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0年12月重點新聞回顧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際合作部 / 黃樑傑 整理
1.車市復甦 2010年年增11%
車市復甦,去年共銷售32.7萬輛、年增11.3%,12月訂單爆量,但車商普遍無車可交,預計延後交車數量加上過年前買氣,今年1月預估可賣4.5萬輛,將創近5年單月新高。
和泰汽車公布台灣新車銷售統計,去年累計銷售32萬7615輛、年增11.3%,其中進口車銷售7萬5166輛、年增24.4%。
和泰汽車表示,去年累計銷售年增11.3%的成績,「賣得很好」,因為去年沒有2009年政府補助貨物稅減免的優惠,車市轉好,顯示景氣復甦、各行各業消費信心恢復。
去年進口車銷售年增24.4%,成長幅度優於總市場年增率(11.3%),除了因車商主力車款推出改版新車吸引買氣之外,也是受惠歐元貶值、進口車擁有價格競爭優勢所致。
去年12月新車銷售總計3萬0808輛,年減31.5%、月減5.9%;其中進口車銷售7580輛,年減17.2%、月增8.8%。和泰汽車說,去年12月單月新車銷售衰退,原因包括車商普遍鬧缺車荒,汽車產能趕不上市場需求,無車可交,不敢大力促銷吸引車主,光是和泰手上訂車而未交車的新車就有上萬輛。
新聞評析:
過去幾年是台灣車市波動最為劇烈的時期,汽車銷量從2005年高峰的51萬輛一路墜落至2008年的谷底23萬輛,當時各大車廠搖搖欲墜,所幸貨物稅優惠實行緊急救市,車市2009年回升至29.4萬輛,2010年更上一城,來到32.7萬輛,上下震盪幅度史上最大。在車市連兩年成長,加上經濟正重回軌道,車商普遍看好後市,意味著台灣車市正處於景氣循環的上升階段。
同時,台灣車市回溫期間,車廠間的競爭日益高亢。和泰豐田長年稱霸台灣車壇,去年也不例外,繳出接近年銷9萬輛的好成績,市占率突破30%。屈居於二、三位分屬裕隆旗下的中華三菱與裕隆日產,市占率分別為14.7%與11%,完全無法撼動前者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裕隆集團添加新戰力納智捷,使得集團總市占率來到29.9%,直逼龍頭和泰豐田,未來兩大陣營的對壘戲碼勢必是市場關注焦點。
2.電動車節能 免徵貨物稅
立法院於2010年1月7日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第12條之3條文,於本條文生效日起3年內購買完全以電能為動力之電動車輛並完成登記者,免徵該等汽車應徵之貨物稅。
有鑑於先進各國相繼投入國家資源,加速推動及開發節能減碳之低排碳量綠能車輛,行政院業於2010年4月30日核定「智慧電動車產業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並以先導運行、建構友善使用環境、提高購車誘因、制定環保標準及輔導產業發展等5大發展策略,以推動低碳節能之新興智慧電動車產業。
其中,增(修)訂貨物稅條例,免徵電動車輛貨物稅3年,即為提高購車誘因的推動措施之一。通過電動車輛免徵貨物稅條文後,以輕型電動機車(售價約7.5萬元)及小型輕型電動機車(售價約5萬元)為例估算,貨物稅從原有徵收減半(稅率8.5%)改為免徵後,將分別減免5,448元及3,632元;以馬達最大馬力211.8公制馬力以下之電動小客車,相當於2,000cc以下之燃油汽車,假設電動車出廠價為新台幣100萬為例估算,貨物稅減半(稅率12.5%)改為免徵後,貨物稅將減少約125,000元。
本案之通過將有利於推動電動車輛產業發展推動,並可提高民眾購置電動車輛之意願,將加速達於未來3年推動10案3千輛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以及16萬輛電動機車上路之政策目標。於本貨物稅減免年限屆滿前,行政院將視電動車輛實際推動情形決定是否延長減免年限,另依貨物稅條例第37條規定,上開免徵貨物稅之規定將自該條例於總統公布後施行。
新聞評析:
攸關國內電動車市場推動「最後一哩」的免徵貨物稅三年優惠,於2011年1月成功通過,預期將有效擴大國內電動車市場需求並降低製造成本,消彌電動車普及市場的最大障礙。
近幾年,台灣政府按步就班實施電動車產業政策,獲得具體成效。產業發展初期,政府補助國內14家企業共近5億元新台幣,研發馬達與電池等關鍵零件,使台灣電動車技術取得全球領先地位。「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也於2010年出爐,總計未來六年將投入97億元,其中前三年將推動3,000輛先導運行,並結合台電與中油等國營事業共同投入,預計2011年正式啟動。
隨著電動車產業政策陸續執行,民間企業亦配合政府腳步全力發展,相信在政府政策共同努力下,電動車產業可望接替前一波高科技熱潮,成為帶動台灣經濟的火車頭。
3.限購令將出鞘,北京瘋買車
為了解決北京的堵車問題,北京市擬頒布新車限購令,抑制汽車數量增長過快,據稱方案最快將在明年第1季出爐。消息一出,近期北京出現瘋狂購車潮,12月以來,汽車銷量增幅都較去年同期成長4到5成,汽車交易市場日均銷售甚至暴增到5,000台以上。
北京交通壅塞情況之糟,連北京人都自嘲,「首都」又稱「首堵」。經濟觀察報報導,為從數量源頭控制北京機動車過快增長,國務院已原則同意將「新車限購令」納入「北京治堵方案」。
報導指出,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一位專家表示,一旦國務院通過「限購令」,將隨即頒布草案,並向社會徵集意見,預計限購令最快將於明年第1季上路。
儘管措施還未公布,但新車限購令的傳聞一出,北京的車市銷量就出現爆炸性增長。
汽車交易市場負責人就直言:「現在已不是能賣多少的問題,而是有多少車可以賣」。報導指出,現在汽車交易市場絕大多數車型都沒有現車,少量車款的現車,甚至得加價5,000元人民幣以上才能買到,但依舊不影響北京人的購車熱情。
據悉,北京擬頒布的新車限購令規定十分嚴格。針對北京籍購車者,每個戶籍將被限定只能購買1輛小轎車。
若是北京戶口但名下無車並提供泊位(停車位)證明,才有資格購買新車;而非北京籍人員則需要提供房產證、停車泊位證、在北京連續5年以上勞動用工合約、社會保險繳納憑證和納稅證明,才能購車。
新聞評析:
限購令起源於北京堵車問題實在過於嚴重。北京的路有多塞?從民眾的抱怨便可明瞭。有北京民眾上網反應,原本從北京到延慶爬長城明明只需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卻足足花六個多小時,當然美好假期也就這樣泡湯了。而且,堵車問題也不僅在北京發生,中國科學院指出,中國15座城市居民每天上班時間比歐洲多消耗288億分鐘,折合4.8億小時。中國的堵車程度令人咋舌,也難怪政府會想實施限購令解決堵車問題。
然而,北京限購令一但實施,可能會引起骨牌效應,壓抑中國一線城市的汽車銷量。由於車商背負產能壓力,因此車商在面對限購令時,可能會採取兩種措施以維持自身銷量。一是鼓勵大城用車族群汰舊換新,加快車輛使用周期以維持原有市場;二是加快二、三縣市的佈局腳步,開拓新市場。儘管限購令對中國車市難免有所影響,但在人均汽車保有量(47.8 輛/千人)仍低的情況下,未來車市仍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4.美電動車實驗 採日規充電器
日本2010年12月29日報導,美國政府推動的電動車實驗,採用日本充電器統一規格「CHAdeMO」的快充器。這是日規首度在海外被大量採用,台灣目前也高度重視「CHAdeMO」。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美國政府正展開的電動車試跑實驗,採用了CHAdeMO的快充器,並裝置了310座。
攸關電動車是否能普及的充電器規格,目前國際競爭激烈,日本認為如果在美國能普及的話,就可望成為國際標準。
美國的這項電動車試跑實驗將從明年正式實施,大約投入2.3億美元,在加州、俄勒岡、亞利桑那等6州進行實驗。
電動車能否普及,要看充電設備是否充實。日本的快充器在30分鐘內可充飽8成的電力,美國的這項實驗就是要檢驗電動車及充電性能。
日本在去年3月,由東京電力、日產汽車、三菱汽車等158家公司成立了CHAdeMO協會,希望能將這項日規普及到海外。這包括充電用的插頭形狀、充電器與電動車之間連動的通訊系統等。
新聞評析:
CHADEMO成立於2010年3月15日,由豐田、日產、三菱和富士重工四家車廠與東京電力公司簽署協議成立,共同促進電動車充電裝置規格及設施的規範、統一和普及。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國內已設置155處CHADEMO快速充電設施,己經上市的三菱i?MiEV、富士重工Stella與日產Leaf,均採用這種快充方式,且日本主要車廠也都已經參與CHADEMO。由此不難推斷,未來日本上市的電動車和快充裝置極可能會採取CHADEMO標準。隨著日本國內電動車的上市,CHAdeMO的成立可能進一步加快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步伐。
然而,全球充電標準化的競爭也正在加劇。在美國,通用和福特各自推出了充電方式和標準。在日本,CHAdeMO標準已蔓延至美國,聯盟勢力正在急速壯大。在歐洲,德國Audi、BMW、Daimler、Porsche和Volkswegan也於2010年9月正式聯合提出充電模組全球標準。至此,世界三大陣營儼然成型,充電標準之爭已經明朗化。
5.福特電動車亮相 嗆日產通用
福特汽車(Ford)2011年1月7日發表首款全電動車,以趕上日產汽車(Nissan)等競爭對手,搶攻電動車市。這款純電動版的Focus汽車充電一次可行駛100哩(160公里),極速達每小時84哩(136公里),預定年底在北美上市,明年在歐洲開賣。
福特指出,這款Focus使用240伏特的插座充電,充電僅須耗時三到四小時,只有日產全電動車Leaf的一半。Leaf去年12月開賣,充電須時約7小時。
福特並未透露Focus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但福特主管表示該車充滿電的行駛里程可與Leaf相匹敵。Leaf充電一次可行駛長達100哩;據美國環保署(EPA)預估,Leaf的電能效率換算成市區燃油里程數後,相當於每加侖汽油可行駛106公里(每公升45公里),該機構也估算Leaf每年的充電成本為561美元。
福特也未宣布Focus電動車售價,只說會讓多數消費者都「負擔得起」;充電器則要價1,499美元,比其他對手低約700美元。Leaf售價為3.27萬美元,扣除政府補助的7,500美元後,價格降至2.57萬美元。
Foucs電動車也擁有由微軟設計的獨特充電功能,會幫顧客省錢,自動在電費較便宜的非尖峰時段為汽車充電;車上還配有觸控螢幕,顯示剩餘電量、距離下個充電站還有多遠和節省的汽油量等資訊。
福特也為Focus電動車開發行動應用程式MyFord Mobile,供駕駛遠端監控電池的電量。
這款電動車將是福特首款在市面上大量販售的電動車。福特去年開始販售電動版的Transit Connect廂型車,但初期年產量僅600到700輛。
新聞評析:
2011年,Ford在CES展亮相的Focus電動車,車輛性能與Leaf相近,並無明顯突破,但其宣稱的充電技術卻令人驚艷。Ford Focus電池容量為23kwh,Nissan Leaf 24kwh,兩者電池儲電量相近,但Ford的充電時間卻僅需Leaf的一半,充電效率幾乎接近兩倍,充分突顯出Ford的優勢。未來Focus一旦正式推出,勢必會再造成一股電動車旋風,席捲全球。
全球車廠巨頭Daimler、Chrysler、BMW、VW與Honda等,也都已發佈電動車代表車款,並擬定上市時程。2011年率先登場的是Ford focus與Hyundai Blue on,2012年則有Toyota的RAV 4與Audi e-tron接棒演出,2013年VW著名經典車款Gold Blue-E與E-Jetta也將現身影。再過幾年,電動車市場將會非常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