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1年8月重點新聞回顧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際合作部 / 黃樑傑 整理
重點要聞評析:
1.8月新車 大賣2.3萬輛
車市傳統淡季的農曆鬼月,今年對新車買氣的衝擊特別淡,在日震期間遞延訂單加持,與車商強力促銷刺激下,8月新車銷量達2.3萬輛,遠高於預期的1.8萬輛,成功抵禦88股災與歐美債信危機及鬼月的三重干擾。
多家車商本(9)月更對上游生產廠大手筆的下單訂車,積極拉高新車庫存水位,並準備充足銀彈,預計於10月起大舉促銷衝業績,以求全年目標達陣。市場預期,第4季新車銷量將看上10萬輛高峰。
據交通部數據所統計,8月新車領牌總數為2.31萬輛,僅較去年同期衰退4.3%,卻遠高於原先預期的1.8萬輛;累計前8月新車領牌總數為25.11萬輛,年增率達21.3%。
業者表示,農曆鬼月向來是新車銷售的傳統淡季,今年8月又完全與農曆鬼月重疊,加上台股連連回跌與歐美債信危機等內外在利空因素,原本車商憂心8月新車買氣將大受衝擊。
所幸年輕族群觀念漸開放,鬼月購車禁忌已淡化,加上許多先前因日震缺車的訂單,遞延至8月交車,且和泰車等車商適時加大促銷籌碼刺激下,讓車商8月來客數與訂車數力守與去年相當的高水準,更讓車商對9月以後的車市景氣更有信心。
新聞評析:
今年8月汽車銷量無畏鬼月效應與股災來襲,繳出了不錯的好成績,領牌數為2.31萬輛,其中進口車與福特銷量逆勢成長,分別為6,061輛與1,392輛,各有5%與12.7%的成長幅度,成功扮演8月車市抗跌的最大功臣。展望今年最後一季,車廠對於車市雖充滿信心,但歐洲債信危機持續延燒全球股市,台灣車市前景似乎不怎麼明朗。
2.8月機車銷量,今年首見衰退
農曆鬼月購車禁忌影響,各機車業者流血促銷戰火8月稍歇,加上比較基期拉高下,8月機車內銷市場首見衰退,終結連續7個月大幅成長的紀錄。惟業者仍看好下半年市場,全年預估可達65萬輛,較去年成長約25%。
光陽工業拜引擎噴射系統零件自製率拉至國內同業最高,有效降低成本壓低車價,銷售一枝獨秀,前8月市占率衝上4成,取得絕對領先地位。
根據交通部數據所統計,8月機車新領牌數近6.1萬輛,較去年同期衰退1.7%,儘管跌幅輕微,卻是今年以來首見下滑。累計前8月機車新領牌總數則達42.8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6%。
機車業者分析,今年8月與農曆鬼月完全重疊,在傳統購車禁忌影響下,多少還是影響今年8月機車業績。尤其近期各家業者強力促銷,訂價4.98萬元或5.18萬元的低價125cc速克達,客層年齡偏高,消費者受鬼月影響層度更高,另加上某大廠因關鍵零件供應不及,導致低價機車供應不足,無法發揮預期戰力,也是導致8月機車內銷量下滑的關鍵。
新聞評析:
靠著光陽成功將機車五期噴射零件國產化,今年平價機車銷售告捷,帶動今年1-8月機車市場大幅成長36%。隨著9月開學季來臨,因應學生族群個人化特色需求,車廠開始走差異化路線,紛紛在電視上強力播送明星代言廣告,強調強化性能與酷炫外型的新機種,強攻學生族群市場,就是希望進一步拉抬國內機車買氣。
3.兩岸車輛產業交流會議 一口氣簽訂4項MOU
邁入第3年的「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8月30日在新竹登場,今年的會議以「兩岸合作互補雙贏,開拓全球市場商機」為主軸,具體實踐政府搭橋、民間上橋,掌握三年期程,開拓雙贏商機。會中一口氣簽署四項MOU,包括智慧公車、電動大巴以及特種車輛、主動安全系統合作等,成效相當不錯。
確認簽署4份MOU的合作公司為台灣車載資通訊產業協會與車載資訊服務產業應用聯盟、峰鼎電子公司與啟明信息技術公司、小馬租車公司與上海瑞華集團、泰瑯企業與福建僑龍專用汽車公司,展現兩岸車輛產業的實際合作。
此會議是經濟部兩岸搭橋專案之一,以「一年交流,二年洽商,三年合作」的進度由車輛公會、台灣車輛研發聯盟(TARC)與中汽協共同辦理,今年已邁入兩岸合作第3年,從2009年成功促成兩岸車輛產業222家業者交流,到2010年台灣自有品牌開始進軍大陸市場,由於成果顯著,今(2011)年更吸引兩岸超過400位汽車產業各主要廠商參與。
新聞評析:
兩岸車輛產業交流會議,提供台灣汽車業前進中國,擷取其車市背後龐大商機的墊腳石。中國大陸車輛市場早已是全球指標,台灣的車輛電子與電動車的技術優勢亦是眾所矚目,兩岸車輛產業藉由搭橋會議,加強雙方自主研發、零組件設計製造分工、發展自主品牌以及拓展全球市場的互補合作等方式,推動台灣的車輛產業與車輛電子產業走向全世界。
4.電動車上路 台北今年即可租用
行政院經濟部工業局已通過推動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專案,率先由台中市府公務及企業用車,以及格上租車的大台北電動租車方案上路,預估可創造新台幣23億元產值,提供460人就業。
經濟部工業局金屬機電組組長邱求慧指出,目前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專案已有兩個專案通過專案審議會複審,另外,還有台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及小馬租車等3個先導運行專案,也在溝通規劃中。
其中台中市政府專案計畫為地方政府響應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專案的首案,以2011年5月1日到2013年4月30日的2年計畫執行時間,規劃64輛市府公務接駁、警務巡邏及稽查用車,另結合36輛企業用車,共100輛車進行先導運行;但有哪些企業參與,目前還沒提出。
格上租車專案計畫於2011年9月1日到2013年8月31日的2年計畫執行期間,規劃100輛國產電動車,於市府轉運站及板橋高鐵站等據點,提供大台北地區短期租賃使用,並於觀光景點沿途建置100座充電站,提供民眾體驗駕駛電動車的感受,估計可達成2萬2200旅次的電動車駕駛體驗。
新聞評析:
過去車輛產業的發展相當重視共同研發生產,也就是整車廠、一階與二階等零件需具備高度整合溝通的能力,所開發的產品才能完整無暇。但台灣業者發展電動車時,多是獨自研究發展,或是小部份的廠商互相配合,廠商之間並未能全面性磨合,導致台灣電動車發展不如預期。
此刻,政府先導運行的規劃起了產業整合的效果,電動車的實際上路測試,將徹底整合電動車產業的標準,解決廠商在零件規格制定方向不一的窘境,更重要的是,先導運行有助於釐清電動車尚未明朗的商業營運模式,包括消費者、充電站業者、電力業者與車廠等應扮演的角色以及收費機制制訂等。先導運行計畫的啟動,將帶動台灣電動車產業往前跨出一大步,開創台灣車輛產業的新發展契機。
5.擴大內需 節能車補貼不喊停
為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原將於2011年9月底到期的節能汽車補貼措施,經大陸相關部門考量後,決定從今年10月1日起繼續實施。
據陸媒報導,工信部將公布的新節能汽車補貼措施,維持每輛車補助人民幣3,000元 (約新台幣1萬3,500元),僅油耗門檻標準由每百公里平均油耗從現行的6.9公升下降到6.3公升。
新浪財經搶先報導指出,9月4日在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現場,大陸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處長透露說,醞釀多時的節能汽車補貼新政最早將於9月5日在發改委和財政部官網上公布,入圍產品的平均油耗門檻將由6.9升調整至6.3升,單車補貼3,000元標準不變,該政策將於10月1日正式實行。
目前正在實施的節能汽車補貼方案,是從2010年6月30日開始推行,對發動機排量在1.6升及以下、綜合工況油耗比現行標準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車(含混合動力和雙燃料汽車),按每輛人民幣3,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直接兌付給消費者。
新聞評析:
截至今年7月為止,中國汽車累積銷量為1,060萬輛,僅較去年微增3.2%,而節能補助方案推出一年以來,已經推廣251萬輛節能汽車,假使此方案取消,中國大陸車市極有可能會陷入負成長的泥濘。另外,由於中國大陸車廠產能急速擴充,若汽車銷量未能適度成長,恐將引發市場的過度殺價競爭,進而使汽車市場交易進入混亂狀態,將不利於車輛產業良性發展,因此,中國大陸政府最後勢必得維持汽車銷量持續成長,才能確保汽車產業有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