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電動車運行資料收集技術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綠能處 服務營運推動專案 黃皇賓
行政院積極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產業,產業榮景再現」,在四大智慧產業中,「智慧電動車」更肩負了重要發展產業的使命。台灣在電動車發展所需相關產業均擁有相當好的條件,另再結合資通訊科技(ICT)的優勢,必將能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主要供應商之一。
經濟部推動之「智慧電動車發展方案」( 2010~ 2016),將分兩階段進行,初估投入20億至30億元。前三年先推動「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第二階段再視經濟情勢,推動個人及租稅補貼,預計三年內,於全國建立10個先導運行專案,每專案運行智慧電動車約300輛,共計約3,000輛。3年內藉由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將成功經驗擴展至全台灣,進而全面推動智慧電動車普及化。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三年的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可以為台灣留下寶貴的經驗,但要如何留下這些電動車運行經驗並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電動車運行資料收集技術」即應運而生。電動車運行資料收集技術如圖1所示,參與先導運行的電動車只要搭載電動車資料收集暨通訊模組(OBU),就能透過電動車內的車身網路(CAN)收集電動車運行資料,再透過通訊模組利用GPRS或3.5G無線網路回傳資料到收集系統,並存入資料庫;參與先導運行的充電站透過自身的管理平台收集充電站運行資料,再利用光纖、ADSL或CABLE有線網路回傳資料到資料收集系統,並存入資料庫。
這些存入的電動車運行資料可透過資料分析系統進行分析,以提供政策落實評估、電動車技術發展和運行計畫效益三個面向的相關運行經驗數據。
![]() |
圖1 電動車運行資料收集技術 |
電動車運行資料收集技術可收集的資料如表1所示,透過行駛里程、車速、時間和車輛位置等項目,可以了解電動車運行的實際使用經驗,如運行的總里程、運行時的平均車速和最高速、運行的時間及地點等;剩餘電量和車輛狀態等項目則可以了解電動車運行的充電習慣,如剩餘電量剩下多少時會進行充電、每次充電的充電電量、進行充電的時間等;總電壓、總電流、電池平均溫度項目則可了解電動車運行的電池使用情形,如運行時使用的電耗量、推估運行時的續航力、推估電池組的壽命及了解運行時電池的溫度變化等;另車輛外界溫度、油門深度、馬達轉速、12V電流、12V電壓、空調狀態等項目,可以了解電動車運行的使用環境,甚至可做更細部的電動車性能分析,以求電動車技術之提升。
表1 電動車運行資料收集項目 |
![]() |
透過電動車運行資料收集技術留下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的寶貴經驗,可提供台灣導入電動車的運行系統、商業模式和技術提升三方面發展的重要參考資料。如,電動車的運行系統可從先導運行中的充電行為,了解充電站建置地點的合適性;商業模式可從先導運行中的實際使用經驗,了解使用者如何使用電動車,以發展實際可行的商業模式;技術提升可從先導運行中的電動車使用情形,了解電動車的續航力是否足夠,以評估是否提升電池的性能或減少電池組數量以節省成本和重量。
「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到2013年將投入22億元推動智慧電動車進行先導運行,建構智慧電動車良好使用環境,落實台灣實現低碳島之政策目標,此計畫的正式啟動上路,除可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外,更進而創造國際能見度,讓我們共同努力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