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1/10重點產業新聞評析

2011 / 11 / 15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際合作部 黃樑傑 整理

重點要聞評析:

1.10月汽車戰報 豐田蟬聯冠軍
10月份台灣汽車銷售統計出爐,總銷售量達3萬1265輛,比2010年同期增加9.1%,但較上月下跌4.1%,其中豐田汽車上月受惠延長保固方案,銷量達1萬1303輛,比2010年同期大幅成長35.8%,較上月也成長2%,市佔率續坐第一,達36.2%,連續5個月取得單月汽車市場冠軍寶座。其次依序為中華三菱、裕隆日產,市佔率分別為12.8%、11.6%,分別較上月持平、成長5%。
國產大廠除豐田和日產上月銷量較2010年同期成長外,其餘皆分別下跌6%至17%。豐田ALTIS仍蟬聯最熱銷車款,銷量達3657輛。上月稱霸進口車銷售冠軍的福斯,本月因豐田RV4恢復交車影響,被擠下成為第二名,但銷量仍比2010年同期成長26%。
 
新聞評析:
今年10月車市,豐田扮演起火車頭腳色,以優惠大促銷帶領市場總銷量成長9.1%,而其他品牌由於車款推出已久,已經接近改款時期,如兩大品牌戰略車款Honda Civic與Ford Focus,都將於明年大改上市,小級距全新車款Nissan March與Ford Fiesta也即將粉墨登場。這使得目前想購車的民眾得先想想,是要選擇史上最大優惠,還是要嶄新車款的風格外貌,而間接延緩了消費者的購車時機,預期在這些車款上市之後,台灣車市可望再創新一波成長高峰。
 
2.9月業績虛胖 10月機車銷量銳減37.5%
機車業者流血削價競爭,逼得經銷商搶領新中古機車為業績灌水策略,終於引發市場反撲,10月機車內銷量較9月大減37.5%,業者明顯感受到機車買氣降溫,憂心景氣寒冬恐提前報到。
掌握國內超過95%市場的前三大機車業者,除龍頭光陽外,三陽與台灣山葉10月機車銷量都大跌,尤以台灣山葉單月銷量跌破萬輛、較前月大減逾65%,最令人意外。
同業銷售不振,也造就光陽10月市占率攀上52.4%的台灣歷史新高紀錄,前10月累積市占率也重新站上40%水準。
根據交通部數據所統計,10月機車新領牌總數為5.3萬輛,儘管優於2010年同期的4.7萬輛,但卻較9月一口氣大減37.5%;10月並非傳統機車銷售旺季,但月減率卻是2011年來最高,令業界憂心。

新聞評析:
10月機車市場表現未能如預期,主因為9月為季銷售、暑假銷售獎金的結算點,促使經銷商提前領牌,墊高比較基期,使得10月銷量意外大幅滑落。
另外,台灣山葉單月銷量跌破萬輛,這可能是受到日本匯率大幅升值因素,台灣山葉已經沒有本錢進行價格促銷,導致銷量極度疲軟。若未來日圓匯率能夠稍降,機車廠商鐵三角重新歸位,將有助於台灣機車銷量恢復成長動力。

3.泰國洪災 日車廠加碼在台布局
泰國洪水肆虐,打亂日本車廠海外分工布局。中華車副總黃重洲透露,日本三菱汽車「Jump 2013」中程發展計畫中,將走向日、泰、台三地分工,台灣車廠地位明顯提升,將有機會與泰國,並列日本車廠重要的海外生產基地。
三菱2011年發布「Jump 2013」中程發展計畫,2013年起將大舉布局發展新興國家市場、擴大電動環保車輛及逐年降低成本,由於此計畫涉及海外汽車產業資源的重分配,引發高度重視。
車廠主管指出,全球接二連三發生天災,2011年上半年有日本大震、下半年泰國又淹水,讓日本車廠海外分工、採購的布局,被迫加速進行。
車廠主管表示,過去日本車廠為搶攻新興國家市場,多把海外分工資源放在泰國,但這回泰國遭逢近七十年來最大洪災,讓日本車廠意識到「雞蛋不能全放在同個籃子裡」,台灣車廠因具有技術與成本優勢,得以脫穎而出。

新聞評析:
泰國水災重創日本車廠在新興國家的布局,暴露出零件單一地區集中化生產的策略風險。目前泰國水災積水不退,工廠災情也越演越烈,相信隨著台灣與中國的ECFA第二階段簽署腳步接近,台灣將更有本錢從泰國爭取部分零件來台生產。
目前台灣每年生產4萬輛Toyota整車外銷中東,已是Toyota海外生產基地之一,MAZDA與Nissan都有傳出兩岸車型分工計畫,將集中部分車型在台生產,如今Mitsubishi明年也有意加碼布局台灣,將使得台灣在全球車輛產業的戰略地位有顯著提升。

4.必翔電動車 插旗歐盟
必翔實業宣告,由國人研發生產的「「ACHENSA」自有品牌都會電動汽車」,2012年第一季將插旗歐盟,第一年出貨目標為7,000~10,000輛,該電動車也是亞洲第一部純環保電動車。據了解,必翔近日將和歐洲擁有15家銷售品牌車廠的代理商簽約,初期目標將先行銷荷、比、盧。
由於必翔電動車出貨後,將一舉帶動必翔轉投資的必翔電動車和必翔電能等公司全面轉虧為盈,並啟動集團大成長力道,為此,以生產磷酸鋰鐵電池的必翔電能也積極規劃第二季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
必翔表示,必翔的「都會電動汽車」是亞洲第一部獲得歐規L6及L7汽車檢測標準認證通過的都會型電動汽車,車底盤、整車結構、電池模組、電池管理系統、電控系統等重要關鍵組件皆由該公司自行研發設計,整車自製率極高,毛利率在3成以上。

新聞評析:
必翔實業主要經營電動車代步車業務,全球市佔排名前三大,集團電動代步車能量完備,從最上游的電池到最下游的整車都具有自主技術與產能。
在全球電動車市場起飛之際,必翔在電動代步車的基礎能量上,搶先開發都會型電動車進軍歐洲,並掌握先行者優勢先發制人,準備與15家銷售品牌的代理商簽約。預料必翔將會成為台灣第一家外銷電動車的標竿廠商,同時目標市場也由傳統代步車跨入至一般車輛領域,市場白地的策略將有機會帶動公司營收往上三級跳,明年外銷歐洲的好成績我們拭目以待。

5.新興市場、歐洲需求弱 全球車市 冷!
由於新興市場國家和歐洲對汽車需求減弱,預估2011年全球汽車產量可能僅成長4%,與10年前年成長率超過20%已不可同日而語。
市場研究機構IHS表示,今年全球汽車產量(不含商用汽車)預估年成長4.1%,至7,483萬輛。該數字並未計入泰國大水帶來的影響,若計入產量恐進一步下降。
另外,汽車業顧問公司JD Power 2月份估計全球汽車產量為7,650萬輛,但已下修至7,450萬輛。
汽車產量減少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新興經濟體,特別是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國中國的產量減少。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2011年前9個月中國共生產1,346萬輛汽車(包含商用汽車),較2010年增加2.8%,全年成長率預估為3%至5%,此為3年來首度出現個位數成長。
此外,由於歐債危機衝擊,南歐市場需求疲弱也是汽車產量萎縮的原因之一。2011年前9個月歐洲18個主要國家的汽車銷量下滑1%,降至990萬輛左右。歐洲最大車市德國雖然有11%的成長,但西班牙卻陡降20%,義大利減幅也有10%。
日本已從311強震快速恢復產能,但2011年前8個月的汽車生產量仍大減23%,減幅和2009年金融危機之後相當。
此外,美國、巴西和俄國的汽車產量依然強勁,美國今年的新車銷售預估成長逾10%。

新聞評析:
今年各國因為天災與人禍,車市情況雖大相逕庭,但大部分國家汽車銷量的表現都不盡理想,僅有美洲國家與德國置身事外。中國受到城市限牌令與交通建設等問題影響,車市成長受到嚴重抑制;歐盟籠罩在歐債風暴陰霾,汽車市場一片慘狀;日本更是一年連遭三大衝擊,日圓強升、311地震與泰國水災,重創日本車廠汽車銷量。而倖免於天災人禍的美洲國家與德國,則是在經濟表現持穩下,車市表現在全球一枝獨秀。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