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4月重點產業新聞評析

2010 / 05 / 13

車輛中心 國際合作部/產業發展課 黃樑傑 整理

重點要聞評析:
?
1.?全球汽車產量,首季勁揚57%。
今年第一季全球汽車生產比一年前大增近六成,反映車市已度過衰退的寒冬;不過,預測也顯示,成熟市場的汽車銷售要到2014年才能回到2008年的水準,最大市場美國4月的銷售也證實復甦仍然遲緩。
PwC為金融時報統計的數字,上季全球汽車生產比一年前勁增57%,其中占四分之三產值的前12大市場增幅都達到兩位數,而前五大的加拿大、墨西哥、中國、英國與日本增幅都超過七成。

這證實各大車廠對產業景氣回升的看法。其中,福斯、福特與飛雅特因看好市場前景,不約而同宣布重大投資計畫,特別是在中國與拉丁美洲的生產。然而,生產強勁回升主要是反映一年前產能萎縮的深度,當時由於銷售崩跌,多數大廠都被迫減產,甚至關閉生產線。
提供上述數字的PwC分析師麥克瑞說:「去年第一季所有車廠都嚴格控制存貨,現在見到的則是回補庫存。」由於資料無法取得,數字不包括法國與伊朗的產量。
儘管如此,由於去年推出的舊車換現金方案截止,車廠預測今年歐洲汽車銷售將萎縮至少一成。而據PwC預測,今年全球汽車生產約為6,500萬輛,比2007年衰退以前的6,900萬輛高峰還少400萬輛,也比2006年少53萬輛。

顧問業者JD Power預測,成熟市場汽車銷售要到2014年才能回到2008年的水準,也就是6,600萬輛。
本田英格蘭斯溫頓廠去年關閉四個月,現在雖已恢復全產能,但每天只有一班員工。英國本田執行董事何傑斯說,恢復危機前的兩班制需要三至四年的時間。
另外,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美國的4月銷售數據出爐,各廠銷售平均比一年前成長20%,但比3月萎縮8%。其中,日產銷售年增35%最多,現代成長30%居次,福特與克萊斯勒都成長25%,豐田年增24%,通用只成長6.4%。但以銷售量計,通用仍是美國銷售第一的車廠。


新聞評析:
依然記得去年金融海嘯襲擊,2009年產量僅約6,100萬輛,較2008年衰減13.5%,許多車廠慘澹經營度日,更甚者如美國三大車廠,紛紛爆發財務吃緊而面臨倒閉危機,都是靠美國政府緊急援助,才能渡過難關。而2010年景氣回春腳步加快,經濟復甦帶動了國際車市,再加上新興國家對於汽車需求依然強勁,使得今年全球汽車產量首季有上揚57%的亮麗成績,尤其是中國2010年預計銷量約為1,512萬輛,將沿續扮演全球車市火車頭,持續帶動全球汽車銷量上攻。
?
2.?兩岸車廠 合作案齊衝。
二年一度的北京車展4月23日開跑,多項牽動台灣車業的大事也一併展開,奧迪(Audi)宣布將對台投資新台幣5億元,擴大通路布局;大陸奇瑞汽車宣布將以台灣作為整車外銷東南亞基地,擴大兩岸合作;安徽江淮汽車將透過台灣勝榮汽車代理,引進台灣市場。

中國去年躍升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今年估計新車銷量將達1,600 萬輛,因此這屆北京車展,吸引來自全球16國知名車廠,展出多達990輛最新車款,規模刷新歷年紀錄。
包括雷諾日產集團執行長高恩在內的國際車業負責人,更是親自飛抵北京,彰顯對這次車展與中國市場的重視。

這屆北京車展上有許多動態,與台灣車業高度關聯,其中台灣奧迪在車展中宣布,今年將在台投資5億元,進行通路與銷售服務據點布局外,更要在今年底引進奧迪旗艦轎車A8L。奧迪選擇北京車展作為A8L的全球首發舞台,該車款被看好將在華人市場,取得與賓士S系列、寶馬7系列相抗衡的地位。

另一受台灣業者關心焦點,就是勝榮汽車宣布,拿下江淮汽車代理權,勝榮與奇瑞汽車的合作範圍,進一步延伸至整車外銷,及導入電動車來台產銷。勝榮預計5月起,在台販售由台灣組裝的奇瑞中型轎車Apola 與Fresh兩款轎車。其中從奇瑞知名小車QQ演進而來的Fresh,搭載1,300cc引擎與手自排變速系統,加上全套影音系統,在台灣售價僅39.8萬元,企圖與裕隆引進來台產銷的大陸吉利微型車「酷比M'car」,正面交鋒。
?
新聞評析:
近期兩岸車廠合作密集,勝榮引進1300cc的小車,與裕隆自主品牌tobe所推出的M'car,有效彌補國內1300cc汽車的產品缺口。另外奇瑞汽車也預計今年六月透過勝榮銷售2000cc的Apola,該車主被動安全配備相當完善,包括ESP、ABS與EBD,且具備六顆氣囊簾組,價格約落在50-60萬,相當有競爭力。屆時我國市場汽車產品將更加多元化,廠商競爭也將更為激烈,但對於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

3.?車市熱 前4月掛牌增23%。
國內車市「說崩沒崩」!不受貨物稅取消補助影響,4月車市再拉長紅,掛牌數2萬6099輛,再創今年以來新高。累積前四月掛牌數9.3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23%,六大車廠以MAZDA(馬自達)居冠,車商主管預估,以此態勢,第二季車市將續旺,全年銷量有機會上調。

延續此股買氣,包括台灣馬自達、中華車及三陽(現代汽車)等車商,本周將陸續發表新車搶市。Mazda今將發表Mazda6新年式,儘管受日圓升值所苦,Mazda6售價可能飆破百萬,但看好全年車市,台灣馬自達對Mazda6後勢,很有信心。

中華車則祭出「加值不加價」,針對國產主力轎車Lancer Fortis,推出1.8勁化版車型。三陽車本周五則將預告ix35國產運動休旅車,計畫取代原有的暢銷國產休旅車Tucson,預計6月上市,希望最近要買車的消費者延後購車,衝高全年銷量。

車商主管表示,原本擔心貨物稅取消,車市恐崩盤,但隨景氣轉佳,購車需求回溫,近期車市反倒說淡不淡。其中,泛福特下兩大品牌:福特與馬自達,近月更是大演兄弟鬩牆,福特3月、4月都賣贏馬自達,又把馬自達擠出五強外。

市場新兵納智捷(LUXGEN)汽車唯一車款MPV持續熱賣,但因受限產能,每月僅能交車約5百輛。納智捷透露累積訂單逾4500輛、預計6月上市的SUV運動休旅車,也在1500輛以上,未來都會反映在銷量上。
至於受召回之苦的豐田車,在總代理和泰車祭出延長保固牌後,市占率重回三成之上。儘管4月掛牌數8960輛,仍遙遙領先其他車廠,但前四月累積銷量僅較去年增一成,居六大車廠之末,年前喊出全年「拚四成」目標,看來倍感艱辛。

車市連續四個月出現正成長,亦顯示貨物稅效應淡化,車市重回基本盤,景氣亦有明顯復甦之兆。
?
新聞評析:
今年年初,許多廠商憂心在貨物稅補貼截止後,將影響國內買氣,車廠當時甚至預估今年銷量將落在24萬輛附近,因此紛紛自行推出購車優惠專案,以期保持去年年底車市銷售熱潮。車商優惠再加上今年國際景氣與台灣股市強勁爬升,帶動民眾購車慾望,車市表現超乎預期水準,前四月掛牌數已達9.3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23%,依此表現估計,全年銷量可達28萬輛,如此誘人大餅,使得各大廠商紛紛繼續加碼搶攻市佔率,如豐田推出「4年12萬公里之保固」與「3年高額度0利率分期」方案,用以挽救消費者信心與衝高市佔率;而日產也推出50萬50期,首年月付五千輕鬆購車方案,車商促銷動作頻頻,國內車市短期應能持續保持熱度。
?
?
4.?光陽中華電動機車 首獲補助
華汽車及光陽工業兩公司自行研發首款小型輕型電動車,通過工業局電動機車審議會議,具8,000元補助資格,顧不得貨物稅條例修正待審就忙上市卡位。光陽搶頭香,下周將推SUNBOY電動機車,全年擬銷售3,000輛。中華車規劃6月中旬推第1款「e-moving」電動機車。

繼益通集團旗下益通動能開發搭載鋰電池的e-MO小型輕型電動車,依據去年頒布「經濟部發展電動機車補助暨獎勵要點」,取得政府補助資格的廠商之後,工業局昨日宣佈,上週五(7日)工業局電動機車審議會議,認為中華、光陽工業兩公司分別研發的e-moving磷酸鋰鐵電池、SUNBOY鋰電池兩款小型輕型電動機車充飽電力的續航力及極速都在40公里以上,耐久性、續航力、爬坡力、加速性以及電池安全性等測試也過關審核,核准兩公司開發的首款小型輕型電動機車取得每輛8,000元補助款。

中華汽車及光陽工業兩家公司,原本規劃等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將貨物稅條例修正草案列入議程,依照現行電動機車適用機車貨物稅17%減半徵收優惠,若能比照智慧電動汽車發展方案而將電動機車涵蓋在電動車範疇,亦可享零貨物稅優惠,售價可降4、5千元,更加適合普羅大眾取代傳統二行程50西西速克達機車。但立法院遲遲沒有進展,業者決定先上市再說。
光陽經理陳福安指出,光陽首款搭載鋰電池的SUNBOY小型輕型電動機車,預計下週正式在全國3,000多個經銷據點,以5.29萬元開始販售,今年計劃銷售至少3,000輛。

中華車主管指出,掛上e-moving品牌的磷酸鋰鐵電池小型輕型電動機車,續航力35至40公里、極速45公里,充1次電需2個多小時,預計6月中旬先交匯豐及順益兩家經銷商各縣市各1個旗艦店銷售「e-moving」電動機車試水溫,未來也與各縣市機車專賣店合作,今年內銷預計販售1千輛以上,不含8千元補助款在內,售價約5、6萬元。
?
新聞評析:
工業局為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全力扶持電動機車發展,並設下「4年16萬輛」的目標,但因其補助標準的設定為提升電動機車技術,因此補助標準技術含量高,廠商想要通過有一定難度,之前僅有益通通過,使得消費者在電動機車產品標的上選擇不多。然日前傳統機車大廠光陽的sunboy與中華汽車的e-moving兩款電動機車也宣告通過補助標準,讓消費者在電動機車產品上有更多的選擇,有機會推升國內電動機車銷量。再加上電動機車在經濟部、環保署與地方政府相關補助下,最高可省新台幣2萬1000元,如此電動機車售價僅為3-4萬元,低於傳統50cc機車的5萬元,可望成為50cc機車族購車首選。
?
?
5.?中國重汽 來台投資意願強烈 投資金額上看10億人民幣 單一最大案。
頃從大陸招商返台的經濟部投資處長淩家裕昨日指出,全球最大的重車廠中國重汽對來台投資重車組裝廠意願強烈,主席兼執行董事馬純濟更允諾近期訪台,考察投資環境。
他指出,中國重汽評估在彰濱工業區設廠可行性,以一個重車廠的組裝基地,投資規模至少上看10億人民幣,如果成行,將是政府開放陸資來台後,個案投資規模最大的投資案件。總市值近3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重汽,拜全球金融海嘯國際重車大廠受創嚴重,去年重車年產量高達2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重車廠。

中國重汽這幾年快速發展、積極國際化,曾與VOLVO聯姻合作,但雙方不合,去年解約。目前中國重汽引進在全球卡車工業技術領先的德國曼(MAN)集團資金。
相關官員說,中國重汽對來台投資意願強烈,早在去年該公司二把手就來台專程拜會經濟部投資處長。
?
兩岸聯手搶美國市場
該官員說,大陸汽車相中在台灣投資,主要是台灣在汽車產業工業鏈、組裝技術、研發都有相當不錯的水準,因此大陸希望以「台灣組裝」當踏腳石,搶占海外市場。
淩家裕也說,中國重汽來台設組裝廠,確實是希望借助台灣方面的合作,符合美國2010年環保法規及台灣汽車在美國的網絡,拓展美國市場,共同搶占美國商機。

他並透露,此次招商訪中國重汽時,中國重汽主席馬純濟表示希望儘快安排其來台考察投資環境。
投資處是在上月29日籌組大規模的招商團赴大陸招商,本月4日返台。這也是經濟部今年第一波陸資招商計畫,今年預計舉辦6至8場左右,並在今年內達到1億美元的陸資來台投資目標額。淩家裕說,除了中國重汽外,包括生產公共汽車、大、中型客車的申龍汽車及奇瑞汽車也有意來台投資。
?
新聞評析:
中國重汽是中國重型汽車第一大廠商,市佔率達20%,該公司2009年14噸以上重車銷量達11萬輛。重汽來台投資可分為兩種形式,一是直接來台設廠,此種大手筆投資主要是以外銷為主,可望提升國內重車生產技術與提升國內就業率,另一是採取與國內業者合作的模式,但台灣每年14噸以上貨車加巴士每年銷量僅有一千多輛,對於中國重車營收助益有限。重汽來台營運可與台灣建立技術交流與合作關係,並增加拓展海外市場的機會。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