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車用內裝材料吸/隔音量測的技術發展--您需要做什麼樣的吸/隔音測試?

2011 / 09 / 14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環保能源部 / 潘國良

近代汽車除重視內裝之美麗與豪華外,行車時是否能營造出車內空間的寧靜與舒適度,亦是影響質感的重要指標;和此指標直接相關之內裝材的吸音與隔音能力,因而成為車輛開發過程中重要的評價項目之一。本文將說明國際間車用材料之吸音與隔音量測技術發展現況。

一般來說材料的吸音特性,常用隨機入射吸音率法或正向入射吸音率法來量測,其中隨機入射吸音率法需在殘響室內量測(ASTM C423),其測試件面積需為10~12m2,而正向入射吸音率法使用音響阻抗管(ASTM E1090),測試件面積只需0.1m2 左右即可,因此以檢測效率與成本而言,正向入射吸音率法較為業界所普遍採用。隨機入射吸音率法因測試件面積大較能反應測試件總體的吸音性能,而利用阻抗管法所量測之正向入射吸音率,較易因取樣部位不同而產生較大之差異,故二種方法各有優缺點。

為降低隨機入射吸音率的驗證成本並兼顧其較能代表總體吸音性能的優點,美國SAE聲學材料委員會持續在發展一種小型殘響室的方法來評價汽車內裝材料的吸音性能(SAE J2883),並與ISO標準殘響室法的量測結果比對修正,該標準雖尚未正式定案,但已有相關商業化設備並為部份車輛業界所採用。

在隔音方面的量測方式也跟吸音率量測技術的發展相似,已往多參考用於建築材料之量測方法並以殘響室來進行測試,在2009年ASTM公佈了以音響阻抗管來量測傳輸損失的技術標準(ASTM E2611-09),最近也有參考 SAE J1400 標準以小型殘響室搭配另一音源室所組成之設備並已開始商業化。

由以上介紹可知,車用吸隔音材料的聲學特性量測技術已愈來愈多元化,從最精簡的音響阻抗管法及最複雜的大型殘響室法均已完備國際標準,而利用小型殘響室的量測技術雖尚未確立國際標準,因其量測方便,因此其商業化進展亦有很高的接受度。國內車輛產業在環保節能的潮流中,如何在追求輕量化材質的同時,又能兼具良好的聲學性能,並透過快速有效的量測來了解其性能,也成了內裝材質開發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車輛中心振動噪音實驗室持續關注國際間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並擁有量測系統的開發與整合能力,至今已協助國內多家業者建立吸音率、傳輸損失等量測設備之能量,若您也有相關需求,隨時歡迎您洽詢交流,本實驗室服務項目請參考http://www.artc.org.tw/chinese/01_testing/05_01detail.aspx?pid=9

圖1. 阻抗管法吸音率及傳輸損失量測系統
圖2. 殘響室法吸音率及傳輸損失量測系統
圖3 小型殘響室吸音率及傳輸損失量測系統架構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