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駕駛的第三隻眼-車用影像創新發展概況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研發處 / 陳育菘
在車輛電子智慧化的時代,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與智慧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ITS)已開始朝向自動無人駕駛之目標邁進。以車用影像技術之應用特性及未來發展的潛力而言,利用機器視覺所得影像資訊,就如同駕駛者眼睛所看到各種道路情景,因此各國際大廠,皆積極投入開發相關智慧化影像偵測技術,以成為駕駛者所擁有雙眼判斷能力外的第三隻眼,提供更便利、安全與智慧的行車環境。
車用影像技術應用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相關技術對應如表1所示:
a. 前方輔助:係利用安裝於車輛前方的攝影機,偵測車輛前方的道路環境,如:車輛、障礙物、車道標誌、交通號誌和路人等,及時辨識出前方的道路環境,以提醒駕駛者,現行車輛前方的駕駛輔助系統大致有:車道偏離警示、前方碰撞警示、行人偵測警示、交通號誌辨識與智慧車燈等。
b. 側方與全周輔助:係利用安裝於車輛四周的攝影機,偵測車輛四周的道路環境,以擴大駕駛視野,現行車輛側方與全周的駕駛輔助系統大致有:盲點偵測警示、後方障礙物偵測警示、全周影像輔助系統等。
c. 停車輔助:係透過安裝於車輛後方的攝影機與角度感測器,擷取相關的環境資訊,協助駕駛人或是自動進行停車動作,現行停車輔助大致有:自動停車系統與倒車輔助系統等。
d. 車內監視:係利用安裝於車艙內部的攝影機,監視並進行乘客或駕駛人的安全輔助,例如:辨別駕駛人的正常眨眼與疲勞時的閉眼動作,或辨識乘客的體型與坐姿調節安全氣囊。
![]() |
針對業界創新車用影像發展上,大概可歸納下列幾點:
a. 業界投入此領雖已達10年之久,但在技術應用及相關產品之性能比對上,與車輛中心技術並無顯著差異,顯示車輛中心於車用影像發展上,已和國際大廠等並駕齊驅。
b. 車用影像於駕駛輔助系統上,目前主要作為駕駛視野輔助與安全警示感知用,為能應用於車輛控制感知上,國際大廠已朝向發展不同頻譜波段感測器及訊號處理技術,提昇影像系統對環境變異耐受能力(強光、濃霧、雨水)。
c. 車用影像於駕駛輔助系統上有多功合一的趨勢,例如:Mobileye的視覺化晶片,即結合偏離車道警示、前端碰撞警示與前方交通環境辨識,同時偵測車道、車輛、街道、交通號誌及行人。
d. 3D立體視覺駕駛輔助技術已成為車用影像下一個發展重點。
車輛中心於創新車用影像發展上,如圖1所示,在擴大駕駛視野與安全感知提升上,開發了雙視覺長距離偵測模組,透過2個不同焦距鏡頭的配合,有效擴大駕駛視野至雷達等級的150m,大大提升前方安全系統的感知能力。在3D立體視覺發展上,則是透過立體視覺方式,進行前方障礙物偵測,藉由2個攝影機像差資訊,精準的估算出障礙物深度座標(3D立體空間)。在多功合一上,則整合車道偏離警示、前方碰撞警示、盲點警示與駕駛狀態監控於多感知融合系統內,並進行整合性車用影像晶片開發,達到即時且全方面的監控與警示,目前整合性的車輛駕駛警示系統(大型車輛盲點警示、車道偏離與前方防撞警示)已裝載於國光客運上,進行營運的測試,如圖2所示,未來此系統將有機會裝載在所有客運車輛上,協助行車安全的提升。
![]() |
|
圖1 ARTC車用影像創新發展概況 | |
![]() |
![]() |
圖2 ARTC車輛駕駛警示系統(國光客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