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兩岸車輛產業 第三年搭橋 圓滿落幕
進入第三年的「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於八月底假新竹喜來登飯店盛大登場,在大會貴賓經濟部技術處吳明機處長、新竹縣邱鏡淳縣長,與大會主席車輛公會陳國榮理事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董揚副會長共同揭幕下,展開一連串的合作成果分享、對接洽談與專家分組討論。
![]() |
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30日正式召開,(前排左六起)新竹縣邱鏡淳縣長、經濟部技術處吳明機處長、大會主席車輛公會陳國榮理事長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董揚副會長共同開幕,具體實踐政府搭橋、民間上橋,掌握三年期程 開拓雙贏商機。 |
此會議為經濟部搭橋專案之一,由車輛公會、台灣車輛研發聯盟(TARC,車研聯盟)與中汽協共同辦理,第三年的活動持續受到產業界的熱烈支持,陸方來賓遍佈全中國,有國務院工信部裝備司王富昌副司長、杭州市經濟委員會何秀林處長、福建省經貿委裝備處杜風副處長、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張建偉副主任、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宋寧董事長、上海機動車產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黃中榮主任、福建汽車工業集團廉小強董事長、瑞華集團帥鴻元董事長等逾百位企業領袖及車輛界菁英與會,創下三年來最多人數來台紀錄;而台灣方面則由車輛公會陳國榮理事長與車輛中心黃隆洲總經理共同帶領整車廠、零組件廠、車電廠、學界、研究單位等出席交流,原先規劃300人的會議,最後吸引了達400位與會者共襄盛舉。
互補雙贏成果豐
今年會議掌握「兩岸合作互補雙贏,開拓全球市場商機」主軸,以合作案例分享、產業對接洽談、專家分組座談與體驗參訪等活動,促進雙向投資合作機會,共同提升兩岸廠商的全球競爭力。
車輛公會陳國榮理事長特別表示,過去二年的搭橋成果相當豐碩,除了兩岸車輛產業貿易額快速成長之外,也有幾家大陸車輛企業評估在台投資,包含汽車整車廠、電動巴士廠及重型卡車廠,這些大陸廠商希望結合台灣優良之智慧化零組件及外銷國際經驗,在台研發生產然後銷往國際。而台灣在車輛電子、車載資通訊產品的產值持續向上攀升,促成陸方集合5個代表團130餘人來台洽商,相信在搭橋會議的交流下,將再創造產業合作高峰。
大會籌委會主委,同時也是車輛中心總經理黃隆洲亦說明,每年會議亮點之一的合作意向書簽署,今年則有台灣車載資通訊產業協會與車載資訊服務產業應用聯盟、峰鼎電子公司與啟明信息技術公司、小馬租車公司與上海瑞華集團、泰瑯企業與福建喬龍專用汽車公司,簽署4份MOU,展現兩岸車輛產業的實際合作。
![]() |
在陳國榮理事長與董揚副會長見證下,完成2011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四項MOU的簽署。 |
廣度案例分享 深度對接洽談
延續前兩年會議,精彩的合作案例分享模式,今年則邀請到9家公司分享電動車產業發展及示範運行、電動巴士發展、智慧巴士合作、電池合作、電動車輛開發、電動車及關鍵零組件標準交流合作、主動安全系統合作、汽車模/夾/檢具合作與兩岸驗證及認證合作等議題,從傳統的項目到科技當道的智慧、安全、潔能電動,進行含括研發、設計、製造、驗證等全面性的交流與溝通。
![]() |
陳國榮理事長與董揚副會長致贈感謝狀予合作案例分享的九位講者。 |
會議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是為兩岸廠商搭起溝通的橋樑,今年大會用心安排「產業對接洽談」活動,預先媒合兩岸30多家廠商,在不限制議題的情況下,進行一對一的自由對話,為日後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播下種子,以期促成更多兩岸技術合作與商機發展,建構出長期的兩岸產業合作平台。
![]() |
![]() |
產業合作對接洽談熱絡 |
會議中另特別安排「專家工作小組分組座談」,讓兩岸與會人員分組針對電動車輛、汽車電子、車載資通訊,還有標準及驗證等四大主題探討交流,並於大會閉幕式分享座談結論,讓第三年的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兼具廣度及深度內涵。
創新EV 移動好EASY 加碼演出
此次搭橋會議原還有個特別的活動,那便是8月28至31日在新竹高鐵站對全民展出「創新EV 移動好EASY」智慧電動車輛與低碳運輸研發成果展示與運行體驗活動,現場規劃有26家廠商與法人研究機構現場展出74項智慧電動車輛的系統與零組件成果,另外還有25輛台灣自主品牌電動車及首部重型電動機車雛型提供給民眾了解與試乘。
大陸貴賓也原訂在31日下午前往感受,然而因為颱風影響安全問題,活動雖然提早落幕,但也緊急於喜來登飯店展演,只要休息時間一到,台陸雙方貴賓都紛紛前往深入瞭解。當然,難得一趟台灣行,體驗行程更不只是如此;會後陸方貴賓也在大會安排下拜訪友達、車王電、能元等台灣廠商,用行腳的精神親自了解這塊土地的IA(IT + Automotive)實力。
![]() |
![]() |
與會貴賓對智慧電動車輛的系統與零組件成果展現高度興趣。 | 台灣自主品牌電動車及首部重型電動機車開放貴賓實車體驗。 |
三年期程 圓滿落幕
回顧2009年,兩岸車輛產業在台北辦理第一次合作及交流會議,大陸前十大車廠第一次齊聚台灣,深入了解到台灣在彈性生產、品質控管、汽車電子等方面的特色,更簽署3份MOU。2010年移師杭州辦理第二次搭橋會議,吸引超過300位的兩岸車輛產業重量級代表出席,會議中並安排分組對接洽談,讓廠商可以更深入面對面了解討論,並達成「加強兩岸合作時效、促成兩岸雙向投資合作、成立兩岸車輛產業工作小組」等結論。今年兩岸更透過ECFA簽訂,將三十多項汽車零件列入早收清單,促使兩岸車輛零組件積極互動合作。
車輛產業搭橋會議不但具體實踐「政府搭橋、民間上橋」的立意,更充分掌握「一年交流,二年洽商,三年合作」的進度,為兩岸車輛產業、公協會及企業高層搭起交流橋樑,共同探討兩岸車輛產業的發展現況與挑戰、自主研發技術與自創品牌的發展、進軍全球市場策略與測試驗證技術交流等議題,更積極推動產業雙向交流、投資與合作,將台灣在車輛電子與電動車的強項優勢送往對岸,期能在熱門發展項目的新能源、電動車與智慧化車輛的研發及行銷上攜手打拼,結合兩岸優勢產品,創造兩岸車輛產業雙贏利基,共同掌握國際市場商機,也為台灣車輛產業開闢另一個更廣大的發展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