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1年4月重點產業新聞評析

2011 / 05 / 11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際合作部 黃樑傑 整理

重點要聞評析:

1. 4月車市 版塊大挪移
311日震帶來的日系車廠缺料、缺車的問題,開始在台灣浮現,和泰車、裕日車、台灣本田等三大日系車廠,4月新車銷售業績出現15%至30%的大幅衰退,第2季業績面臨重大考驗。
不過在雙B、福斯進口車銷量大增,及韓系的三陽現代汽車積極搶攻市占下,適時填補日系車業績下滑的市場空缺,4月整體車市得以維持與去年同期相當的水準。
車商預估,只要日本進口零件供應狀況不再惡化,本月車市應可維持與4月相當的規模,甚至有機會出現小幅成長。
根據交通部數據所統計,4月新車領牌總數達2.63萬輛,略優於市場原估的2.5萬輛,年增率達0.7%,但卻比3月大幅減少近26%,讓車界對日震帶來的衝擊,不敢小覷。
尤其三大指標日系車廠和泰車、裕日車與台灣本田,4月業績同步下滑,三品牌單月市占率總和剩42.5%,較3月大少7.8個百分點,空出的市場,被雙B進口車與三陽現代等對手瓜分。

新聞評析:
日本311地震發生至今,已經屆滿兩個月,儘管日本電力供給尚且不足,但車廠實施將每周五天的產能平均分配至七天,並且與零件廠同舟共濟,提供廠房給予產能受損的零件廠進駐生產,全力合作搶救產能。同時,經銷商也延長顧客交車時期,以緩和零件供應短缺情形。從日本地震之後,日本車廠實施的快速有效的反應措施,安然度過大震斷鏈危機,令人佩服。
台灣4月車市,縱然進口車與韓系車趁勢崛起,但是來到5月,裕日車與和泰車日本母廠都已捎來好消息,日產將於5月中恢復全線加班,和泰車在6月產能可望全部恢復,可望滿足市場對於日系車的殷切需求。5月車市,日車勢力的反撲威力將不容小覷。

2. 機車前4月內銷,年增近8成
311強震也震到國內機車業,在部份日本進口關鍵零件供貨不正常影響下,4月機車內銷量較3月萎縮近3成,達4.26萬輛,不過仍較去年同期成長27.6%。
業者表示,缺料衝擊主要集中在高價位車種上,不過在市場雙雄光陽與三陽持續強打低價機種促銷下,預期第2季整體機車內銷量仍將成長,全年預估仍維持60萬至70萬輛的市場規模。
根據交通部數據所統計,4月機車新領牌數為4.26萬輛,累計前4月總數為17.85萬輛,年增率近8成。
市場前3大品牌單月銷售排名再度出現變化,台灣山葉在缺乏入門促銷機種撐盤下,與三陽排名互換,三陽以1.25萬輛躍居亞軍,台灣山葉以近9,778輛成績落居第三。光陽以近4成的高市占率,穩坐龍頭寶座。

新聞評析:
機車市場,主要分為首購族群與換車需求,目前台灣機車保有量超過1,400萬輛,扣掉沒有機車駕照的民眾,幾乎等於每人就有一輛,可想而知,台灣機車銷量絕大部分是來自換車需求。
以往,機車每年市場都有70萬輛實力,但是2009與2010年銷量都相當慘澹,分別僅有48萬輛與54萬輛,平均每年消失20萬輛的需求。而今年在景氣續揚,與廠商低價機車策略奏效,機車1到4月累積銷量接近18萬輛,繳出不錯的好成績。若台灣景氣能夠持續攀升,相信將會喚起過去兩年”該換未換”的銷量缺口,市場有機會重回過去70萬輛水準。

3. 裕隆跨足重車 邀陸廠作夥
裕隆汽車善用「純台資」與多品牌發展優勢,搶拿大陸車廠台灣代理代工權,繼去年引進大陸吉利轎車產品來台後,正積極爭取大陸中小型貨車霸主江淮汽車,以及大陸東風卡車來台產銷,開發貨車市場新版圖。
據悉,江淮汽車預定組團拜會參訪裕隆三義廠,對此訊息,裕隆不願多做回應。
裕隆是目前國內主要汽車製造廠中,唯一沒有外資的公司,在發展多品牌業務上,也比較沒有國外車廠的羈絆,陸續拓展日產、通用、納智捷(裕隆自創)、酷比(大陸吉利)等汽車品牌代工業務,德國福斯汽車也是裕隆積極爭取的代工對象。
前年裕隆停產日產3.49噸級柴油貨車勁永(Cabstar)後,幾乎從國產貨卡車市場退出,位於三義的貨車生產線稼動率大減,若能成功爭取江淮代理權,引進其3.49噸級等中小型貨車生產下,不啻為另一業務成長的新動能。
近2年景氣持續復甦,加上各項重大公共工程陸續開工,帶動國內貨車市場大幅成長,尤其規模最大的3.49噸級貨車,去年銷售量更達9.444輛的規模,較前年大幅成成長近5成之多,今年預估將進一步突破萬輛大關,眼見市場成長,裕隆自然不甘缺席,積極設方引進新產品。
此外,裕隆因與大陸東風汽車集團長期的合作關係,雙方也正密切洽談引進東風最擅長的貨卡車來台產銷。據了解,東風看上裕隆在台代理銷售日產柴油(UD)重車多年的經驗與通路優勢,希望藉由裕隆的加持,打開台灣市場大門。

新聞評析:
由於業者相繼退出,降低了國內商卡市場競爭性,加上五期環保拉升商卡成本,與經濟成長帶動商卡銷量回溫,三大關鍵理由,促使國內業者積極引進中國大陸低價商卡搶攻市場。
目前中國大陸貨卡商用車進軍台灣市場,主要廠商有裕隆尋求江淮與東風的合作機會;三陽與金龍巴士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在台生產巴士;台灣順益引進北汽福田貨卡車來台販售;而勝榮汽車也已引進奇瑞汽車輕型貨卡,並與裕隆爭取江淮代理權。隨著台灣與中國大陸車廠合作頻繁,按照此情形推估,未來中國大陸商卡在台市占率將會大增。

4. 銷售掉66個百分點,中國大陸車市急煞
2011年,高速增長的大陸車市遭遇急煞車。據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1季度,大陸汽車銷售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1%,增幅回落66個百分點,下降幅度之大,創歷史之最。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大陸車市便出現冷清,包括:廠商頻繁召回、購置稅鼓勵政策退出、北京為緩堵而限車、通膨給消費施壓、日本大地震波及車市、油價飆升等諸多利空因素,導致大陸車市榮景不再。
事實上,1到4月分,無論合資、自主還是豪華車,銷量幾乎全線下滑,每個月的增幅皆明顯呈遞減態勢。而一直在車市獨領風騷的合資品牌也未能倖免,但合資品牌的中高端車型仍然暢銷,天籟、雅閣、別克等品牌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在銷售態勢日漸疲軟的車市中,受創最重的要屬自主品牌。據了解,1到3月吉利在大陸市場銷售了10.5萬輛車,較去年同期下降了0.47%,而比亞迪銷售了11.15萬輛車,比去年下降了30.26%,……在失去優惠政策後,大陸本土車商在與跨國車商的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

新聞評析:
今年中國大陸車市受鼓勵政策退出、油價上漲與日本地震等多重因素影響,銷量年增幅大幅衰退,4月更出現27個月以來首次負成長,顯示車市成長速度已經從快車道變換至慢車道。
放緩的車市對於急速擴張的車輛產業而言,將衍生許多問題,如車廠產能投資導致虧損、車市競爭更趨激烈與供過於求的價格崩盤等,在在都會高度威脅車廠營運。未來中國大陸汽車產業是否能夠持續穩健發展,端看中國政府、車廠與市場是否能夠繼續支持,因此車廠產能控制、中國大陸二、三線城市所得與總體經濟調控手段等,都將是必須密切觀察的指標。

5. 月新車銷售年增估16%,通用奪回龍頭寶座
分析師預期,美國4月新車銷售可望年增16%。通用汽車在脫離破產兩年後,預料於今年從豐田汽車手中奪回全球新車銷售龍頭寶座。
據路透調查,40名受訪經濟學家平均預測美國4月新車銷售量,經季節調整後,年率為1,300萬輛;與3月相較則為持平。至於311東日本大震災造成的銷售萎縮效應預料最快5月才會顯現。
Edmund.com分析師凱德薇爾表示,隨著庫存迅速下降,強勁的新車銷售可能中止於4月,直至夏末或初秋才會再度報喜。摩根大通分析師帕提爾預測,美國5月和6月新車銷售量可能年減5%至10%。
 經銷商AutoNation和Group 1 Automotive皆預期,豐田、本田和日產5、6月在美銷售量將因庫存短缺而縮水。預料豐田、本田和日產的產量要到年底才會回復到常態水準。
至於將近兩年前聲請破產保護的通用,今年在全球賣出的新車數量看勢超越豐田,而在日本汽車零組件生產恢復震災前水準之後,通用仍可望繼續居冠。目前,通用擬對中國大陸投資至少50億美元,以求當地銷售量在2015年底前倍增,達500萬輛,另擬花費約1億美元升級位於肯塔基州的Corvette廠。

新聞評析:
事實上,今年國際車廠間的銷量比賽早已開跑,福斯第一季銷出177萬輛,衝到第一;豐田174萬輛,落居第二;GM 雖然僅有165萬輛,暫居第三,但其成長率高達12.4%,表現相當強勢,擠下豐田是指日可待。第一季前三名銷量最大差距只有12萬輛,這代表僅需一個月時間,排名可能就會互換,競爭激烈程度不言可喻。
另外,韓國Hyundai-Kia 2011年的表現也相當驚人,銷量飆速成長12.4%,是全球前八大之最。該集團成長力道主要來自北美、中國大陸與南韓,其中,北美第一季小型車熱賣,銷量大增逾40%,來到15萬輛之譜,推升Hyundai-Kia銷量超越福特,成為全球第五大車廠。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