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從Google與Apple加入 看車載資通訊系統發展趨勢

2014 / 04 / 15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陳柏豪


近年隨著智慧行動裝置的普及以及連接網際網路速度加快,車載資通訊系統從「後裝」市場以及「單獨」功能,逐漸走向「前裝」與「整合」,透過系統整合如行車資訊、廣播、數位電視等功能,再由螢幕顯示給駕駛者或乘客,如Ford SYNC、GM OnStar、Hyundai Blue Link等皆致力於車載資通訊系統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於智慧型手機市場耕耘許久的Google和Apple,於今(2014)年相繼正式宣布跨入車載資通訊系統,開啟市場發展的新頁。

Google OAA聯盟 Android系統風雲再起
2014 CES 會場上,Google宣佈和Audi、GM、Honda與Hyundai整車廠以及Nvidia半導體廠商共同成立「開放汽車聯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OAA),透過開放原始碼,共同滿足汽車製造商、程式開發者與駕駛者不同的需求,力拼2014年將Android平台帶到汽車應用上。

探討OAA聯盟成立策略,在於欲複製2007年Google與半導體業者、手機製造商以及電信業者成立「開放手機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OHA)成功經驗,進而稱霸車載資通訊系統。另一方面,OAA聯盟從車載資通訊系統切入,後續再憑藉Google Map優勢,輔以零組件廠主動安全經驗,為Google發展自動駕駛車邁向另一里程碑。

圖、 Google OAA聯盟成員
圖片來源: Aitecar (2014/2)

Apple Carplay方案 iOS系統勢如破竹
WWDC 2013年度開發者大會中,Apple以Ferrari展示「iOS in the Car」技術,預告將進軍車載資通訊系統,使iOS潮流拓展至汽車載體上。2014年日內瓦車展中,Apple 車用iOS系統正式以「CarPlay」之名展現於世人面前,利用Lightning線纜連接汽車與iphone,將可透過聲控(Voice)、觸控螢幕(Touch)以及控制旋鈕(Knobs and Controls)方式進行操作,包括透過語音查詢電話簿並撥打電話、根據道路狀況等告知車主預定抵達時間等功能,期能使車主體驗無縫接軌的設計。

目前Ferrari與Volvo已公佈實際使用範例,其他如Chevrolet、Honda、Hyundai、Infiniti、Jaguar、M-Benz與Nissan等整車廠亦計畫推出具CarPlay系統的車款。同時,Apple也積極開發App程式,包括Podcasts、iHearRadio…等,以進一步支援並擴充CarPlay使用豐富度。

圖、 Apple CarPlay 車載應用平台
圖片來源: Apple

車載平台新戰場 Apple與Google爭高下
Apple與Google跨入車載平台系統,宛如將行動裝置平台的系統爭霸戰延伸至汽車載體上,然1998年Microsoft早以Window CE為基礎開發AutoPC,受限於平台內容不夠豐富等因素,始終未引起廣大迴響,直至2007年車用DVD、汽車導航、智慧行動裝置的普及,方帶動車載資通訊系統蓬勃發展。

若以系統語言分類,目前Apple iOS可謂暫居領先,擁有12家整車廠合作,如Hyundai Blue Link系統與GM OnStar系統均支援,遠超過Google的4家合作夥伴,現階段CarPlay平台車款推出進度亦較Google快。此狀況如同早期智慧型手機發展態勢,而Google能否招攬更多夥伴加入,推出更優質的Android平台車款,以後發之姿擴大市占率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主導權鹿死誰手 車廠發展策略最關鍵
Apple與Google如何讓「買家」(buyer)買單,為另一大課題。在智慧型手機產業中,消費者會因程式語言而選定品牌,促使手機品牌商選邊站,然現階段程式語言不是消費者選購汽車的考量因素之一,且程式語言在汽車載體上的成本比重遠低於在手機上,使得整車廠握有較大的主導權。

為鞏固並持續壯大自身技術含量,整車廠採多方嘗試的策略。以GM集團為例,不僅加入Google OAA聯盟,亦參與Apple CarPlay聯盟,同時也推出App應用程式開發計畫。因為對車廠而言,若欣然單方面靠攏將冒極大的風險,同時也間接表達淡出或放棄車載資通訊系統的發展主導權。

此外,車載資通訊現階段著重於「資訊」、「娛樂」與「導航」三內容整合發展,未來可進一步納入各主被動安全系統資訊提供,並透過程式系統進行控制,乃至於更長程的自動駕駛車發展,牽涉層面與影響範圍重要且遠大,使整車廠在面臨車載資通訊系統發展的主導權前哨戰,無不深思熟慮、戰戰兢兢。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