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國際充電介面標準發展趨勢介紹

2011 / 10 / 13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測試技術推動專案 王順立

電動車的發展與推動,除了車輛本身各項系統之技術外,其週邊充電環境搭配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國際電動車交流充電介面規範主要有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之IEC 62196、美國自動機工程協會(SAE)之SAE J1772與大陸GB/T 18487標準等,此三份標準充電介面外型除IEC 62196  Type 1與SAE J1772相同外,其餘在外型或相關適用電壓電流範圍上有其差異(請參表1)。

表1  國際充電標準差異分析

其中,SAE J1772最高電壓電流為240V、80A,IEC 62196標準內最高電壓電流可達500V、70A;目前國內工業局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已公告「電動車輛傳導式充電系統實務規範」,其交流充電介面主要是參照SAE J1772,並依國內電氣相關法規進行細部增修(如圖一)。直流充電介面部份,現以日本CHAdeMO協定最具完整度,且目前已於美國、日本大量實驗運行中;另外,大陸GB標準也已經提出直流充電介面標準徵求意見稿,但尚未正式定案、公告,其他國際標準直流介面則目前尚在研擬中。

台灣產業以全球外銷導向,需要掌握國際間標準最新發展趨勢,透過車輛中心長期參與美國自動機工程協會SAE標準制定委員會,掌握SAE J1772之標準現況及與國際其它標準之調合狀況。

目前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與美國SAE均正研擬直流充電介面標準,現階段IEC與SAE版本規劃之充電介面通訊方式採不同於日本CHAdeMO及大陸GB規範所使用之CAN通訊方式,現提案採用電力線通訊(PLC)方式進行充電資料傳輸與確認。另外,充電介面將保留原有交流充電介面作為通訊用途,額外增加2個直流電源端子進行直流電力傳輸,此種型式將可完全整合交流充電與直流充電兩種介面(如圖二),使電動車輛可使用單一充電介面即可進行交流與直流充電,可降低電動車充電零組件之複雜度,並可節省車身空間,大大的提高電動車之便利性與相容性,預計於2013年可完成標準研擬並正式公告。

車輛中心透過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組織,掌握國際充電介面標準發展趨勢與資訊,且正於廠區內建置包含台灣工業局先導運行規範、日本CHADEMO、大陸GB、美國SAE、歐規IEC TYPE I等台灣首座全規格之電動車充電站,第四季將完工啟用,屆時將可提供多種國際主流規格之充電設施,充分提供國內業者完整之產品驗證環境,提供國內電動車輛產業進行開發、測試與驗證,促使台灣電動車產業邁向全世界。

 

圖一、工業局「電動車輛傳導式充電系統實務規範」交流介面規範
圖二、SAE J1772交流/直流充電介面示意圖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