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Bosch電動車及節能關鍵車電佈局分析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產業發展處 產業推進課 黃樑傑 整理
Bosch (德國博世集團)是汽車零組件產業的最大巨擘,年營收超過500億歐元,合作對象遍及全球知名車廠。而由於近幾年亞洲車市崛起,Bosch積極與亞洲車商合作,營運重心慢慢移向亞洲市場。
Bosch創新技術引領全球輛產業大潮流
Bosch的汽車關鍵組件的創新研發對於車輛產業的技術演進非常具有影響力。Bosch的重要創新技術有引擎動力的柴油共軌、汽油缸內直噴、渦輪加壓與高壓電磁閥技術等;車電類的ABS防煞車鎖死系統、ESP電子動態穩定系統、ACC巡航系統、雷達與影像偵測系統等。這些都是汽車界首屈一指的創新技術,有效提升車輛的節能性、安全性及舒適性。
![]() |
資料來源:Bosch;新聞資料;車輛中心整理(2013/1) 圖:Bosch的重要技術創新一覽表 |
除此,由於近年各國環保法規不斷加嚴,車輛節能技術開始轉入電動車關鍵技術的研發,而Bosch為因應此一波全球車輛產業最大改革:電動車革命,所以從2005年開始,每年也投入4億歐元開發電動車關鍵技術。並且,Bosch預期2020年油電混合車、插電式混合電動車與純電動車將占全球轎車產量的10%。
技術邁入實戰階段,Bosch加速電動車產業崛起
Bosch在電動車領域的創新重要里程碑,包括2010年開始量產並聯式油電與純電動車系統,2011年將鋰電池導入示範運行的電動車輛進行測試,並在新加坡導入充電站連線網絡,2012年開始量產電動車馬達。
在電動車系統方面,目前Bosch已經與13家車廠合作開發21套油電混合系統與純電動車系統進入量產,並於2013年首度導入柴油混合動力系統,進一步提升車輛節能性。
在動力電池方面,Bosch於2011年與Samsung(韓國三星集團)合資成立SB LiMotive,專司電動車動力電池開發與生產,不過該公司於2012年解散,隨後Bosch獨自成立電池系統管理公司,並接手SB LiMotive所有的電池系統專案,同時將Samsung SDI 規劃為潛在電池供應商。首輛採用Bosch動力電池的電動車是義大利Fiat 500e車款。該車款在2013年開始量產,宣告Bosch的電池技術邁入實際應用階段。
在動力馬達方面,Bosch與Daimler合資成立EM-motive拓展動力馬達量產業務,目前已在德國Hildesheim 工廠開始量產,預計到2020年可生產100萬顆的動力馬達。
另外,Bosch 2011年在新加坡建立充電站連線網絡,供電動車駕駛於線上搜尋及預約充電站,降低民眾對於充電站建構不足之疑慮。這套系統的特色是採取開放性架構,可允許車廠、充電站營運商與或其他業者整合其充電服務,透過充電網絡平台的開放吸引各方業者加入營運,共同推動充電站環境的完善建構。
除了上述技術之外,Bosch也開發相關節能車電,例如怠速熄火系統,該產品效能可降低5%燃油,2011年底Bosch已經生產出500萬顆。未來怠速熄火系統的技術目標,將把熄火時間擴散至包含所有油門停止時間,以進一步降低引擎空轉時間,增加燃油效率。另外,Bosch也開發驅動軸運轉分割技術,允許電動車部分四輪驅動,提升電動車行駛性能。
政府輔導,國內電動車產業正隨全球電動車狂潮快速崛起
根據Bosch預期,2020年油電混合車、插電式油電混合車與純電動車占全球車市將達10%。台灣面對這股車輛產業新潮流與新機會,政府與廠商都已經做好準備,搭上這波車輛產業大趨勢商機。
國內政府已於2009年頒布「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輔導廠商發展電動車技術能量,支持充電站周邊建設,降低電動車進入市場的摩擦,至今成果斐然。據統計,國內已有數百輛電動轎車與數十輛電動巴士上路,國內充電站建設已逾兩百座以上,同時有各種不同商業型態的電動車示範運行正在上路測試,成為國際相爭模仿之亮點。期望透過政策支持,建立台灣電動車產業合宜發展環境,孕育國內電動車廠商快速萌芽成長,率先卡位電動車龐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