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0年台灣汽車產業回顧與明年展望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際合作部 黃樑傑 整理
一、2010年台灣汽車產業回顧
(1) 買氣回籠,車市銷售熱度持續延燒
回顧年初,車市籠罩在貨物稅減免政策退場的陰霾之下,業界人士多數不看好,所幸當時車廠紛紛加碼促銷,因此第一季車市雖未能延續去年的強勁動能,但至少優於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的慘況。之後隨著國內經濟強力復甦,車市表現也是蒸蒸日上,絲毫不遜於去年有貨物稅補助的狀況。
截至今年11月為止,月銷量取得連續11個月年增長的好成績,累積銷量逾30萬輛,較去年同期勁揚18.9%。推估12月,在車價漲價效應催促下,月銷量上探3萬輛,全年將挑戰32萬輛。
展望未來,由於國內10年以上舊車保有率高達46%,數量約為308萬輛,再加上經濟前景明朗化,預估近幾年換車潮將會湧現,台灣車市可望重回40萬輛的輝煌時期。
![]() |
資料來源:車輛公會,ARTC整理
圖1:99年台灣汽車月銷量
|
(2) 台灣自主品牌大放異彩
去年台灣自主品牌納智捷強勢登場,旗下兩款車型SUV與MPV的智慧創新與車輛性能深受消費者青睞,今年前11個月累積銷量已經突破萬輛大關,市占率3.4%超越現代,正式擠身國內前7大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納智捷目前僅以兩款車型就能站穩市場地位,由此不難窺見其深厚的研發創新實力。未來隨著納智捷各式車型正式發表,銷量勢必會有一番成長,其爆發力道相當值得關注。
另外,納智捷也積極與中國東風汽車合作,成功通過中國大陸設廠審批核可,準備搶攻中國大陸市場,期望能夠分食中國汽車市場龐大的成長動能。
(3) 整車外銷成績斐然
受限台灣汽車市場狹小,國內車廠早已配合政府計畫多年,積極打進海外市場,直至今年,以往的努力有了結實成果。主要是近期國際間日圓長期升值,給了已經準備好在整車外銷大展拳腳的台灣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台灣車廠此次把握天時地利,成功取得日本原廠外銷許可,並且以厚實的汽車實力讓國外消費者喊讚!如國瑞Altis與福特六和Escape在中東的熱賣程度可說是供不應求,累積至今年10月為止,我國整車外銷量已經飛越2.7萬輛,較去年激增3倍之多,車廠預計全年外銷量可達3.5萬輛之譜。
![]() |
資料來源:車輛公會,ARTC整理
圖2:99年台灣汽車外銷成果豐碩
|
(4) 十案三千輛,電動車發展政策正式上路
電動車是全球車廠發展共同趨勢,目前上市的電動車已有Nissan Leaf、Tesla Roadster與GM Volt等,對於消費者而言,不再是買不到的產品。預計未來幾年,在各國政策、車廠推廣與各界努力下,國際電動車市場將會邁入高速成長時期。
而台灣推廣電動車計畫不落人後,已於民國2010~2013年間正式推動10案先導運行專案,期望讓三千輛電動車順利上路,並藉由這項機會,帶動國內電動車產業發展,讓世界看見台灣電動車的實力。
二、明年展望
(1)車價調漲恐將抑制新車銷量
明年影響車市最重要的因素無非是日圓升值帶來的車價調漲。其實自2008年以來,國內許多車款經歷大小改款,早已曾調升車價,如今明年車價預計再度調升,漲過再漲的車價恐讓有汽車需求的消費者怯步不前。
(2)國際車廠日益重視台灣高級車市
台灣早期高級進口車市場是由BMW與Mercedes所分食,但自2009年Audi原廠砸下重金深耕台灣市場之後,品牌信念獲得台灣消費者認同,Audi Taiwan今年前8個月的銷量年增幅攀升至180%。而另一國際品牌VOLVO也預計在明年對台投資10億元,拓大全台服務據點,預計年銷售台數將上看3,500輛,較今年多出1,000輛。
(3)電動車產業即將邁入成長期
今年政府開始實施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國內廠商摩拳擦掌積極申請,準備大顯身手。計畫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期為先期研究(Phase0),協助廠商進行先導運行專案研擬;第二期為先導運行專案(Phase1),協助提案單位完整執行電動車示範運行,預期在3年內達成3,000輛智慧電動車運行,建置3,000座慢充站及120座快充站,大幅提升國內民眾對於電動車的使用信心。
國內電動車產業技術也已發展成熟,如能源與新普的鋰電池獲得多家國際廠商採用,東元與日本Sim-Drive合作生產最高科技之輪轂馬達,台達電成功開發整車電力系統,裕隆也已有電動車示範運行實績,國內電動車產業技術佈局趨於完整。
加上中油已與台電、工研院等單位研究,建立充電標準系統,預計明年先設立10處充電示範據點,三年內將擴增到60處,健全台灣電動車運行環境。另外國內電動車聯盟也相繼成立,研發能量獲得充分整合。相信隨著國內電動車政策、技術與週邊建設相繼到位,預計電動車產值將有一番爆發性成長。
(4)ECFA將加速帶動國內汽車零件產值成長
目前國內已有33項汽車零組件納入中國大陸ECFA開放清單,預計2011年1月1日開始實施,並將於2013年完全消弭雙方關稅障礙。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逐年增高,而AM產品向來是國內汽車零件業強項,未來國內零件業者極有機會進軍中國大陸AM市場,分享中國汽車高保有量背後的龐大商機。
![]() |
資料來源:車輛公會,ARTC整理 |
三:小結
今年台灣車市由年初的悲觀氣氛轉為年尾驚喜不斷,是讓人所始料未及的。回顧過去一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從去年谷底強力反彈至今年的10%新高,股市也從4500點到現在挑戰9000大關,廠商競爭力度提升、ECFA正式簽約與日圓大漲等,種種未定變化無疑都牽動著國內車市正向發展。今年車市從年初各界預測的28萬到今日的33萬輛,變化如此劇烈,讓我們見識到市場變化莫測的一面。
展望明年,過去影響車市變化的總體數據仍然存在,除此之外,產業面的變化也將逐一上演。如日圓升值導致車價揚升,勢必直接衝擊日系車銷量,也間接提升了對手”歐美進口車”的競爭力,如福斯與歐寶已經打出平價進口車的策略,預計在台搶占一席之地;另外中國汽車產能大爆發,將於2015年達到產能三千萬,外銷五百萬輛的水準,屆時勢必對台灣外銷環境有所影響。
納智捷的自我品牌之路,同樣也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納智捷自我品牌雖成立不到兩年,產品的智慧創新獲得市場熱烈迴響,品牌建立的相當成功。但車輛品質是需要數十年時間來證明的,隨著汽車使用期越久,汽車本身某些潛藏的問題就會開始浮現,為品牌車廠帶來挑戰,但也唯有克服挑戰,才能更進一步帶給消費者使用信心。如近期納智捷部分車型空調系統就已出現問題,原廠已主動進行召回維修,展現出負責任的品牌態度,值得讚許與肯定。
市場本來就像大海一般,有時風平浪靜有時狂風暴雨,難以捉摸且潛藏危機,然而市場經營越加艱難,卻越能體現出台灣企業的草根性。過去金融危機時期,台灣車廠不僅抓住機會自創品牌,同時整備外銷能量,並與先進國家同步發展電動車全球戰略,至今成果顯著。
未來國內車廠發展仍將面臨諸多困難,如車價高漲、技術專利權與電動車發展等,但是我們堅信,台灣車廠的高度彈性經營策略,可以克服眼前的艱鉅挑戰,再度提升台灣車輛產業實力,相信總有一天,台灣車廠的草根實力將會成為全球矚目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