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2/12重點產業新聞評析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產業發展處 產業推進課 黃樑傑 整理
重點要聞評析:
1.機車市場強拉尾盤,全年62萬輛優於預期
2012年機車內銷市場拉尾盤,12月傳統淡季衝出4萬輛、年增35%的成績,扭轉2012年9月後一路下滑的頹勢,全年機車內銷量達62萬輛優於預期。光陽去年以26.2萬輛的銷售成績,風光完成台灣機車市場13連霸的里程碑。
根據交通部數據所統計,2012年12月機車新領牌總數為4.06萬輛、年增35.2%;全年機車新領牌總數為62.7萬輛、年減2.2%。
受不景氣影響,2012年光陽、山葉與三陽等3大領導品牌,罕見地業績皆出現負成長,其中光陽、山葉減幅都不到1%,大約維持平盤,但三陽衰退13.6%最多,拖累三大品牌合計市占率跌破93%,創近年新低。
光陽2012年繳出機車內銷26.2萬輛、市占率41.8%的成績,連續第13年在台灣機車市場封王,改寫台灣機車業紀錄。
新聞評析:
由於過去幾年暑假機車銷量熱潮不若以往,尤其2012年景氣寒冷、機車高價化以及公共運輸更加便利等三大因素衝擊,台灣機車銷量僅有62.7萬輛,買氣持續維持低檔。在市占率方面,光陽獨霸一方,市占率破40%,其次依據為台灣山葉的27.9%與三陽的23%。值得注意的是,宏佳騰在式微的市場中逆勢崛起,年銷量7,000輛,成長近一倍,未來是否可能打破台灣機車市場三強鼎立的競爭格局,將是機車市場競爭的關注焦點。
由於對於國內機車市場長期低迷的預期,機車廠已經提早做準備,力求轉型創造新契機,積極推出重機、ATV與電動二輪車,並積極經營海外市場,逆境中求生存。
2.國瑞外銷6.7萬輛 寫下整車外銷新紀錄
TOYOTA台灣製造廠國瑞汽車2012年在面對歐債危機,中美等國經濟走緩,國內外景氣低迷之環境下,雖然國內汽車市場只有36萬5千多輛的水準,比2011年衰退了3.3%,但憑著優異的競爭力,在外銷上大有斬獲。整車外銷台數高達6萬7千輛,超越2011年成績,再次刷新台灣整車外銷的歷史紀錄。
透過整車外銷市場的開拓及訂單穩定成長,國瑞的生產模式由少量多樣逐漸轉型為大量生產,特別是Corolla車型甚至高達10萬輛的水準,除了帶動上下游供應鏈產值的大幅成長,更對經濟成長率、政府稅收、失業率改善等皆有貢獻,國瑞也以實績證明其成為國際級的專業汽車製造廠的實力。
展望未來,國瑞汽車將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企業精神,立足台灣,放眼世界,持續導入綠能車款,並運用ECFA提升整體競爭力,朝向在2014年達成年產量20萬輛的目標邁進。
新聞評析:
國內車商長期高度倚賴台灣車市,直至2008年金融海嘯海吞台灣車市,銷量萎縮至二十幾萬輛,車商因產能緊縮導致嚴重虧損。政府因應艱困時局頒布整車外銷政策,攜手業者積極開創海外市場,不僅降低業者對於台灣車市的依賴度,也去除台灣車市規模有限的緊箍咒。
國瑞是台灣整車外銷走在最前面,同時也是最為成功的車商。不只國瑞,裕隆、中華三菱與福特等在政策策略性輔導下,外銷引擎也開始啟動,外銷量已有數千輛之譜。同時政府已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協定,建成整車外銷中國大陸的絲路,協助國內車商搶攻全球最大車市大餅,預期將可對整車外銷有莫大幫助。
3.Nissan Leaf北美投產 更親民電動
號稱全球性平民化純電動車日產Leaf,除了在日本本土生產,開春之後,也開始在美國田納西州Smyrna的工廠生產,與工廠相鄰的正是全美最大的鋰電池工廠。進入2013年,Leaf做了小幅進化,外型小針美容,而整個性能也獲得提升,比以往更省電,能源效率更高,充電時間也更短。
2013的Leaf由於外型小小修飾,更符合空氣動力效應,再加上它的煞車動能回收更強,使它電能回充效果更好。Leaf的導航系統2013年還追加一種省能路線功能,包括即省電力的替代路線建議,同時附有可供iPhone和iPod連結的Google區域查詢功能和Pandora連結。新的Google地點查詢功能,讓Leaf的車主可以找尋某一區域內的餐 廳商店和其他個人的POI興趣點,同時可以利用網路瀏覽,使用Google的POI資料庫隨時更新和查詢最新的資訊。
2013年式的Leaf有多種充電選擇,它有標準的220伏充電器和可攜式110伏充電電纜。它的快速充電座可以利用公共的直流充電站,在30分鐘內充電達到80%(SL車標配,S與SV車型選配),它另有結合太陽能電板的尾翼,配備在SL車型上,能為車內配備使用的電源12伏電瓶充電。
2013年式Leaf的SV和SL車型,有一全新6.6kW的內建充電器,能減少220伏電壓充電一半的時間,完全充電大約只要4小時車主利用上班或打一場球的時間,就能讓車子充飽電,這使Leaf的實用性獲得提升,而車主還可以選用3.6kW充電器。
新聞評析:
純電動車Leaf 2012年銷量不如預期,為此 Nissan改良了Leaf的充電速度、續航里程數以及煞車回充效率等,希望透過挽救電動車的不便利性,重新奪回消費者目光。
而除了強化產品競爭力之外,Nissan還選擇美國在地化生產Leaf,提升 Leaf銷量。美國是全球最大,且成長最快的電動車市場,市場擴張關鍵來自於遍地開花的電動車示範運行計畫,以EV Project為例,該計畫截至2012年第三季,帶動6,071輛電動車上路,並建立7,798座充電站。因此Nissan渴望透過深化布局美國電動車市場,挽救Leaf銷量不佳的頹勢。
4.2012年美國新車銷售年增13%,近五年最佳
景氣回溫、消費者買氣逐漸回籠,再加上各家車廠競相推出新車搶搭換車潮,美國2012全年新車銷售創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佳紀錄,其中又以日本車廠與德國福斯汽車表現最為搶眼。
汽車調研機構AutoData指出,美國新車銷售2012年全年合計達1,449萬輛,較2011年成長了13.4%,為近五年來最佳。
至於2012年12月份新車單月銷售量達136萬輛(銷售年率達154萬輛),較2011年同期成長了9%,其中轎車年增15.4%至64.8萬輛,占比達47.8%;輕卡車年增3.7%至70.7萬輛,占比達52.2%。
走出2011年311大地震的陰霾,日系車廠在2012年大舉收復失土,其中豐田汽車全年新車銷售成長26.6%至200萬輛表現最佳,本田汽車年增24%至140萬輛居次,而日產汽車亦年增9.5%至110萬輛。
在美系車廠表現方面,通用汽車2012年新車銷售達260萬輛,依舊穩居美國新車銷售榜首,惟年增率放緩至3.7%。福特汽車年增4.7%至220萬輛,克萊斯勒年增20.6%至170萬輛。通用汽車預估2013年全美汽車銷售將介於1,500至1,550萬輛之間。
韓系的現代汽車2012年新車銷售成長8.9%至70.3萬輛,其子公司起亞汽車(Kia Motors)年增14.9%至55.7萬輛。
另外,德國福斯汽車2012年業績暴增30.6%至58萬輛,是該年度成長表現最佳的車廠。至於豪華車製造商寶馬汽車公司(BMW)與戴姆勒(Daimler AG)當年度新車銷售也分別年增13.8%、14.3%至34.7萬與30.5萬輛。
新聞評析:
美國車市在金融海嘯過後強力復甦,汽車銷量每年屢創新高,也帶動車商銷量節節攀高。日系車商在這波復甦中快速收復失地,豐田、本田與日產銷量合計市占超過30%,表現非常強勢;美系三大車商市占合計45%,但銷量成長放緩,歐系與韓系等車商銷量表現儘管強勢但未見激情,僅有福斯表現突出,銷量激增30.6%至58萬輛。
5.CES:TOYOTA與Audi展示自動駕駛技術
TOYOTA目標是讓汽車配備有智慧且謹慎的共同駕駛機制,並協助人們達到安全駕駛的目的。Audi則是展示了名為Piloted driving的計畫,計畫未來可要求汽車自動進行高難度的路邊停車或是出入車庫等。
除了Google以科技業者之姿發展自動駕駛汽車之外,汽車製造商也逐步進入自動駕駛的時代,包括TOYOTA與Audi都在本周的CES上展示了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
其中,TOYOTA將Lexus LS翻修為自動駕駛車,該款自動車配備了GPS、攝影機、光線偵測與距離雷射追蹤裝置,例如安裝在車頂的360度雷射追蹤裝置可偵測方圓70米的物件;裝在前方與車身的攝影機可偵測150米以外的紅綠燈或旁邊的車輛;前方與側邊的雷達可偵測周邊物件的位置與速度,以掌握交叉路口的狀況;後輪裝有可偵測距離與速度的測量裝置;車頂有一慣性測量機器以用來判斷汽車的加速或角度變換等行為;GPS天線則是用來評估車子的角度及方位。
Audi則是展示了名為Piloted driving的計畫,它並不是無人駕駛自動車,而是各類駕駛輔助系統,例如可協助駕駛固定車速,也提供自動加速或剎車的能力。
新聞評析:
隨著科技發展,汽車智慧駕駛的功能越來越進化。首先智慧安全駕駛系統為防鎖死煞車系統(ABS),後續演化至電子行車穩定系統(ESC),再透過車用攝影機、雷達與GPS科技等,增加車道維持輔助系統、自動跟車、緊急自動煞車與自動停車等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大大減輕駕駛人的行車負擔。
而2012年CES展所展出的「自動駕駛車輛」,即是綜合所有智慧駕駛輔助科技之大成,是全球車廠長期追求的科技目標。自動駕駛技術讓開車變成一件十分安全的事,因為智慧車輛可為人們分憂解勞,儘管這套系統仍在試驗階段,但Google所研發的自動駕駛車已在美國取得合法上路資格,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可見到「自動駕駛車輛」的全面應用,協助人們達到安全駕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