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0年全球電動車產業回顧與展望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際合作部 / 黃樑傑 整理
近幾年的電動車革命發跡於2008年的石油危機,當時石油價格見到每桶140美元的天價,嚴重阻撓世界經濟的正常運作。各國為擺脫對石油的依賴,紛紛發表宣言表示要發展電動車等綠色產品,盡可能降低石油危機再次傷害國家經濟,同時也響應環保趨勢,至此,電動車的革命再次應運而生。
然而,電動車發生在這個背景時代具備兩個重大意義。對於強勢崛起的新興國家而言,電動車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機會,可以讓他們實現”彎道超車”的看家本領,一舉突破先進國家在引擎車上的技術屏障。對於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車廠而言,誰能突破過往電動車發展瓶頸,誰就能真正贏在起跑點上,國際車廠深諳此道,在電動車的技術競爭上誰也不讓誰。於是,Nissan為主的車廠巨頭們與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們,共同開啟了電動車產業的競合時代。
由於此次電動車競爭多是國際大廠與世界大國參與,競爭激烈程度遠勝於以往,這有助於電動車產業突破過去價格與技術障礙,預期在這樣的良性競爭下,電動車商機將急速湧現。根據Frost & Sullivan報告,國際電動車市場將於2015年達到120萬輛規模,2020年電動車市占率將達全球汽車銷量7%水準。
|
![]() |
圖1:全球電動車銷量預測
|
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
報告也指出,2015年時,由於歐洲與北美環保意識高漲,將成為電動車主要市場,兩區銷量都接近50萬輛,合佔全球電動車銷量的75%。兩市場結構發展則呈現分歧,北美因地形平坦寬廣,城市間距較長,增程式混合電動車(eREV)的銷售比例遠高於歐洲。另外,亞洲市場銷量約達18萬輛,主要來自於日本與中國的貢獻。
在全球電動車比例分佈方面,因為短程電動車最具經濟效益(CEV),使用比例預計將達65%,增程式混合電動車則為31%(eREV),高效能電動車(HPEV)3%。
![]() |
![]() |
圖2:各型電動車全球主要市場佔比
|
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
電動車產業發展至今日程度,是前所未有,也是世界綠能運輸工具發展的一個新里程碑,更是人類的驕傲。回顧2010年電動車的發展過程與未來展望,全球電動車產業有以下幾項重要趨勢。
一、全球戰略性車款終於上市
2009年以前,儘管市面上已經有許多電動車開始販售,如三菱i-Miev、 Tesla Roadster、Smart fortwo與Think city等,但它們充其量只能算是少量生產的試驗車款,僅供少數特定人士購買。直到2010年底,Nissan Leaf與GM Volt兩款屬於全球戰略性車性質的電動車上市,目標市場鎖定全球消費者,至此市面上才出現有可規模量產的電動車。
Leaf與Volt雖然都以馬達與電池作為動力來源,但兩款設計理念卻是略有差異。Leaf屬於純電動車,挾帶超高能耗的106 MPG登場,訴求高效率零排放;而Volt則是加上引擎作為發電機,並添加油箱,實現不限里程數的電動車。儘管兩者設計重點不盡相同,但都同樣受到消費者喜愛,訂單數量早已塞暴兩家車廠最大產能了。
表1:Volt與Leaf的比較分析
|
![]() |
資料來源:ARTC整理
|
二、量產車型將密集上市
未來幾年,國際重量級車廠將接連推出電動車代表車款,如Ford就於2011年1月7日發表Focus Electric全球戰略車款,預計於2011年年底上市。其他國際大廠如Honda、Chrysler、BMW與VW等,也都已發佈電動車款,並擬定上市時程。雖然眾多車廠電動車開發時程有所延誤,未能如期上市,但各家車廠競相開發電動車的盛況,已經預告電動車市場的引信已經點燃。
檢視即將上市的重量級車款,2011年率先登場的是Ford focus與Hyundai Blue on,2012年則有Toyota的RAV 4與Audi e-tron接棒演出,2013年VW著名經典車款Gold Blue-E與E-Jetta也將現身影,相信好一陣子過後,電動車的熱潮將席捲全球,帶給消費者一番全新的環保駕駛體驗。
三、電子大廠用電池大步跨入電動車供應鏈
電動車是車輛產業史上最大革命,高效零排碳的馬達與電池動力組合取代效率不彰與欠缺環保的引擎與油箱,如此動力來源的轉變給了電子大廠另一條直搗車輛產業商機核心的大好機會。
電池是傳統引擎車邁向電動車的一項關鍵變革,電池優劣可決定電動車續航力的長短,由此可見電池相對於電動車的重要程度。而且電池成本比例光保守估計就高達整車售價的三分之一以上,想當然耳,電池背後所衍生的龐大商機也成為電子大廠的必爭之地。
2010年,眾多知名電子廠砸下重資設置電池產能,如A123已於2010年在完成北美鋰電池生產基地,LG Chem則先後在韓國與美國設廠,SB LiMotive、EnerDel、Johnson Controls-Saft與SK Energy等大廠也不落人後,早已開始實施建廠計畫,所有投入車用電池的廠商中,又以LG Chem最為積極。目前LG Chem已投入重資興建三座電池廠商,手握八家車廠電池訂單,位居電動車產業領先地位的Ford、Renault與GM都是他的客戶,堪稱是2010年車用電池廠最大贏家。
表2:LG Chem的電池工廠建構進度
|
![]() |
資料來源:Markline、ARTC整理
|
四、各國補貼力道互別苗頭
售價過高一直是電動車普及的最大障礙,因此各國紛紛祭出各吸引政策來提高消費者進場動機,尤以購車補貼政策最顯著。中國是推廣電動車最為積極的國家,購車補貼最高可達12萬人民幣(台幣60萬元),英國補貼上限則為5千英鎊(台幣23.7萬元),日本則補助50%的差價補貼,並免徵重量稅與取得稅。預期在各國實施高額購車補貼優惠之下,電動車市場需求將有效擴大,製造成本也會大幅降低,可望成功消彌電動車產業前進最大阻礙-價格因素。
表3:各國電動車補貼措施
|
![]() |
資料來源:ARTC整理
|
五:小結
儘管電動車產業發展歷經多次失敗,主要原因在於電池性能不佳與車價過於昂貴等,但人們仍然致力於發展電動車,捍衛環保的決心始終不變。此次電動車產業革命已與以往發展背景截然不同,車用電池性能拜科技發達之賜,取得長足進步,同時車廠數量與資金投入程度都是前所未有,再加上各國政策傾全力介入,欲取得電動車市場的主導權,競爭越是激烈,技術創新的速度也就越快。相信這次革命,必然能夠引領電動車產業撥雲見日,正式踏入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