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1年6月重點新聞回顧
車輛中心 國際合作部/產業發展課 黃樑傑 整理
重點要聞評析:
1.擺脫缺料 六月新車掛牌增
買車免等!汽車業走出日震缺料低潮,車市重返成長軌道。交通部數據所統計,六月新車掛牌三萬二千輛,較五月大增超過三成,顯示車廠不再為缺料所苦,車商更是卯足了勁衝銷量,盼能填補日震後的銷售缺口。
受日震影響最大的和泰車,在上游製造廠國瑞汽車加班趕工下,六月銷量逼近九千輛,囊括兩成七市占,近期還打出舊換新送萬元購車金促案,預告七月業績要「重返萬輛」,市占率力拚三成。
同樣也受日震影響的裕日車,六月交出四千兩百輛銷售成績,較原訂目標四千輛「超標」達成,本月裕日車加碼推四十期零利率購車專案,盼延續六月的旺盛買氣,衝上四千五百輛。
中華車因不受日震缺料影響,五、六月共賣出逾萬輛新車,五到七月一萬五千輛的銷售目標,應可輕易達成。中華車上半年新車銷量破三萬輛,年增超過三成,高居國內前五大車廠之冠。
至於五月銷量一度暴衝的豪華進口車,因奢侈稅正式上路,買氣開始退燒,雙B銷售首見衰退。取而代之的是韓國現代汽車,以及日震斷鏈接上、產能逐漸拉升的馬自達等日系車商。
新聞評析:
今年6月國內汽車總銷量32,418輛,月成長率32.5%,反應出上個月的缺料情行;年成長率11.3%,顯現車市保持樂觀成長,國產車廠雨露均霑,都繳出了佳績。展望7月,車市傳統旺季來臨,各大車廠銷量成績好壞,將攸關車廠整年度市占率高低,因此各大車廠早已預先推出優惠方案,搶攻市場。7月車市在車廠競相加碼與鬼月效應影響下,銷量有機會創今年新高。
2.割喉促銷 機車年銷挑戰70萬輛
125cc機車殺破5萬元,激勵機車市場買氣強彈。交通部數據所統計,6月機車新領牌數為6.09萬輛,是今年單月新高,機車業者認為,7月可望衝上7萬輛,全年則有機會向70萬輛叩關,揮別近20年最低銷量的車市夢魘。
機車市場割喉戰火趨白熱化,為爭125cc機車市場一哥位置,光陽與三陽兩大機車廠,上月先後推出4.98萬元流血價的125cc速克達,意外讓機車市場出現近年罕見的榮景。
機車業者表示,自進入五期環保噴射引擎時代以來,機車製造成本大增,原本單價5萬元有找的125cc速克達,直接從6萬元起跳,超過7萬元的比比皆是,此次推出5萬元以下的破盤價促銷,如同「天下掉下來的便宜貨」,買氣自然回籠。
相較去年銷量僅52.6萬台,創近20年來最低銷量,機車業者普遍認為,在去年市場跌落谷底後,今年國內銷量將自谷底反彈,呈現V型反轉,全年可望挑戰70萬台的市場規模。
新聞評析:
今年機車市場掀起價格戰,先是年初光陽與三陽競推5.18萬125cc低價車款促銷,帶動整體買氣回籠,年中再祭出5萬不到的流血價格搶攻社會新鮮人族群,企圖以低價策略決戰市占的優勝劣敗。今年兩大本土業者的行銷策略簡單明瞭,就是訴求產品性能簡單化,得以向下擴充價格區間,以破盤價喚醒藍領階級換車需求。
反觀日系車廠YAMAHA,則是避開一級戰區,主攻100cc機車需求,該策略相當成功,強勢攻占了四分之三的100cc機車市場,彌補了125cc車款銷量的絕對弱勢,拉升其整體市占維持3成。
3.訂單回來了!大億下半年業績看俏
大億交通董事長表示,已度過日震斷鏈考驗,日本車廠與台灣日系車廠客戶的車燈訂單全回來了!7月起大億台南廠生產線恢復24小時加班生產,下半年業績將明顯優於上半年。為因應大陸福州大億廠新增吉利汽車等大單,計劃啟動福州廠第3期擴建工程,持續開發滿足大陸當地車廠新訂單需求。
大億去年獲利創新高,EPS達5元,法人看好今年獲利可望略優於去年,儘管第2季因日震造成日本車廠與國內日系車廠減產,影響大億業績,但隨各日本車廠陸續復工,尤其多家客戶為追趕因日震減產落後的業績進度,復工後產能快速拉升,甚至加班趕工,對大億的下單量不僅已回到日震前水準,甚至還一直追加。
因應客戶持續追加訂單,大億決定7月起生產線24小時加班趕工。此外,今年大億新增日本鈴木汽車2款新車訂單,同樣從第3季開始出貨,預期下半年業績將明顯優於上半年。
尤其台灣國瑞汽車為日本豐田代工生產Altis車款,外銷中東數量持續攀升,日前國瑞宣布2013年Altis外銷中東數量將倍增至8萬輛,將持續扮演推升大億車燈業績的火車頭。
新聞評析:
隨著台灣整車外銷數量倍增,ECFA效應發酵與自主車廠海外設廠等因素加持下,國內汽車零件廠業績蒸蒸日上,如大億7月起訂單滿載、堤維西6月營收年增9%、東陽6月營收年增更達32%。未來著眼於中國汽車限購令一旦解禁,內地車市發展將潛力無窮,ECFA可望拉抬台灣汽車產業前進中國的最大利多。
4.美國電動車銷量 日產賣贏通用
美國市場首款大量生產的電動車,也就是日本第二大車廠日產推出的leaf,在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量勝過通用旗下雪佛蘭(Chevrolet)的volt(volt僅於美國地區銷售)。
日產的美國業務部副總裁卡斯提內提表示,今年到6月為止鋰電池驅動的leaf賣出3,875輛,其中6月賣1,708輛,是超前volt的最大原因。volt到5月還贏leaf,但6月只賣561 輛,結果今年上半年以總共2,745輛落後。
日產有志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廠,目前正在積極努力增加產量。執行長高恩(Carlos Ghosn)曾表示,日產和合作夥伴雷諾已為電動車投下60億美元,他預測電動車到2020年將占全球汽車銷售量10%。
日產預估leaf今年在美國可賣1.2萬輛,長期目標是每年在美國賣20萬輛。leaf定價3.3萬美元,美國政府提供7,500美元的抵稅優惠。volt定價4.1萬美元,也有這項抵稅優惠。
通用5月表示,計劃今年生產1.6萬輛volt。通用生產volt的底特律廠6月關門四星期以升級設備,以便在2012年達到年產6萬輛的目標。日產則在田納西州史末納的現有leaf車廠旁邊蓋一座電池廠,就近供應leaf。
新聞評析:
GM volt與Nissan leaf的市場定位大不同,volt設定方向是因應美國地廣人稀,充電站基礎建設完善度較為緩慢,因此設計成增程型電動車,以提高美國民眾的接受度,而leaf是純電動車,續航里程數相當有限,市場推估美國市場接受度可能較低。
但半年銷量統計結果出爐,leaf月銷量持續向上突破,volt雖保有一定水準,卻沒有明顯增長,顯然美國人對於leaf的接受度並不低於volt。但無論如何,leaf與volt銷量都已開出紅盤,目前也並無任何重大事故傳出,日後若電動車運行能夠持續順利的話,相信將吸引更多消費者進場。
5.福特:債務陰雲籠罩 歐洲車市前景堪憂
據美國彭博社報道,福特汽車歐洲分部負責人史蒂芬歐德表示,歐洲政府削減財政支出的舉措降低了第二季度的汽車需求量,同時也給歐洲汽車市場的復甦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歐德在倫敦的記者招待會中稱:“財政緊縮政策的實行和外債負擔使得第二季度越發艱難,而且也很難預測今後的產業形勢。”
福特計劃今年歐洲的行業銷售量在1450萬輛到1550萬輛之間。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的汽車銷售總量為1380萬輛。
新聞評析:
受到歐洲債信危機影響,歐豬五國中的西班牙與葡萄牙率先遭殃,2011年上半年汽車銷量衰退幅度都超過30%,而這波債信危機也已燒至歐元區第3大經濟體義大利,一旦義大利落難,恐成為歐元區炸彈引爆整個歐債危機,屆時恐再拖累欲振乏力的歐洲汽車市場,未來歐債所衍生的危機必須持續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