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1年1月重點新聞回顧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合部 / 黃樑傑 整理
1.景氣有感復甦!台灣車市元月銷售年增205.5% 創近4年新高
根據交通部提供之新車登錄資料顯示,今(2011)年元月全台新車總市場為5.33萬台,年增高達205.5%,創近4年來的新高。TOYOTA、LEXUS總代理和泰車於元月份登錄台數達到1.91萬輛,市場佔有率達36%,連8年穩居元月份車市龍頭。至於成長幅度最大的則是裕隆旗下自有品牌LUXGEN,單月銷售超過3000輛,年增4.29倍。
和泰車去(2010)年12月由於訂單滿載,產能不足,導致單月銷量大幅衰退,不過,由於不少民眾趕在日系車漲價之前提前訂車,公司方面產能也逐步開出,今(2011)年開春就繳出漂亮的成績單,所代理之TOYOTA、LEXUS品牌於元月份登錄台數達1.91萬輛,市場佔有率36%,其中,COROLLA ALTIS更以5347台成為國產車冠軍車款,也創下近8年來單一車種單月銷售量的新高。
由於元月全台車市銷售年增2.05倍,因此各家品牌單月都有驚人的漲幅;由中華車代理的MITSUBISHI單月銷售為7539台,較12月成長156.2%,和去年同期相較更成長178.9%;受到比較基期低的影響,裕隆旗下自有品牌LUXGEN元月份的銷售成長幅度更為驚人,單月銷量突破3200台,前進到第4名,和去年12月相較成長3.57倍,年增更高達4.29倍,若以相同的成長速率,公司預估全年銷量1.6萬台應該是沒有問題。
新聞評析:
農曆年前的車市在企業年終紅包行情與年節出遊需求帶動下,往往表現不俗。元月銷量曾在2005年創下7.5萬輛的輝煌紀錄,但隨後疲乏不振,直到今年元月,由於市場瀰漫漲價風聲,再加上各車廠眾志成城搶攻旺月商機,買氣急速噴出,月銷量強升至5.33萬輛,無異宣告車市復甦期即將來臨。
產業復甦期是廠商爭奪市占率的最佳時機,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時刻,台灣元月過後的車市競爭形式已經從原本車廠間的角力昇華成集團間的戰爭。2010年12月,裕隆集團旗下車廠總市占率僅略輸和泰1%,裕隆誓言要把握此黃金交叉時期,在2011年拉下和泰,登上龍頭寶座。和泰總座也於尾牙高調演出,提及和泰要繼續以一敵四,並且更上一層,霸主氣勢展露無遺。今年車市才剛開幕,但兩大集團間的言語已經激烈交鋒,顯示今年台灣車市競爭將會異常劇烈且精采。
2.機車元月銷量年增2倍
國內機車銷售市場出現回春跡象,元月銷量突破3.7萬輛,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倍多,南北機車雙雄-光陽與三陽工業推出125cc低價入門車款行銷奏效,帶動整體市場買氣大增,三陽更超越台灣山葉躍居市場第二。
由於買氣復甦,加上外銷訂單開始出貨,光陽等業者2月生產線取消部分周末休假加班趕工。在元月市場開紅盤下,業者看好今年機車內需市場可望回升至60萬輛水準,較去年成長約1成。
根據交通數數據所統計,元月機車新領牌總數3.71萬輛,年增率高達217%,光陽1.4萬輛、市占率37.8%的成績,獨占鰲頭,展現問鼎銷售「12連霸」的氣勢。
元月市場最大的意外則是三陽,下半月異軍突起,尤其125cc入門機種GT125打出5.18萬元低價促銷奏效,單月衝出約6,000輛的銷售成績,讓新上任的三陽二輪事業部副總經理林國賢面子十足。
台灣山葉元月儘管也繳出1萬輛銷售業績,不過在光陽與三陽紛紛推出5.18萬元的入門125cc機車促銷夾殺,加上去年下半年大規模召回21萬輛機車事件衝擊仍在,業績成長幅度不若同業,排名落居第三。
新聞評析:
2009年,機車成本因五期環保法規而大幅上揚兩成,儘管廠商打出運動風格或是科技配備提升機車質感,銷量始終沒有起色。當年市場從2008年的85.7萬輛跌至47.8萬輛,2010年也僅剩52.6萬輛,廠商幾乎篤定年銷量50餘萬輛已成常態。
但今年元月,廠商終於明瞭機車潛在消費者對於價格是多麼敏感!今年起,廠商在電視上大打低價機車廣告,儘管該款車型並未裝載LED尾燈、液晶面板與浪花勁碟等奢華配備,但省下來的成本卻實實在在的反應在該車5.18萬元的超低售價上。廠商的機車減法法則設計方向,喚醒了大眾的潛在需求,相信沉悶已久的機車市場今年將會有所表現。
3.和泰領銜開漲 車市漲價壓力鍋 爆了!
在原物料與匯率成本壓力激增下,元月31日市場龍頭和泰汽車於網上宣布,2月起調漲新車售價1.2%至1.5%,掀開車廠的漲價壓力鍋,中華車、裕日車與福特六和等車廠,也將陸續跟進漲價。
汽車業者表示,國內新車銷售市場連兩年成長,去年第4季以來,更是在即將漲價的消息刺激下,換購新車買氣紛紛出籠。
看到銷售數字直線攀升,車商心裡卻是五味雜陳,尤其在原物料與匯率成本大增下,多年未動的車價,實在難以支應,面臨「賣愈多、賠愈多」的尷尬情況,營業利益遭大幅壓縮。
儘管包括台灣本田、福特六和等外資車廠,率先於去年底宣布,從今年元月起漲價,無奈市場龍頭和泰車不動如山,還逆勢宣布延長不漲價措施至元月底,迫使本田以外的其他車廠「咬牙」跟進,就怕影響農曆年前傳統旺季的買氣。
元月市場也不負車商所託,估計新車總銷量衝上5.2萬輛的近五年單月新高,各國產車廠上月所生產的新車,幾乎全數掛牌賣出。
在庫存壓力盡釋下,和泰車終於正式宣布2月起調漲新車售價。和泰車調整自家網站上的豐田品牌新車出廠價,調幅在1.2%至1.5%間,換算車價增加5,000元至2萬元不等。
包括中華車、裕日車主管均表示,會透過調漲網站上新車牌價方式跟進。福特六和元月初緊急喊卡延後的漲價計畫,也可望跟進調漲。
新聞評析:
近年來,汽車因車型改款與日圓匯率升值等因素,售價逐步墊高,儘管每次售價僅輕微調漲,但多次累積後的漲幅卻令人吃驚,過去僅需40萬元的1,500cc入門車款如今已不復見,跟近十年來民眾實質薪水幾乎不動形成強烈對比。
所幸,今年年初原本要調漲的車價受到市場機制影響,調整幅度低於車廠預先規劃。車市龍頭和泰車原先將於年初將車價上調2%-4%,但擔憂裕隆集團可能採取反向策略,急速擴張市占率,恐將威脅其霸主地位,因此和泰咬牙硬撐,硬是將調漲幅度壓低在1.5%以內,連帶抑制了其他車廠漲價幅度,使得國內整體車價仍然保持平穩。
市場機制也許會侷限廠商獲利性,但卻有助於國內車市持續攀升,增加車廠營收與滿足更多民眾需求,無疑是企業與消費者的最佳雙贏策略。
4.江淮代工權 中華車積極爭取
國內3.5噸柴油商用車市場商機不小,大陸3.5噸級商用車霸主江淮汽車,成為台灣中華汽車檯面下積極爭取合作的對象,有機會自勝榮汽車手上搶下台灣代理代工權。
隸屬太子汽車集團的勝榮汽車,去年4月在北京車展中,曾高調宣布取得江淮汽車台灣代理權,擬引進江淮3.5噸商用車來台組裝銷售。
惟勝榮囿於自身財務狀況,取得江淮代理權後,遲遲沒有進一步行動,讓其他車廠有機可趁,江淮也傳出有意與勝榮解約,另覓台灣合作夥伴。
中華車生產的三菱(FUSO)堅達,目前是國內最暢銷的3.5噸柴油貨車,市占率超過7成。然堅達為對應國內日益嚴苛的廢氣排放與油耗法規,成本與售價也是逐年攀升,銷路成長受限,迫使中華車必須另闢新管道,透過管道,私下找上江淮高層,密談合作。
惟中華車高層對此合作案三緘其口,不願證實。業界人士研判,由於中華車可能礙於與日本三菱汽車間的長期合作與投資關係,不能公開承認此事。
新聞評析:
江淮汽車是中國重要的自主品牌,2010年汽車銷量合計44.3萬輛,較去年同期大增42.6%。其中輕型卡車全年銷售19.4萬輛,居所有車型之冠,是江淮汽車興盛的重要推手。過去三年,江淮汽車在輕卡的銷量大步成長,從2008年的10萬輛上升至2010年的19.4萬輛,成功將江淮汽車輕卡市占率推升至9.06%,僅次於北汽福田跟東風汽車。
而中華亦是國內3.5噸以下商用車市場霸主,2010年市占率高達63.2%。此次中華車找上業績蒸蒸日上的江淮汽車,兩強聯手為未來2012年台灣即將實施的五期環保法規做準備,相信屆時中華車的龍頭寶座將更為穩固,甚至有機會挑戰外銷市場。
5.網路配車模式遇瓶頸 日產Leaf美國交車嚴重延宕
日產(Nissan)汽車公司生產的LEAF全電動汽車在美國市場接到2萬輛訂單,但截至上個月為止,僅把106輛這種充電一次可行駛200公里的全電動車交到顧客手上;日產發言人承認交貨遲緩,但表示生產進度依照計畫,日本追濱(Oppama)車廠目前已生產4,000輛LEAF,預料今年4月可望緩解生產瓶頸。
美國是LEAF的最大市場,日產在美國採取網路訂購的方式,由於交貨緩慢,已引起訂購者不滿。去(2010)年12月僅有19輛LEAF交到美國顧客手上,上個月再添87輛。
日本的追濱目前是唯一生產LEAF的車廠,美國田納西州的車廠要到2012年、英國桑德蘭的車廠要到2013年才能加入生產行列。預計田納西廠最高年產量可達15萬輛、桑德蘭廠5萬輛。
日產發言人表示,公司為確保品質,以致生產線出現瓶頸,但這種情形早在意料之中,只是無法讓顧客了解。
新聞評析:
儘管電動車發展困難重重,日產仍然致力於製造安全無虞的電動車,並透過各種管道,如與各國政府結盟,參加日本充電站聯盟與示範運行的測試等,就是為了將電動車親自交到最終消費者手上。如今,日產做到了!雖然交車過程不如預期順利,但是日產至少從中發現問題,並逐步找到改善方法。實際上,日產早就藉由電動車市場的開發過程,進一步拉開與其他車廠的差距!
另外一輛受到全球矚目的電動車通用Volt,則是採用為現場質量評估作為交車程序。方法是針對每一輛Volt,進行包含全電動模式,以及延伸範圍模式的測試,測試將會在各種路況進行,總測試里程約在40公里。經過道路測試之後,技術人員將會針對車體、全球定位系統、車輛配件,以及120V到240V電源的測試,在確保每項系統的運作皆為正常狀態,然後才會將車輛交至客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