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1年3月重點新聞回顧

2011 / 04 / 12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際合作部 黃樑傑 整理

1. 車市瘋搶購 3月掛牌倍增
日本震災後,汽車關鍵零組件供應不足,消費者為了搶先購車,帶動台灣3月新車掛牌3.54萬輛,較2月大增104%,和去年同期相較成長54.3%。
其中,韓系車種現代汽車,受惠關鍵零組件供應充足,帶動其銷售量排名擠下納智捷,攀上台灣車市銷售第七位。
根據交通部數據所資料顯示,3月新車掛牌數第一名仍是和泰車,該公司為日系TOYOTA、LEXUS總代理,3月銷售突破1.1萬輛,月增率高達153.9%,年增率78.2%,市占率重新站回32.9%;裕隆集團旗下中華汽車以及裕日車3月銷售成績,較2月也分別成長69.5%以及47%。
國內車商指出,日本震災後,汽車關鍵零組件供應不足,消費者為避開未來可能的缺車潮,紛紛趕在3月積極購車。

新聞評析:
今年年初,車市在漲價氛圍帶動下,前2個月銷量超過7萬輛,年成長率大增6成,所以車商對於可能已預先透支的3月車市看法較為保守。但3月銷量表現卻意外跌破眾人眼鏡,在日本地震缺料疑慮、奢侈稅問世與預期漲價心理等多重因素推動下,開出3.54萬輛的好成績,累計前3個月銷量就已達10.6萬輛,看來車商等待已久的車市榮景很有機會在今年到來。

2. 增程型電動巴士研發聯盟 上路
國內電動車研發,從擔負公眾運輸重任的巴士車先做起。台達電、成運汽車、車輛中心(ARTC)與工研院機械所合組「增程型電動巴士研發聯盟」,將斥資10億元研發,預計2013年投產,預期每年可創造國內相關產值達35億元。
以電力取代傳統汽柴油引擎驅動車輛,已成為未來車輛研發的趨勢,更能切合環保的需求,提供多人承載的巴士車亦然。ARTC表示,惟考量目前電動車電池成本與技術,無法滿足巴士每天動輒數百公里的行駛需求,因此透過研發增程型巴士,除純電動車既有電池與馬達外,還配置了一具燃油發電機,可在行駛過程中自行發電,延長電動巴士行駛里程。
因此ARTC號召國內知名巴士製造業者成運汽車,在電動車電控領域有具體研發成果的台達電,以及工研院機械所,合組國內第一個增程型電動巴士研發聯盟,共同投資約10億元進行研發,同時也將爭取經濟部技術處的科專補助。
該聯盟預計2013年完成首款增程型電動巴士研發,並由成運汽車量產,投入國內巴士銷售市場,估計2015年後每年可帶動國內相關產值達35億元。

新聞評析:
增程型概念源自於美國通用汽車,運作原理是在電動車上增加一具燃油發電機,以汽油持續發電彌補其有限的續航力,目前該科技已應用於通用電動轎車Volt上,然而,若這套設計裝載於大型車輛中,所能顯現的燃料效率將更加明顯。
增程型電動巴士相對於引擎公車而言,除了有不遜於後者的續航力,加上電動馬達低轉速高扭力的特性,能使大型車輛快速啟動,並有效降低傳統公車起步所需的大量燃油,因此增程型電動巴士特別適用來往於郊區與市區的長途路線。增程型電動巴士聯盟的成立,整合台灣電子與整車業者能量,共同開啟創新車輛藍海商機,未來聯盟的發展成果,值得我們引頸期盼。

3. 日3月車市「震」掉逾3成
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Japan Automobile Dealers Association)周五公布,受311強震效應影響,日本3月整體汽車銷售量年減35.1%。
排除660cc迷你車款後,日本3月汽車市場較去年同期減少37%,為279,389輛。日本最大車廠,豐田汽車3月在日本的汽車銷量(不包括凌志Lexus車款)年減45.9%;日產汽車在日銷售量年減37.7%;本田汽車在日銷售量年減28.3%。
311強震海嘯重創日本東北,引爆車諾比事件後最嚴重的核子危機和電力供應不足等後續效應,這項最新公布的數據是第一個呈現災後日本車市的參考指標。日本許多車廠在311地震後因供應斷鏈而被迫關廠,目前18家Toyota和Lexus組裝廠中,還有兩家未能恢復生產。

新聞評析:
此次大地震,搖掉了日本境內三分之一的車市,也同步撼動日本車廠全球版圖,最大市場中國與美國紛告失守,預料日本車廠今後可能將部分關鍵零件產能移往海外,降低地震所帶來的生產風險,以因應全球車廠競爭無國界時代的到來。
過往台灣車輛產業與日本合作密切,且產品性價比相對較高,智財權法規完善,因此台灣車廠應藉此時機與本身優勢,極力向日本爭取關鍵零件來台生產,一方面提升台灣車輛產業技術與產值,另一方面可消除日本車廠的產能隱憂,共創台日雙贏局面。

4. 中國3月汽車銷量年增5.36%,不如預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4月10日發布數據,3月汽車產銷未如往年創出新高的佳績,增速較2月滑落,遠低於預期。中汽協秘書長董揚直言增幅回落過大,全年可能達不到10%的成長目標。
中汽協數據顯示,中國3月汽車生產182.73萬輛,月增44.99%、年增5.34%;汽車銷售182.85萬輛,月增44.32%,年增5.36%。第一季汽車生產489.57萬輛,年增7.48%;汽車銷售498.37萬輛,年增8.08%。
3月中國汽車產銷下滑主要有五點原因:一、購置稅優惠政策、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的退出;二、燃油價格的不斷攀升;三、部分城市實施限購政策;四、受油耗准入政策的實施影響,道路運輸車輛市場成長乏力;五、日本地震對於中國汽車工業的影響不可低估。

新聞評析:
3月中國車市受到多項不利因素抑制,年成長率竟不及6 %,創下歷史新低紀錄。這項數據似乎揭示中國車市的生命週期,正在由成長期過渡到成熟期。
儘管中國汽車人均保有量目前每千人不及百輛,乍看成長空間仍大,但在道路建設速度遠遠不及車市成長幅度的情況下,汽車早已造成嚴重的道路堵塞問題,使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天花板高度受到限制。
未來,隨著中國十二五計畫實施,若中國能順利調和內陸與濱海地區發展失衡,與人民收入不均等問題,將有效開發汽車潛在消費市場,為中國帶來下一波車市榮景。

5. 微軟Azure服務升級 豐田飆上雲端
豐田汽車要上雲端了。微軟和豐田6日宣布成立策略聯盟,合作開發旨在提升電動車能源效率的車內數位電子系統。
綜觀當今大勢,汽車公司都在想辦法為車主提供更大範圍的娛樂,和更有效的省能利器,以便吸引顧客多買電動車。微軟則推出雲端平台Windows Azure(視窗藍天),協助企業打造透過網路來提供服務的軟體。Azure的對手包括亞馬遜、Google和Salesforce。
微軟和豐田宣布,兩家公司將對「豐田媒體服務公司」聯合投資10億日圓(1170萬美元)。「豐田媒體」是豐田旗下負責向開車人提供數據資訊服務的子公司。開發的成果,將包括以Azure為平台的導航、車內娛樂和能源使用管理系統。
這套系統使用「遠程訊息處理系統」(telematics),是一種將無線通訊和電腦(運算系統)整合為一的科技,經常使用於汽車導航。豐田表示,目前已在日本測試一個「機靈中心」(Smart Center),是一種將用車人、車子和居家結為一體的遠程訊息管理系統。

新聞評析:
電動車發展多年,早已是成熟並可量產化的商品,但受到續航力有限影響,導致市場無法真正打開,量產價格也始終無法問世,因此車廠無不挖空心思,意圖從電池效能、能源管理系統與車輛輕量化等方法,來增加電動車的續航力。
隨著無線網絡發展成熟,各車廠紛紛開始建構”雲端中心”,企圖以提供駕駛人更有效率的駕車方式,提升電動車的續航力,並創造多功能加值服務商機。目前雲端中心服務已率先應用於智慧型手機,而這股風潮也已吹向車輛產業,google與Microsoft等大廠已相繼投入。現在,我們已經可以預見,類似智慧型手機軟體介面的激烈競爭將在車輛產業中上演。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