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雪隧延燒~爆胎

2012 / 05 / 15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整車安全部 靜態安全課 李志哲


依據國道高速公路局2008~2010年的統計,在高速公路上因車輛「爆胎」,造成車輛損傷及人員死亡,每年平均約10件,平均造成11.6人死亡,案件數僅次於「駕駛不當」及「酒駕」,而肇事第四名主因,正是「未保持行車安全間距」;爆胎、車輛未保持安全車距,發生後方車輛追撞起火,一串的意外事故,演變成雪山隧道通車以來最嚴重的交通事故,造成2死、31傷,現場宛如世界末日,真實上演。

根據統計光是去年在雪山隧道內發生爆胎事件(圖1),就高達268件,也就是說平均每1天半,就有一輛車爆胎在12.9公里的雪山隧道內,造成其他用路人的不便,甚至是造成生命危險,其實爆胎發生前,我們是能夠預防的,只要平日勤保養,定期檢驗車輛,行車上路前檢視五油(汽油、機油、變速箱油、方向機動力油及煞車油)、四燈(頭燈、尾燈、方向警示燈及倒車燈)、三水(引擎冷卻水、雨刷水及電瓶水),事故發生時,保持冷靜,沉著應對,都能大幅降低意外事故的發生。

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第14條,明文規定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前,應妥為檢查車輛,在行駛途中不得有缺水、缺電或缺燃料,不允許車輪、輪胎膠皮或車輛機件脫落,胎紋深度不足等事故。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規定車輛需保持安全距離,為了自身及他人的安全,還請駕駛者多勞心檢視愛車狀態及小心駕駛。

圖1 輪胎爆胎

重要的來了,要如何防止車輛爆胎呢?以下就來為您詳細說明爆胎原因及解決方法:
1.穩定正確的胎壓:其實胎壓不足比胎壓高更容易發生爆胎,當胎壓不足時,胎面與地面接觸時輪胎容易扭曲導致胎邊部彎曲折斷,易發生破損爆胎。當胎壓過高時,則可能由輪胎受損的位置爆破,輪胎如洩氣的氣球一般,噴出胎內氣體,有明顯的噴發噪音,車身也會傾斜,常見於高溫場所及炙熱的夏天。解決的方式,就是定期檢測胎壓,維持標準設計值(請參考原廠手冊),避開不良路面、停車、轉彎時,避免與道路邊沿石、硬物磨損擠迫到輪胎,若輪胎外觀、氣嘴明顯損傷、龜裂變形、氣嘴蓋遺失,建議至輪胎行或保養廠檢修更換。

圖2 定期檢視胎壓

2.輪胎有效期限:不論您是否常開車,一般輪胎保存期約為5年,只要輪胎過期,都可能使輪胎本體結構發生變質劣化,失去原先的安全係數,所以不論輪胎磨損狀況如何,如有效期一過,建議您還是更新後再上路吧,生命的價值絕對高於輪胎價格。

圖3 輪胎製造日期為2009年第23週

3.確保胎紋深度:輪胎通常在胎肩部附近會輪胎磨耗指示標誌「△」、「TWI」或是其他商標圖案標誌,順著這標誌,向胎面部尋找「胎面磨耗指示平臺」,汽車胎面磨耗指示平臺距離溝底高度不小於1.6 公釐,機車胎面磨耗指示平臺距離溝底高度不小於0.8 公釐,當胎面花紋磨耗到跟此橡膠塊等高時,表示輪胎已達磨耗的限度,建議更換新輪胎,法令規範詳見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1431 汽車用外胎(輪胎)標準、CNS 4959 卡客車用翻修輪胎標準、CNS4879 機車用輪胎標準。

圖4 胎面磨耗指示

4.不非法使用再生胎:依據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9條之1,遊覽車客運業及公路汽車客運業經主管機關核准經營國道客運路線營業車輛不得使用翻修輪胎或胎面磨損至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1431汽車用外胎(輪胎)標準所定之任一胎面磨耗指示點之輪胎。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第19條之1,也規定行駛及進入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之各種大型車中,遊覽車及公路汽車客運業經主管機關核准經營國道客運路線之營業車輛,不得使用翻修輪胎;其餘之大型車,其轉向軸之車輪,不得使用翻修輪胎;大型車非轉向軸之車輪,使用翻修輪胎者,應使用經經濟部檢驗合格之翻修輪胎。

5.車輛超載:每輛車都有最大的承載重量(圖5~6),並非載重無限制,這種超載貨車,往往都私下將車體加高、加寬,行經一般道路時,常常勾扯、撞到電線、屋簷、招牌,甚至是陸橋、天橋,造成嚴重的毀損,而駕駛仍渾然不知,最可怕的是這些架高的車輛,一經爆胎,常常頭重腳輕,重心不穩,側邊傾倒,萬一爆胎時,剛好車輛側方有人車時,難免損及他人生命安全;其實不只是您的愛車有最大載重限制,道路、橋墩也都有承載限制,載貨載重前,還請多留心載重限制及保持安全車距,畢竟車輛負載越重,煞車距離就更長了。

圖5 輪胎最大載重限制、最大胎壓值

圖6 車輛最大載重限制

6.輪胎遭遇刺破:開車時,應避免行經路面坑洞、不平路面,平日經常檢視輪胎,輪胎紋路經常會卡住碎石,甚至是碎玻璃、釘子,當胎紋足夠時,常常都只是刺在胎面部,未深及要害,若能及時發現取出這些異物,也能阻止災害的發生,倘若已造成輪胎洩氣、洩壓現象,則必須正常補胎,嚴重時甚至必須更換新胎。
  
國道高速公路局也不斷的提醒用路人,行駛於高速公路、隧道內遇車輛爆胎時,應緊握方向盤,勿慌亂,切勿急踩煞車,僅需放鬆油門,緩慢減速,並視當時車道、隧道內的車況,保持車向正前方滑行,並盡量往車道的兩側或路肩停靠,開啟危險警告燈,警示後方來車;倘若車輛已無法控制,且前方有其他車輛時,可藉著車體正向直線輕微「摩擦」內側、外側護欄減緩車速,但須避免「急促摩擦」造成失控翻車意外;若是無其他車輛,大可緊握方向盤,放鬆油門,開啟警告燈,往車道的兩側或路肩滑行,等待車輛車輛自行停止即可;車輛停止後,於車輛後方50~100公尺處樹立車輛故障標誌,再利用高公局免付費電話0800-008-456通報交控中心請公路警察隊前來處理求援,待援期間,車內成員需退至安全處,避免二次事故發生。

圖7 警示後方來車

除了平日保養,也可使用科技產品來預防爆胎意外的發生,國內不少專家業者也極力的發展防爆胎及胎壓監控設計(TPMS),許多車輛廠商也將此配備,逐漸列入標準配備中,家中的中古老車輛,當然也可以適用加裝,若是經常高速往返高速公路的車主不妨可考慮加裝。

台灣的防爆胎約分為,液態、半熱熔、AB膠、蜂巢胎、安全膜等技術,有興趣的車主,不妨瞭解一下,價格上有的高很多,但也有比一般輪胎高出一些費用的,注重安全的車主,不妨多聽聽多參考,也建議您多支持台灣的創新技術能量;當然,防爆胎也有其缺點,有的會降低乘坐的舒適感,部分商品胎面硬化,亦減少了輪胎抓地力,購買前還是請多比較。胎壓監控系統,是針對輪胎壓力做監控,依各輪胎壓高低來判定是否有爆胎疑慮,甚至部分商品還可監控輪胎溫度,讓您上車後就能立即知道胎壓正不正常,不需蹲在車外量測胎壓。

平日多保養您的愛車,不幸發生事故時,愛車才能保護您,行車時,保持安全車距,勿逼車,一般小車安全車距,是車速除以2,速限90公里/小時,安全距離應為45公尺,但雪隧採高標準,安全行車間距至少50公尺以上,而雪隧中的紅色消防栓箱、號角喇叭、逃生指示標示的間距,皆為每50公尺一個,可供駕駛者參考,如車速低於20公里/小時或停止時,車輛應仍保持20公尺以上之安全間距;大型車安全行車距離,為行車速度減去20公里/小時,舉例來說,大型車車速90公里/小時,與前車安全距離至少需70公尺以上,若您載貨較重,還請駕駛自行延長安全車距,切勿逼車。

歡迎您提供相關意見,請回覆到newspaper@artc.org.tw 信箱。

延伸介紹--長隧道主題網站http://168.motc.gov.tw/GIPSite/wSite/mp?mp=6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