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2/10重點產業新聞評析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際合作部 產業發展課 黃樑傑 整理
重點要聞評析:
1.車市颳涼風!10月銷量未達目標 3大車廠同衰20%
儘管進入第4季車商銷售衝刺期,但國內消費者信心低迷,使車市持續萎靡,10月總車市銷量28,092輛,較上月成長27.8%、但年衰退10.1%,並未達到車商預期的3萬輛目標,而前3大銷售車廠和泰車、中華車以及裕日車皆較去年同期衰退20%上下,目前總車市來到302,673輛,若11、12月換車潮未能如期成長,全年恐怕無法達36萬輛的預估量。
和泰車一貫為銷售龍頭,10月共賣出9,059輛、市占率32.2%,儘管較上月大幅成長61.8%,但年衰退近20%;累計前10月已銷售102,160輛,遙遙領先其他車廠,市占率達33.8%、年成長4.2%,是少數還維持正成長表現的國內車廠。
而銷售排名分居2、3名的中華車和裕日,中華車 10月賣出3,068輛、市占率10.9%,月成長7.3%、年衰退23%,累計前10月銷量來到41,785輛、市占率13.8%、年衰退10.5%;裕日10月銷售2,795輛、市占率9.9%、月成長5%、同樣較去年同期衰退近23%,累計前10月共賣出35,248輛,市占率11.6%、年衰退5%。
新聞評析:
2012年10月台灣汽車銷量累計僅30.2萬輛,尚差6萬,車商才能達到全年36萬輛目標,但11月上旬車市總銷量僅4,324輛,較同期衰退13%,看來36萬的目標是很難達陣。
由於最後兩個月汽車買氣急速冷凍,車廠為達成預訂目標以及顧到市佔率,說什麼都得戴著鋼盔往前衝。車市龍頭和泰車已經連推三波促銷推案搶攻市占率,促銷優惠之大歷年罕見,點燃車廠間的緊繃競爭,其他車廠當然得有所回應。中華車選擇提前讓2013年式OUTLANDER及COLT PLUS兩款新車上市,福特六和配合FOCUS MK3上市,大打促銷牌,也與台灣AVIS及中租迪和租賃業者合作,拉抬聲勢,台灣本田與納智捷則有新車上市鞏固版圖,前者受惠CRV與Civic新款熱銷,納智捷則有Sedan密集交車。
2.機車買氣下滑 難保年60萬輛
開學買氣退散,國內機車市場瀕臨破底危機,10月內銷輛數剩5.8萬輛,是近四個月以來新低,在經濟衰退、減薪裁員等壞消息充斥下,各機車廠對第四季銷售已不抱希望,全年「保六(60萬輛)」面臨變數。
各廠牌銷量方面,仍以光陽銷售2.2萬輛、市佔38.5%居冠,山葉及三陽分別銷售1.6萬輛、1.4萬輛緊追在後,市佔都超過二成。
值得留意的是,因電動機車挾高額補助搶攻低馬力市場,50c.c.速克達銷量持續萎縮,光陽上月僅賣102輛、台灣山葉也只有198輛,總計300輛的市場需求,讓兩大車廠思考50c.c.速克達何去何從。
新聞評析:
2012年10月的機車銷量不但旺季不旺,還較2011年同期衰退15%,大幅度的萎縮已經率先預告了第四季機車銷量的破底行情,加上國內電動機車版圖持續進逼,50c.c.機車市場已經瀕臨絕路。
目前國內機車廠已經走到轉型階段,若想突破現有瓶頸,將重複日本機車廠發展三大策略路線,就是逐步增加外銷比重、開發運動性能型機車以及提升海外產能,才能夠持續擴大經營規模。
3.台塑結盟上海瑞華
擴大搶佔對岸新能源商機,大陸上海瑞華汽車、台塑鋰鐵科技結盟切入電動卡車新領域。上海瑞華新能源汽車表示,目前出產的電動車均為具政策支持的「公交車」;2012年進一步瞄準電動「卡車」市場,年度總銷售預計成長20%。
新能源產業是2012年大陸擴大推動的焦點產業。大陸在電動車的需求、技術與發展時間都具領先條件;尤其,大陸在石油進口、消費都名列全球前茅,惟相對近年在安全、環保要求愈見升高的趨勢下,更加凸顯大陸建置新能源的必要性。
中國大陸已將電動車示範城市從10個城市,擴大為25個城市,目前最新的發展更採全面開放申請原則。瑞華汽車對電動車、鋰鐵電池材料等相關產業前景非常看好。
上海瑞華表示,台塑鋰鐵科技生產的電池正極材料穩定度高、自放電比率低。瑞華在出產的電動車上均向電池合作廠商推薦採用台塑的離鐵電池材料,實際使用比率也相當高。
瑞華汽車2011年電動車出貨約500輛,均為大陸「公交車」;2012年將瞄準電動「卡車」市場,年度總銷售車輛預計增加100輛,年成長20%。
新聞評析:
台灣廠商過去很早就開始發展正極材料磷酸鋰鐵,並進行優化量產,因此所生產的鋰鐵材料均較其他同業佳,加上以規模生產的低價策略全力搶攻中國市場,獲得非常好的成效,整體而言,台灣在中國鋰鐵材料的銷量與市占率已成功搶佔中國領先地位。
從此次的雙方合作觀察,台塑鋰鐵材料已兼具低價格與高性能。此次台塑鋰鐵公司所要供應的車型為卡車類型,卡車必須具備高動力與高續航力,這表示台塑鋰鐵所生產的鋰鐵材料,已經具備足夠高的能量與功率密度,才能滿足卡車需求。
4.陸車外銷飆新高 估年破百萬輛
中國大陸汽車出口2012年將突破百萬輛,創下歷史里程碑。中汽協公布數據指出,至10月止汽車出口已達87.14萬輛,超過2011年全年總數,預計2012年可望突破百萬大關,締造新紀錄。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公布產銷統計指出,10月汽車出口儘管較上月下滑,但比2011年同期仍保持較快成長速度,10月汽車商業出口8.67萬輛,1至10月出口87.14萬輛,年增27.5%;前10月出口車商前5名分別為奇瑞、吉利、上汽、長城和東風,其中吉利由第4名竄升至第2名。
中國大陸車市現況可說「內冷外熱」,2012年內需市場低迷不振,反而出口市場逆勢而上。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車商海外布局和擴張腳步特別快速,吉利集團與埃及嘉寶爾集團合作共建的埃及工廠已開始營運,首款埃及量產車型帝豪EC7也已投產。這是吉利在北非設立首家CKD(整車成品)形式的合作工廠,使得今後吉利能以埃及市場為起點,逐步覆蓋至其他北非國家和地區。
從海外發展情況看,中國大陸自主品牌汽車商業在擴大整車出口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對外投資、設點建廠、海外併購,預示中國大陸汽車公司正在加快國際化步伐。
新聞評析:
近幾年來,由於中國大陸車廠產能積極擴張,但市場需求成長卻迅速冷卻,導致中國大陸車廠一般都有庫存問題待解決,因此政府積極促進廠商出口,去化庫存壓力。
中國大陸的汽車出口表現令人驚艷,出口數量2010年僅為54.4萬輛、2011年81.4萬輛,2012年預期突破100萬輛,呈現高速成長,部分歸因大陸車商主攻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特別是巴西與俄羅斯。
另外,中國大陸車商的出口模式也正在改變,由整車出口逐步發展成海外建廠等方式,例如吉利集團與埃及嘉寶爾集團合作在埃及布局,長安汽車也有意在巴西和俄羅斯建廠,隨著出口模式的改變,以及市場版圖擴張,中國大陸車商正往國際大型車廠邁進。
5.日系乘用車10月市占率跌破10%
中國大陸汽車工業協會11月9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0月中國大陸乘用車銷售129.89萬輛,環比下降1.27%,同比增長6.40%。日系乘用車銷量延續9月跌勢,且跌幅擴大。
數據顯示,10月日系車共銷售9.89萬輛,環比下降38.22%,同比下降59.41%,占有率比上月下降4.5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12.34個百分點。這是日系車月度銷量自2009年以來首次低於10萬輛,市場占有率也是有統計以來首次跌破10%。
雖然日系車商在10月開展一系列市場促銷活動,但仍未能阻止跌勢。上個月,在銷量排名前十的乘用車生產企業中,日系品牌合資企業已完全不見蹤影。其丟掉的市場占有率被自主品牌及德系車搶占。
根據統計,2008年,日系在中國大陸的國產車銷量為168.99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頂峰,為30.2%。但此後開始持續下滑,目前已經降至歷史最低點。
新聞評析:
日系車在中國大陸的銷售因釣魚台事件,已經造成嚴重傷害,為因應中國大陸抵制日貨,日系汽車祭出停產或停止對中國大陸出口的計畫,其實日系車在中國大陸停產的事件時有所聞,如2012年918瀋陽事變紀念日前後,日產和本田在中國大陸合資的車商相繼臨時性停產。
由於中國大陸與日本兩國歷史上存在無法抹滅的衝突,且釣魚島爭端帶來的負面影響,恐難短時間消除,日系車轉而決定加碼投資東南亞,降低對於中國大陸的依賴度,日系車廠的佈局策略顯示對於中國大陸市場的消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