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3年7月重點新聞回顧

2013 / 08 / 15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產業發展處  黃樑傑 整理


重點要聞評析:
1.車市踩油門!7月車市銷量近4萬輛高標
在傳統旺季的激勵下,車市買氣大爆發!7月總車市掛牌數高達39,968輛,幾乎達到車商設定的4萬輛高標,月增22.7%、也僅較2012年同期衰退2.1%。
國產前3大車廠中,TOYOTA 7月掛牌數14,255輛,月增29.7%、年減8.1%,市占率35.7%;中華車達4,702輛,月增25%、年減22%,市占率11.8%;Nissan則銷出4,532輛,月增23.3%、年增11.5%,市占率11.3%。
累計前7月,總車市掛牌數共達222,295輛,僅年減2%,和泰車指出,今年市場負面因素很多,能交出如此成績已經非常不錯,預計8月上旬傳統旺季的末端,總車市可再衝出約5,000輛的銷售表現,8月整體車市可上看2萬輛。

新聞評析:
7月車市爆發式成長,月增率達到22.7%,帶動2013年1-7月累積銷量來到22.2萬輛,與2012年同期銷量差距拉近至2%,所差無幾。隨著車市8月即將進入傳統民俗月,銷售熱度將較為平淡。
但8月過後,車商將陸續推出新車,可望帶動下半年車市快速成長。第3季中華車將推出Colt Plus改款新車,第4季則有3款重量級車款上市,包括Toyota New Altis、Nissan New Sentra以及納智捷 L5 Crossover,在多款新車齊發下,預期可望大幅拉抬車市買氣,讓今年車市發展將有如倒吃甘蔗,越吃越甜。


2.裕隆納智捷 9月開進俄國
裕隆集團自主品牌納智捷以委託代工方式,與俄國最大奢侈品經銷集團Mercury Group(水星集團)合作,由旗下的DERWAYS(德威)公司在俄羅斯組裝、銷售納智捷汽車,首發車款Luxgen7 SUV 第3季將在俄羅斯上市。這是納智捷在兩岸之外首家海外分公司,以俄羅斯為起點,向世界市場邁進。
全新廠房占地23.5公頃、年產量達10萬輛,未來將視當地市場及銷售狀況,逐步擴大廠房規模。預計年底前在15個主要城市招募20家經銷公司,積極開發市場。

新聞評析:
俄羅斯是全球第七大車市,2012年汽車銷量294萬輛,等同台灣車市的8倍規模,且俄羅斯車市為新興市場,具備高度成長潛力,加上汽車駕駛方式與台灣同為左駕類型,綜上所述,俄羅斯車市相當適合台灣車商深耕經營。未來,若是納智捷能夠在俄羅斯經營得宜,將十萬輛產能全數開出,則可望擴大經濟規模效益,擠身全球一流車商之列。
 
3.國內第一家電動汽車廠 外銷國外市場
宜蘭縣蘇澳港申設成為自由貿易港區後,第一家進駐的廠商「必翔電動汽車公司」生產綠能電動車,歷經1年6個月的建廠及5年技術團隊自行研發,完成亞洲第一輛「微型電動汽車」獲得歐規認證,以自創品牌ACHENSA今年8月初首批在蘇澳廠下線出貨、裝船外銷歐洲,創下國內第一家電動汽車廠外銷國外市場的紀錄。
「必翔電動汽車公司」2010年在蘇澳港投資興建新廠,作為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公司發展全球首創的電動汽車模組,將傳動系統和電動系統全面規格化,目前開發的A100車種接獲通路商訂單,初期以歐洲及日本為主要銷售市場。公司表示,主打的City Car一次充電可跑85公里,如果搭配車頂太陽能板,距離還可以再拉長,一次充電約耗時1.5小時,將透過與歐洲經銷商合作,先進軍北歐、荷蘭、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市場。

新聞評析:
必翔電動車A100在8月初出貨歐洲,成為國內首家外銷電動車的車廠。必翔推出的首輛電動車A100,重量輕盈,僅有540公斤,時速最高可達80公里,電池採用國際合法授權的磷酸鋰鐵9.2kwh容量,續航力可達85公里,且電池充飽僅需90分鐘,主打城市短程運輸使用。由於必翔A100車輛性能符合短程運輸需求,加上歐洲實施低碳政策以及相關購車補貼措施,相信可吸引歐洲民眾進場購買。

 
4.Model S產能大幅提升,銷量超預期
根據Tesla第一季財報,Tesla 2013年第二季共售出5,150輛Model S,超出4,500輛的預期,也超過第一季4,750輛的銷售水準。
Tesla在財報中顯示,2013年第二季Model S產能已從每週生產400輛提升至了每週500輛,在交貨能力上大幅提升。
同時,Tesla在荷蘭Tilburg的工廠正在完成最後的組裝並測試,將於第三季向歐洲客戶交付第一批Model S車型,第一站將是挪威、瑞士和荷蘭。

新聞評析:
Tesla Model S是全球續航力最高的純電動車,搭載60kwh電池容量的基本車款可提供360公里的續航力,由於Model S環保科技與續航力優異,成功在2013年紐約國際汽車展中獲選世界年度風雲車環保車殊榮。
Tesla Model S作為全球最成功的純電動車,訂單自然源源不絕,不只美國本土訂單滿載,歐洲與亞洲也充滿高度興趣積極下訂,導致Model S產能供不應求。2013年第二季,Tesla已經積極增加產能,由原有的400輛增加至500輛,大幅提升25%,以滿足美國本土需求,並在海外擴廠因應國際訂單接踵而至。
Tesla Model S的成功,台灣扮演重要幕後推手,包括電動馬達、電池連接線、觸碰螢幕、變速箱齒輪與測試設備等關鍵零件,皆來自於台灣。隨著Tesla衝出亮眼成績,同時將台灣電動車產業的技術能量推上世界舞台,這對於台灣電動車發展將有極大助益。
 
5.BMW i3 電動車 前進綠色新版圖
BMW旗下綠能事業子品牌「i」,自宣布發展後近2年,終於在2013年7月正式發表首款量產電動車i3,並預計2014年底陸續投放全球市場。i3的誕生可視為BMW汽車工業的全新里程碑,國內業者也正規劃引進事宜,且鎖定配有汽油引擎做為發電用途的增程型車款,但上市預計至少得等到明年底。
為達輕量化,i3車身大幅採用碳纖維複合材質打造,車長設定在3,999公厘,並採5門掀背式設計。
這部i3所配置的電動馬達系統可發揮170匹最大馬力及25.5kgm扭力,0-60km/h加速可在3.7秒完成,相當利於走走停停的市區行駛,0-100km/h加速也可在7.2秒完成,實力甚至逼近一般鋼砲,而續航力則可達130-160公里。除純電動車款,為讓充電設施未普及的國家使用更便利,原廠也另外規劃增程型車款,在車頭另外裝載一具650c.c.雙缸引擎配上9公升油箱,主要做為電池電量耗盡時額外充電用途,續航力因此可擴充到300公里之多,未來國內導入時將鎖定此車款,估售230萬元以上。

新聞評析:
i3是BMW旗下首款量產的電動車,該款電動車具備三個重要技術:SAE combo充電規格、輕量化碳纖維車體以及增程型引擎,將會引領未來電動車產業趨勢。
首先是SAE Combo充電規格,此充電系統最大特色是合併慢充與快充於同一插座,不同於以往電動車採用快慢充插座分開的設計,包括福特、通用、大眾、奧迪、寶馬與戴姆勒等車廠均聲明採用SAE Combo充電系統。
再來是輕量化碳纖維車體,由於目前鋰電池性能改良幅度有限,導致續航力無法大幅提升,因此BMW透過車體輕量化,降低鋰電池性能不足的問題,成功將22kwh的電池續航力延長至160公里。
最後是增程式引擎的應用,由於多數國家充電設施未全面普及,因此BMW一次推出純電動車與增程式電動車兩種車型滿足全球所有消費者需求,增程型引擎可延長i3續航力至300公里以上,降低充電站建設不足對於i3銷量的衝擊。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