製造廠,Ford、Holden(GM於澳洲成立之本土品牌)及Toyota,紛於2013及2014年初相繼宣布關廠計畫。
汽車進口關稅低廉帶給澳洲汽車工業極大衝擊
澳洲為現今全球汽車關稅最低國家之一(僅5%),澳洲積極與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汽車製造大國如美國、泰國,出口汽車到澳洲均已降至零關稅。今年4月初,澳洲已與韓國完成FTA簽署,也與日本完成自由貿易談判,預計今年夏天簽署協議,日後,日韓多數汽車的進口關稅將調降至零,更加速澳洲汽車市場的開放,大大提升了進口車在當地的競爭力。
澳洲國產車競爭力不如進口車,產量節節衰退
2004年,澳洲車廠產量約40萬輛,到了2012年大幅衰退至20萬輛,除了進口車大舉入侵外,生產成本的提升才是主因,對整車廠來說在澳洲產製的國產車競爭力早已不如進口車;如Toyota所生產的整車,約有7成輸往海外,以2013年Toyota的22萬輛銷量中,其中國產車的比例僅有13%;從整體市場來看,澳洲國產車的市占率約10%,最終汽車製造商仍難敵成本壓力、進口車競爭及調降進口關稅等多重因素,紛紛決定在未來兩三年內關廠,使得澳洲車市將在2017年後正式邁入全進口市場。
![]() |
產銷量單位:萬輛 |
資料來源:Marklines資料庫 圖、澳洲汽車市場概況 |
台灣整車廠產能利用率低,整車外銷澳洲契機浮現
現階段台灣多數整車廠產能利用率依然不高,台灣車市規模有限,想要提升車廠產量,政府與車廠的目標均是朝向全球市場,自2009年起台灣整車外銷屢屢寫下新高佳績,已為我國汽車產業開創出新局,此趨勢除有效提升車廠產量外,亦帶動相關汽車零件業者更積極開發海外市場。澳洲車市全進口時代即將來臨,我國車廠可在持續提升整車品質基礎下,積極向母廠爭取外銷澳洲的機會,擴大外銷並提高產量,進而降低整車生產成本,亦可提升我國整車價格競爭力,帶動我國汽車工業的整體發展。
結語
積極擴大整車外銷為近年政府與車廠致力的目標,2014年整車外銷輛將上看10萬輛,估計約占整車產量的30%,顯示外銷對台灣汽車製造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而我國車廠若欲爭取外銷澳洲的機會,成功要素除了母廠許可外,關稅障礙的消除及開發技術提升皆為關鍵;因此,有賴政府持續積極與各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同時在澳洲為右駕車的情形下,右駕車整車開發技術與生產製程的準備,亦是我國車廠需積極對應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