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智慧車電領航 電動車跑得更遠

2011 / 05 / 11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際合作部 黃樑傑 整理

電動車續航里程有限,是落後已有數百年發展歷程內燃機汽車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提高其續航力,是電動車發展首要課題。

將電動車續航力最大化的過程,就是在行駛的每一個環節上都能有最佳效率。電動車行駛過程中,電池能量會先轉換成機械能、熱能與電能,轉換效率是此環節能量是否最佳化主要因素。之後這些能量必須被妥善使用,並且建立能源回收機制,確保最佳效率。同時,駕駛人的駕駛方式,也須避免無必要的能源浪費。因此,為提升電動車續航力,從初端的機械設計到末端的人為操控,都須有智慧車電輔助,才能將電動車續航力最大化。

資料來源:Valeo,ARTC整理
圖1 智慧車電改善能源效率的三大步驟

電動車續航力的影響因素複雜,大致分為內部結構設計與外在行駛變因。內部因素主要為電池性能,車輛重量與輔助裝置的能量效率;外在因素有車輛行駛環境、駕駛方式與滾動或空氣阻力等。根據 Valeo的研究估測,對於電動車續航力最有影響力的要素為動力系統與空調系統,其餘為駕駛輔助系統與車燈等,若這些系統能夠全部智慧化,將可有效降低能源損耗40%。

表1:電動車節能系統與比例
資料來源:Valeo,ARTC整理

在內部因素方面,動力馬達的控制為電動車極重要的關鍵技術,其控制效能主宰能源使用效率。由於電子元件的進步,高效率的馬達驅動方法以及相關功率元件不斷的推陳出新,其中最重要的的兩項關鍵技術,是開關切換策略及功率半導體元,若技術能夠持續突破,電動車續航力將能快速獲得提升。

煞車回充可以增加電動車近20%的續航力,是電動車必須裝載的系統之一,目前該技術已應用於量產車型GM Volt與Nissan Leaf車上。作動原理為當汽車減速時,馬達可轉變成發電機,將動能轉換成電能並儲存於電池的轉換過程。煞車回充必須用到車速控制器、感測器與煞車策略等,這些元件的組合設計,將決定煞車回充效率的好壞。

電動空調系統主要使用智能策略、感測器、變頻馬達與恆溫控制器等,該系統利用感測器,使空調能依照車內設定溫度、電池殘電量及外部環境參數適時改變電動壓縮機轉速,如電池能量有50%以上時,壓縮機會全載轉動,若不足30%,壓縮機將會停止轉動,藉由感測器與智慧設定的配合增加節能效果,另再輔佐馬達變頻及恆溫功能控制器,空調系統將有最大節能表現。

資料來源:電動車空調系統之耗能及電能管理之研究(魏志銘著)
圖2 變頻式電動空調系統優點

另外,車身車電也是節能關鍵,若將低安全性的車身系統,如車窗馬達、電動車椅等,在不使用的狀態下切換至待機模式,可避免能源浪費。LED車燈能有效降低能量損耗2%,也是相當受到重視的焦點,目前市面上已有許多車型配載LED車燈來提升使用效率。

在外部變因方面,如何提升各種電動車行駛情況下的能源效率是智慧車電的主要工作。車載資通訊系統最大功用在於,可主動記錄駕駛的使用習慣、工作地點和特定常去區域,並且自動分析天氣和道路路況,挑出一條路況最佳的路,以最低耗能達到目的地。並且搭配許多應用程式,如智慧空調、手機遙控與最佳行駛效率提醒等,間接且有效的增加電動車的續航力。

儘管車載資通訊系統節能幅度看似有限,但有了它,就可完全避免電池能量的過度浪費,如行經塞車路段或迷路等,該系統可以說是能讓車輛順利到達目的地的安心保證。

智慧空調系統,可因應外在環境適當調整車內溫度  當電動車仍在充電時,以手機搖控預冷(熱)模式,再行出發
便於充電的最佳路線規劃 最佳效率行駛模式提醒
 資料來源:Nissan leaf,ARTC整理
圖3 智慧車載資訊

隨著智慧車電在電動車的應用逐漸增加,能量效率將會大幅上升,電動車可以跑得更遠,更環保,相較於內燃機汽車的競爭力也會大增,吸引更多對續航力有要求的消費者進場。另一方面,在續航力不變的情形下,較少的電池容量降低了整車價格,也會帶來更多買氣。預期在智慧車電領航下,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續航力與價格接收度都會改善,市場規模可望快速拉升,屆時量產價格可望持續下探,電動車市場可望將進入價格下降、銷量上升的正向循環。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