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中國大陸電動車關鍵零件發展概況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產業發展處 產業推進課 黃樑傑
本文透過分析中國大陸2012年新能源車銷量較佳的車商供應鏈,並蒐集供應鏈重要廠商的發展現況,藉此剖析中國大陸電動車關鍵動力系統-馬達與電池的發展概況。
中國大陸主要電動車廠供應鏈分析
根據中汽協統計,中國大陸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銷售排名依序為奇瑞汽車5,395輛、比亞迪3,292輛、江淮汽車2,485輛與東風汽車300輛,這些車廠的電池供應商主要為萬向集團、比亞迪與國軒高科,馬達供應商為上海電驅動、比亞迪與大洋電機。
![]() |
電池廠透過合作併購以及擴充產能,奠定鋰鐵電池霸主地位
中國大陸電池廠主要發展鋰鐵電池,透過合資研發與併購取得關鍵技術,並積極擴充產能奠定全球動力鋰鐵電池霸主地位。萬向集團透過合資與併購,取得美國Ener1與A123鋰鐵電池技術,與Smith Electric vehicle取得電動車整車技術,並擴大鋰電池年產能,從原有10億Wh提升六倍至60億Wh。國軒高科不同於萬向,鋰電池技術合作對象為國內廠商,電池年產能預計從4.8億Wh,提升四倍至19.2億Wh。
比亞迪主要發展鋰鐵電池與永磁馬達,並透過自主電驅動技術,發展各種整車動力技術系統,包括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秦”、兩款純電動車,一款是獨立研發的E6,另一款是與M-Benz合資成立Denza品牌所推出,該車由M-Benz負責車身與底盤設計,比亞迪負責電力驅動系統研發、以及純電動大巴K9。
![]() |
馬達廠透過合作研發,鞏固供應鏈合作關係
中國大陸馬達廠主要發展永磁馬達,目前功率最高可達90kW。大洋電機與上海電驅動是兩大領導廠商,大洋電機透過與北汽、福田與奇瑞汽車進行研發合作,鞏固與車廠的供應關係,該公司預計2013年生產各種電機及控制系統3萬套產能。上海電驅動則是由上海安乃達、中科院、寧波韻升聯合成立,該廠商擁有政府最高技術支持,目前與奇瑞、長安與上海汽車形成穩定配套關係,年產能約1.3萬套,預計未來將提升至2-3萬套。
![]() |
小結
現今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產業發展處於萌芽階段,在市場銷售以及關鍵零件技術仍待加強,目前僅有萬向集團、比亞迪、國軒高科、大洋電機與上海電驅動等有較為明顯的銷售實績。
而中國大陸最新規劃的新能源車產量目標為2020年達到200萬輛,為克服目前存在的關鍵零件技術產業化瓶頸,中國大陸頒布多項計畫,其中最為吸睛的是科技部在2012年3月發布的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將電池、馬達與電控系統列為發展重點,預期在政府領頭下,產業化進展可望更為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