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2/03重點產業新聞評析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際合作部 產業發展課 黃樑傑 整理
重點要聞評析:
1.3月車市銷量月增近5成,和泰穩居龍頭
3月車市銷售成績出爐,單月新車掛牌數為3.29萬台,月增49.7%,年減7.1%,和泰汽車)以32.5%市占率穩居於龍頭。
隨著新車上市刺激買氣,3月車市比2月增近5成,2012年至今推新車最積極的T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單月新車掛牌數達1.07萬台,月增62.7%,年減8.1%,市占率為32.5%。2012年至3月底止,和泰車市占率高達34.1%也穩居龍頭寶座。
代理日系車MITSUBISHI品牌的中華車2月新車掛牌數達4713萬台,月增50.5%,年減3.1%,市占率為14.3%居於第二名。
裕日車的NISSAN品牌2月新車掛牌數達3832台,月增16.4%,年減0.2%,以11.6%的市占率居於第三名。
至3月底止,全台新車掛牌數達95791台,年減9.8%,和泰汽車以逾34%市占率遙遙領先,第二名為中華車的市占率14.6%,裕日車以13.8%的市占率緊追其後。
新聞評析:
2012年台灣第一季新車銷量為9.5萬台,較2011年衰退逾10%,展望第二季,由於油電雙雙大幅調漲,勢必抑制消費者購車意願,儘管油電混合車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但對車市拉抬作用仍然有限,預期台灣第二季車市將維持疲態,若是油電價格繼續維持高檔,衰退幅度可能還會加劇。
2.搶掛牌 3月機車銷量暴衝
在業績獎勵結算助攻下,3月機車市場再現往日榮景。山葉及三陽兩家機車大廠,3月最後兩天大舉掛牌1.5萬台,帶動整體機車市場,全月掛牌數衝上5萬7209台,為近五個月來最大量,累積2012年前三月共掛牌13.7萬台。
各廠牌市佔方面,3月仍以光陽掛牌1.9萬台,市佔率37.4%居冠,其次是山葉的1.5萬台,市佔率29.2%及三陽的1.4萬台,市佔率26.8%。
不過分析掛牌狀況,山葉、三陽兩業者月底前「搶掛」狀況明顯,台數粗估達1.5萬台。業者表示,實際銷售情況恐怕不如想像得那麼好,推估多數可能是為衝績效、先掛牌的業績車。
新聞評析:
台灣機車第一季銷量共13.7萬台,若扣掉「搶掛」牌數量,保守僅約12萬台,表現明顯不如往年,加上電動機車在油價狂漲、政策補助與產品技術成熟等因素支持下,開始大幅取代50cc引擎機車,因此預期2012年台灣機車市場表現將不樂觀。
3.電動車交流 ARTC與UTAC簽訂合作
儘管距離電動車輛的普及、甚至電動汽車要上市,台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過其實許多相關單位已經積極的從小處著手鋪路,像是在產學之間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車輛中心,除了積極輔導國內產業發展之外,對外也相當用心的開發合作的機會,日前車輛中心便與法國汽機車技術聯盟(UTAC)簽署合作意向書MOU。
簽署場合是在巴黎所舉行的第19屆台法工業合作會議上,簽署MOU的目的是同意未來雙方在電動車產業及研發技術的交流,以協助產業提昇電動車技術與開拓市場為目的,希望有更加緊密的交流。
雙方已安排好2012年的合作項目,將先從整車電磁波相容性領域開始,建立電動車測試驗證技術,提升台灣整車電磁波相容性能與品質,產業亦可進一步直接透過車輛中心與法國的驗證合作,為自家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新聞評析:
台灣的電動車產業能量在政策協助與業界努力下,正逐漸在全球發光發亮。在台菲經濟合作會議,台灣與菲律賓簽訂「電動車開發技術合作」意向書;在兩岸經合會產業合作會議,雙方同意成立電動車產業分組,研商合作細節;在台日能源產業會議,台灣拜訪日本電動車輛相關廠商,促成合作商機達34億元。
今年台灣再訪法國,除與汽機車技術聯盟(UTAC)簽署電動車合作意向書MOU,促成電動車商機延伸法國之外,法國馬達暨電動跑車集團Venturi將在五年內向立凱電能採購3億歐元的電動巴士,促成台法交流旁龐大商機。隨著台灣逐漸與越來越多國家建立合作關係,電動車產業的能量已經成功走向世界。
4.中國大陸節能車船課稅優惠 類股樂
中國大陸宣布,回溯自2012年1月1日起,對節能車船減半徵收車船稅,對使用新能源的車船免徵收車船稅。此外,中國大陸並公告第一批符合條件的節能、新能源車型目錄。
中國大陸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信部3月7日晚間公布「關於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船車船稅政策的通知」,對符合條件的節能及新能源汽車,分別給予車船稅減半徵收及免徵的優惠。
根據中國大陸官方公告,此次共有安徽江淮、比亞迪、奇瑞、一汽大眾、上海通用等12家中國大陸本土及合資車廠生產的多款轎車符合節能型乘用車標準,包括東風日產的騏達、比亞迪的F3等。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則有三款入選,分別是紅旗CA7155PHEV、吉利美日MR7100BH4、比亞迪QCJ7100ADM。 按規定,這三款乘用車屬新能源汽車,2012年起免徵車船稅。
其他入選的客車、工程車、掃路車等類型的新能源車,包括154款純電動汽車、12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四款燃料電池車。
新聞評析:
車船稅是指車船持有人每年必須定期繳納的財產稅,根據汽車排氣量大小和所在地區不同,每年稅額約人民幣60至5,400元(約新台幣288元至2.6萬元)。儘管車船稅優惠幅度不如2009年和2010年的車輛購置稅優惠,但是對於低迷表現的中國大陸車市而言(中國大陸第一季乘用車僅銷售377萬台,較去年同期略為下滑1.25%),預期仍將產生一定的成效。
5.汽車產能降2成 歐洲另一隱憂
歐洲地區暫時擺脫主權債務危機崩盤陰霾之際,另一場經濟風暴卻逐漸醞釀成形:汽車工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料將使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更加怵目驚心,經濟成長更加舉步維艱。
克萊斯勒飛雅特聯盟執行長估計,歐洲汽車業約需調降產能20%。鑒於歐洲汽車業直接聘用的人員達230萬人,將會有數十萬員工遭裁撤,引發經濟與社會危機。
2012年1月,法國新車新領牌照數較前一年重挫21%,義大利也下滑一七%,業者慘澹經營的態勢日益明顯。
如同高築的債台一般,歐洲汽車工廠的數量已經遠非經濟所能負荷。雷諾日產聯盟執行長指出,每一家車廠有產能過剩的問題,只要有業者率先提出重整計畫,將會迫使大家一起跟進。
新聞評析:
2011年歐洲車市未能伴隨全球經濟共同成長,反倒因歐債拖累導致衰退。深陷歐債風暴中心的西班牙與義大利,2011年汽車銷量更大幅衰退17.5%與10.2%,英國與法國則都略有2.2%與2.4%的下滑幅度,僅有德國能夠順利挺過歐債風暴,汽車銷量增加9.6%。
2012年3月,由於西班牙出現融資困難,歐債風暴持繼續延燒,未來若歐債無法妥善解決,汽車需求無法增加的話,歐洲汽車商恐因產能過剩而面臨倒閉危機,這跟美國車商銷量持續增溫形成相當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