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國際燃料電池車輛發展策略與推動現況(下)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際合作部 / 蔡宜良
一、歐洲
![]() |
![]() |
圖1 歐洲燃料電池車輛政策與示範運行計畫架構,資料來源:ec.europa.eu,ARTC彙整
|
(一)Zero-Regio運行計畫
此計畫乃建構於FP6th框架下的計畫,計畫成員來自歐盟成員國的Damiler及FIAT等燃料電池車輛商、歐洲委員會及氫能供應商等產、官、學、研等15個跨國機構單位所組成,自2004年11月起至2010年5月止,計畫為期五年,由Damiler提供5輛之A-Class車型的燃料電池車輛及FIAT提供3輛之Panda車型的燃料電池車輛,於德國法蘭克福及義大利曼托瓦兩地進行試驗運行,並積極發展燃料電池車輛及加氫站等基礎設施之研究開發,如圖2所示;計畫初期以加氫站等基礎建設設置為主軸,於運行區域建置完善的硬體設施,接續積極在運行區域推動示範運行,期間投入573個人月,投入1975萬歐元經費,其中由參與企業出資1229萬歐元經費,運行距離95,000公里,減少CO2排放量效益達15,000kg。
![]() |
圖2 Zero-Regio計畫運行車輛與基礎建設建置,資料來源:www.zeroregio.com,ARTC彙整
|
(二)HyChain Minitrans運行計畫
計畫成員含括兩輪、代步車、巴士及客貨車輛等製造商以及氫燃料能源供應商等24個企業單位組成,於2006年起至2011年間,概分兩階段執行,第一階段著重於燃料電池之氫能車輛研究開發,第二階段選定於德國、法國、西班牙及義大利等歐盟會員國大舉發展氫能交通系統,藉由多型態之燃料電池車輛運行,完備相關技術與能量,目前已超過158輛燃料電池車輛加入運行推廣,如圖3所示。
![]() |
圖3 HyChain Minitrans運行計畫車型與數量,資料來源www.hychain.org
|
其他延伸性計畫包括CUTE及生態城市運輸系統(ECTS)則是目前歐洲正進行的兩大燃料電池公共汽車示範驗證項目。其中CUTE專案的目的是在歐洲不同的城市驗證燃料電池公共汽車及加氫站技術的可行性,在CUTE及歐盟其他相關項目支持下,阿姆斯特丹、巴賽隆納、漢堡、倫敦、盧森堡、 馬德里、波爾圖、斯德哥爾摩、斯圖加特、冰島(歐盟ECTS項目)以及澳大利(澳大利亞STEP項目)等城市,也都參與燃料電池公共汽車示範運行,自2001年11月啟動至今,積累了大量實際運行經驗,並透過示範運行的推動讓民眾體驗燃料電池車輛的節能減碳及安全性,提升普羅大眾對於燃料電池車輛和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認知和接受程度。
![]() |
圖4 863計畫電動汽車重大專項架構佈局
資料來源:引用「863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彙整
|
大陸燃料電池車輛發展現況與上海世博運行推動,大陸自1998年起由清華大學成功研發第一輛燃料電池車輛後,接續與北京富源燃料電池公司合作成功開發燃料電池乘用車,更於2001年與北京?能公司及北京工業學院合作,共同研製燃料電池汽車與12人座的小型巴士;2004年國家甲醇燃料汽車示範工程正式啟動,隔年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燃料電池遊覽車也投入運行,總行駛里程達1.2万公里;2006年,同濟大學亦連結跨單位共同研發“超越三號”燃料電池車輛,並參與競賽獲得不錯的評價與成績。除了產、學、研積極投入燃料電池研發外,大陸也提出了燃料電池車輛的產業化目標:2006~2010年期間,透過示範運行針對其技術瓶頸與問題點進行突破,以利進行燃料電池車輛的小批量試作,在規劃發展上希望於2010~2020年間,進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批量生產,2020~2030年,預期大陸的燃料電池車輛整體技術水準將與國際電動汽車水準相當,並且實現燃料電池車輛的商業化量產。
![]() |
圖5 上海世博燃料電池車輛運行與規劃,Source:www.expo2010.cn、同濟大學;ARTC彙整
|
綜觀國際燃料電池車輛推動策略與發展現況,台灣發展燃料電池產業已具備燃料電池產業鏈,且其上、中、下游也初具規模,相關關鍵組件也有自製研發之能力並具備國際水準,透過國際技術合作將奠下完備國內燃料電池車輛之競爭力;未來該如何推動燃料電池車輛上路運行,並讓普羅大眾認同接受將是接下要面對的考驗,國內燃料電池車輛產業如受多方支持與資源投入有利條件下,台灣燃料電池車輛之發展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