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7月重點產業新聞評析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國合部 / 黃樑傑
重點要聞評析:
1. 7月車市熱滾滾 豐田汽車買氣最旺
7月車市的買氣與天氣一樣熱,全台銷售逾3.5萬輛,月增25%、比同期增24.1%,累計今年1至7月銷售18萬2863輛,年增率達22.9%。
7月銷售量居冠的豐田汽車(TOYOTA),銷售1萬2633輛(市占率35.3%),月增48.7%;其次是三菱(MITSUBISHI)銷售5299輛(市占率14.8%),月增14.7%;第3名是日產汽車(NISSAN)4061輛(市占11.4%),月增19.6%。
接下來是本田(HONDA)銷售2696輛(市占率7.5%),月減3%;福特(FORD)銷售1910輛(市占率5.3%),月增10.8%;馬自達(MAZDA)銷售1605輛(市占率4.5%),月增17.5%;其他(含大車)銷售7568輛(市占率21.2%),月增21.2%。
豐田台灣代理商和泰汽車表示,今年初豐田美國及全球頻傳發生召回事件,為了鞏固台灣市場,和泰在今年推出4年或12萬公里保固專案,策略奏效,豐田走出汽車召回事件陰霾,7月銷售量打破今年單月紀錄。
傳出捷報的還有裕隆集團自主品牌納智捷(LUXGEN),去年9月上市銷售,今年7月LUXGEN7 MPV和LUXGEN7 SUV 2大車款以總銷量1,555輛(市占率4.4%),躋身台灣第7大汽車品牌。
LUXGEN總經理胡開昌說,銷售數字顯示智慧科技車切中消費者的使用期望,也將是國內外車壇發展的重要趨勢。
新聞評析:
7月原本就是車市傳統銷售旺季,再加上今年經濟與股市指數火熱回升,車廠也陸續發表新重量級車款,上述因素集結使得7月銷量達35,772輛,再創今年新高。在7月銷售熱潮過後,緊接著就是8、9月的淡市,此段期間國人在購車時通常會有所顧忌,若車市在8月與9月還能延續7月榮景,則今年總銷量挑戰30萬輛並非難事。
新上市車款中,Toyota Altis銷量為3,861輛,Luxgen7 SUV 1,082輛,Hyundai ix35 549輛,三款新車合佔總銷量15.3%,此三種車款對台汽車市場影響力不言可喻。另外,Altis在小改款中置入最新一代的引擎與變速箱,銷量較上個月勁揚超過五成,遠遠甩開其他車款,以暴單來形容此現象亦不為過。可以預期的是,各車廠面臨Toyota祭出這”史上最大的小改款”,勢必得有所回應,而各車廠卯勁全力角逐市場的結果,相信最後會是消費者與車廠雙贏的局面。
2. 納智捷登陸預計明年量產
小汽車雖未列入ECFA早期收穫清單,但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一手擘畫,與大陸東風汽車集團合資設東風裕隆汽車,生產自主品牌「納智捷」乘用車案,8月2日獲得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送出核准登陸設廠的大禮,預計2011年將正式導入首款SUV量產,第1期年產12萬輛。
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指出,東風裕隆汽車資本額為人民幣15.5億元,裕隆、東風汽車雙方持股各半,第1期生產12萬輛納智捷汽車及引擎,剛在台灣發表上市2200C.C SUV運動休旅車,將成為首款在大陸杭州量產的納智捷車型,現規劃2011年量產。接下來會陸續導入MPV、CEO及轎車量產。
東風裕隆汽車第1期總投資金額34億元。當初向杭州市政府申請保留及建設土地時,的確希望保留土地擴建最終年產能48萬輛,但何時做到還得看市場,屆時總投資金額將高達人民幣46.5億元。
陳國榮表示,納智捷電動車會先在台灣進行先導運行,杭州是中國大陸電動車的示範基地,東風裕隆如果能獲得北京當局核准在大陸生產電動車,以大陸目前開始規劃及執行電動車政策,納智捷SUV、MPV及CEO等多款智慧電動車,未來也會在杭州生產。
新聞評析:
2009年,裕隆創辦了台灣自主品牌Luxgen,相繼推出了MPV與SUV兩款車型,對於車輛產業競爭者而言,只有擁有自主品牌才是長期生存之道。且LUXGEN7 MPV、SUV在上市近一年以來,總計累計訂單已經破萬,相當受到台灣消費者的青睞。Luxgen 7月市佔率來到4.4%,也宣示Luxgen正式成為台灣第七大汽車品牌,這些數據表現都體現了Luxgen產品的競爭力。
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絕大部分車廠都是以合資型態進入中國市場,Luxgen也不意外。這次Luxgen在大陸總投資預計將高達46.5億人民幣,幾乎是裕隆全年營收,顯見裕隆是以破釜沉舟的決心拓展中國版圖。對於Luxgen而言,海外生產是相當重要的一步,這代表該車廠可不再受限於台灣淺碟市場,有機會能夠將銷量充高至30萬輛,甚至更多,不僅可有效壓低車輛成本,也可開拓中國市場。Luxgen此次登陸,開啟了台灣自有品牌車廠成為世界性車廠的可能性,同時也是台灣汽車產業挺進世界市場的關鍵。
3. 中美日電動車大比拼 比亞迪e6售價不超過30萬
今年年底之前,比亞迪e6、日產Leaf和通用雪佛蘭Volt增程型電動車三款電動車將率先在不同的國家上市,作為代表各自國家最新技術成果的電動車,這三款車的上市銷售將引起廣泛的關注。
比亞迪e6:不超過30萬元人民幣
作為比亞迪最新一代的電動車型,e6將在本月上市銷售,並計劃出口美國市場,預計售價30萬元。而在今年5月,30輛比亞迪e6已經開始在深圳計程車行業試運營。
e6是一款插電式純電動車,其核心從啟動電池到動力電池都採用比亞迪自主研發生產的“綠色之芯”ET—Power鐵電池,利用專用的3c充電系統,15分鐘左右就能充滿80%的電能,同樣在家用常規電壓220v下需要3-4個小時。比亞迪公佈的續航里程為300km,但是根據計程車運行的情況,續航里程為200km左右,即便如此,目前也創造了世界純電動車續航里程最長的紀錄,但是對於比亞迪e6最終能否實現量產,業界仍有許多猜疑。
e6屬於Crossover車型,外觀兼具SUV和MPV設計理念,車身尺寸為4560×1822×1630mm,軸距達到2830mm,最大功率75kW,但扭矩則達450N•m,加速時間在10秒以內,最高車速限定在140km/h。該車百公里能耗為21.5度電左右,只相當於燃油車1/3至1/4的消費價格。
日產Leaf:3.2萬美金
繼日、歐、美上市之後,日產純電動車Leaf已經開始了引入中國的步伐。本月,日產將在武漢首先投入25台Leaf試運營。而按照日產的規劃,2010年日產電動車為準備階段,2011年為進口研發階段,2013年實現初步國產,2015年為深度國產,同時實現產銷5萬輛目標。
日產Leaf採用薄型化鋰電池模組,由日產與NEC合資的AESC汽車能源公司所生產供應。在完全充滿電的情況下,日產Leaf電動車最長續駛里程可以達到160公里,這一續航能力已經可以滿足70%消費者每日的駕駛里程所需。另外,日產Leaf電動車搭載輸出功率為80kW,最大扭矩280N•m的電動機,最高車速為140km/h。
相對於比亞迪e6和通用雪佛蘭Volt增程型電動車而言,日產Leaf除了電動驅動系統之外,嚴格按照電動車的需求開發,包括降低風阻的車身一體化設計。目前,Leaf在海外市場的售價約合人民幣23萬元。
雪佛蘭Volt增程型電動車:4.1萬美金
儘管還未上市,通用已經計劃在2012年,把雪佛蘭Volt增程型電動車的產量從原計劃的3萬輛提升到4.5萬輛,可見通用對於這款純電動車充滿信心。目前,通用汽車的底特律Hamtramck工廠正在緊鑼密鼓地生產年底即將上市的Volt增程型電動車,中國消費者有望在2011年購買到這款車。
雪佛蘭Volt增程型電動車被認為是全天候、全路況行駛的電動車,完全消除了電池電動車行駛里程有限的束縛。該車通過車載小型汽油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的持續供電,Volt最大行駛里程超過500公里。其間,當行駛里程小於60公里時,Volt電動車能夠完全依靠一個車載的16千瓦時鋰離子電池所儲備的電力來驅動。當Volt車載電池電量消耗至最低臨界限值時,車載發動發電機將自動啟動,為Volt繼續提供電能,從而實現高達450公里以上的續駛能力。
上周,通用公佈了雪佛蘭Volt增程型電動車銷售價格及租賃計劃,該車定價41000美元,折合人民幣為27.8萬元左右;租賃期為36個月,首付2500美元,每月低至360美元。
新聞評析:
此三款電動車中,Leaf價格最為便宜,但續航距離較其他兩者為短,在行駛途中不方便充電的情況下,較適合於上班族短程通勤所使用;Volt續航力最足,適合於長途駕駛所使用,但其燃油發電機仍將消秏石油;比亞迪e6表現則中規中矩,且售價相對其他兩者高,但中國政府電動車補助金額最高可達12萬元人民幣,這使得e6售價僅剩18萬人民幣,價格相當具有競爭力。雖然三種車款在使用性能、結構設計與政府補貼各有差異,但皆能滿足一般使用者使用需求。
這三款電動車為市場最早期產品,未來銷售動態表現勢必引起市場關注,因為對車廠而言,市場銷量與消費者接受度都會決定現有車廠投入電動車發展資源的多寡;對消費者而言,電動車使用的穩定性,也將影響消費者購車的意願。
4. 日元漲不停 豐田擴大新興市場生產規模 縮減國內廠線運作
《金融時報》報導指出,由於日元走強,令日本車商國內製造成本上增,全球汽車業龍頭豐田正計畫擴大在中國、巴西和美國等地的生產規模。
豐田同時將減少日本內部的車輛生產量,在未來5-6年間下砍15%之多,以減緩日元上漲造成的衝擊。
豐田執行副總裁酒井敦(Atsushi Niimi)表示,公司的目標在於,將目前國內390萬輛的汽車產量縮減至約70%。
先前為應付經濟放緩影響,豐田已朝此目標前進了一大步,然而最新的公司計畫中,預想的轉變規模更為龐大且具永久性。
豐田準備在新興市場擴展工廠版圖,新興經濟體已成為全球汽車業主要的成長動力所在,公司現於日本出產的車輛,出口比率還不達半數。
豐田也打算重啟美國密西西比州的新工廠生產,該廠於2008年末尾受金融危機侵襲後,便受擱置不用至今。
根據豐田計算,目前的貨幣走向會削減公司上個財務年度(3月告終)高達3200億日元(36億美元)的獲利潛力。
在去年度期間,日元兌美元上漲8%,且在今年度仍續漲7%之多,昨日兌美元報87日元。
酒井敦指出,公司轉移生產重心的目標,是對應日元漲勢將上看1美元兌90日元的未雨綢繆準備。
酒井敦聲稱豐田不會關閉日本境內的15間工廠,僅會暫停生產運作,並降低部分廠房的產量,等待需求回復或者日元停止繼續上漲。
研究機構Advanced Research Japan分析師Koji Endo認為,這樣的舉措過於謹慎,可能有損豐田的競爭力。
新聞評析:
貨幣升值會導致國內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下滑,尤其是對以出口型導向為主的國家特別不利,如台灣與日本。日元近幾年來強勢升值,不僅降低日本車企獲利,並且由於日本汽車產品在國際市場價格會相對上揚,削弱產品價格競爭力,這使得豐田企業不得不提高海外生產比例,以維持公司獲利率。
在日本,摩托車產業早已將產能外移,該產業目前有90%以上的產能置於海外。在產品分佈上,國內以大排氣量摩托車為主,因其毛利率與售價較高,而國外則以低毛率與低價之小排量摩托車為主。未來若日幣持續升值,日本車輛產業勢必會追隨摩托車產業的腳步,將低階車款外移至其他國家,僅在國內生產較高階之車款。
台灣汽車產業一直以來發展整車外銷未能成功,此次應把握機會積極爭取成為日本車廠產能設置區,若能引進日本豐田來台投資設置產能,並導入豐田管理經驗,不僅有效提升國內汽車供應鏈產品品質,也提升國內整車外銷競爭力。
5. 打造電動車,Tesla、豐田合作跨大步
日前在美國電動車廠Tesla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時認購3%股權的豐田汽車公司,9日再宣布與Tesla加強技術合作,將攜手開發使用低價電池的電動車。
豐田執行長豐田章男9日說,豐田正和Tesla合作設計新電動車原型,並研發供Tesla使用的小型低成本電池,有別於日本車廠使用的大型電池。Tesla已證實,本月底前就會把兩款電動車原型交給豐田。
雖然豐田已是油電混合動力車的龍頭供應商,該公司仍持續尋找合作夥伴,攜手研發新替代性能源科技。豐田章男表示,合作將是豐田開發替代性燃料策略的關鍵。
汽車研究網站Edmunds.com資深編輯歐戴爾說:「豐田和Tesla不會只是短暫合作,雙方都將從中受惠。Tesla在電池電力控制方面領先其他同業,因為他們在市場獨占鰲頭。」
Tesla上月月底IPO,豐田認購5,000萬美元的股票,持有Tesla的3%股權。新的電動車計畫和豐田預定在2012年銷售的車款不同,Tesla設計的原型是以豐田兩款舊車為藍圖,再搭配Tesla的電池組和馬達製成。
豐田執行副總裁佐佐木慎一指出,Tesla使用的筆電型小電池,並非電動車技術問題的理想解決方案,因為需要數千顆電池才能發動一輛車,因此單顆電池故障的機率也較高。但Tesla的電池系統如果能發揮作用,將很有吸引力,因為其電池結構很簡單。
豐田章男透露,豐田正採取「全方位」的策略研究替代能源,未來將開發以各種替代能源為動力的車款,例如氫燃料電池車、生質柴油車,或以生質燃料為動力的汽車和卡車。
這番談話凸顯豐田對電動車的態度大幅逆轉。過去豐田高層一直對純電動車市場的潛力心存疑慮,理由是這類車成本高,且電池技術未成熟。
不過,去年豐田開始改弦易轍,推出雙人座的都會通勤車電動概念車FT-EV II,每次充電大約可行駛50哩(80公里)路程。豐田當時表示,FT-EV II展現了電動車的實用性,量產後將供市內租車用。該公司明年還計劃推出充電式的Prius油電混合車。
除了豐田,德國車廠戴姆勒(Daimler)也看好Tesla在電動車市場的前景,斥資至少5,000萬美元認購Tesla的股票,Tesla也已開始替戴姆勒的Smart迷你車供應電池組。
新聞評析:
Toyota所研發出的混合電動車Prius是現今綠色車輛領先者,熱銷於美國與日本,單一車款年銷量可達74.5萬輛。但油電混合車畢竟是汽油車進階到純電動車的過渡性產品,其環保性仍然遠不及純電動車,隨著日產leaf、通用volt相繼問世,電動車量產的可能性幾乎已經確定,嚴重威脅豐田在綠色車輛的領導地位。
為此,豐田特於今年5月入股Tesla,希望可以在綠色車輛上繼續保持領先。目前豐田與Tesla雙方正如火如荼投入電動車研究,豐田欲以小型電池結合Tesla優異的電池管理系統,降低電池結構的設計難度,發展小型低成本電池組,顯見豐田欲以”成本”策略進軍電動車市場,而非Tesla的”差異化”產品。
在市場起步初期,低成本產品有利於需求快速擴大,豐田以往所推出的低價車款都受到市場相當好評,而此次低價電動車的策略路線,是否也會掀起電動車的搶購熱潮,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