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現況與趨勢分析

2010 / 03 / 16

車輛中心 國際合作發展部 / 產業發展課 陳宥竹

 

2009年中國以超過1,300萬輛的表現一枝獨秀於全球汽車市場,並且以超乎預期的快速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然而,中國對於汽車產業的企圖不僅止於此。2008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突破50%,排碳量更與美國同列為全球主要排碳國,考量中國對於石油進口的需求量、環保減碳的國際共識及傳統汽車技術的掌握程度等因素,均促使中國將新能源車的發展視為必要發展方向。《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政策中對於新能源車的發展,更設定於2012年全年汽車生產之中將有10%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車產值達到5,000億元的目標。為了達到如此極具野心的目標,相關新能源車產業的扶植政策相繼推出,並投入人民幣100億元在核心技術的研發,以及200億元在推廣新能源車與基礎建設的建置,透過核心技術的掌握,不只要衝刺新能源車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更要在產業技術上深根打底,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能源車大國。
 
中國新能源車在政策的推動下,中國各家車廠均投入新能源車的開發,期望在此新興產業中能成為領導廠商,甚至不輸給歐美車廠。為了展現決心,各家車廠紛紛砸下大筆資金在技術與產能上,長安汽車預計投入人民幣10億元於新能源車整車的開發及產業供應鏈的建立,北京汽車集團將以人民幣37.8億元,分別投資於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及關鍵零組件的開發,上海汽車集團計畫在2014年前投入人民幣120億元,東風汽車將分十年共投入人民幣330億元,上述可觀的金額展現了各大車廠投入新能源車的決心,所提出的資金規模也有相互較勁的意味。
 
另外,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車用馬達等關鍵零組件方面皆有廠商佈局,例如動力電池的天津力神、湖南神舟等,車用馬達的上海安乃達、浙江達可爾等,如表1,而在動力電池的上游原料供應上,亦有天津斯特蘭、深圳貝特瑞、江蘇國泰等廠商,如表2。然而,目前在隔離膜的供應上仍是多以進口為主,技術上仍待加強。因為,中國在新能源車的發展仍處在起步階段,因此需多廠商亦藉由整合產學研機構資源以成立新能源車產業聯盟,欲結合彼此優勢來發展新能源車,並且降低初期開發成本與風險,見表3所示。

1 中國動力電池、馬達廠商

動力電池
車用馬達
天津力神
湖南神舟
雷天能源
比亞迪能源
青島澳柯瑪
比克國際
上海安乃達
浙江達可爾
星辰科技
湘潭電機
啟特動力
 

資料來源:ARTC 整理(2009.06)

動力電池上游廠商

正極材料
負極材料
電解液
隔離膜
天津斯特籣
深圳貝特瑞
中信盟固利
上海杉杉
深圳貝特瑞
江蘇國泰
東莞杉杉
天津金牛
珠海賽緯
金輝高科
深圳星源
資料來源:中聯金橋、ARTC 整理 (2010.02)

3 中國新能源車產業聯盟

產業聯盟
成立時間
參與單位
吉林省新能源車產業聯盟
2009.12
第一汽車集團、吉林大學、長春鋰源、啟明資訊等
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2009.03
福田汽車、北京公交集團、北京理工大學、美國伊頓公司、中信國安盟固利公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
廣東省電動汽車省部產學研創新聯盟
2009.07
廣東汽車、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等。
重慶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2006.09
長安汽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重慶源通

 

 

 

 

 

 

 

 

 

 

 資料來源:ARTC 整理 (2010.02)

中國政府決心推廣新能源車的產業發展與使用普及化,喊出了2020年全中國新能源車達到300萬輛,2050年達到占全年新車一半的願景。為了達到此項極具企圖的目標,中國政府推出了「十城千輛」的大規模示範運行計畫。計畫內容規劃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春、大連、杭州、濟南、武漢、深圳、合肥、長沙、昆明、南昌等13個城市展開新能源車的示範推廣工作,以財政政策鼓勵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車,並且提供資金補助。目前計畫執行已有一年左右,各地因為資源與廠商程度不同,現階段的成果展現亦是優劣不齊,如表4所示。

表4 十城千輛計畫執行現況
城市
計畫執行現況
計畫目標(輛)
北京
主要以公共交通車為主,多由北汽福田汽車供應混合動力大客車,目前已完成1,000輛運行目標
5,000
上海
運行設定為結合2010年的世博會,提供路線由新能源車作為遊客運輸工具。
5,000
重慶
以乘用車為運行型態,結合公務車與計程車,並提供最高人民幣4.29萬元購車補助。
1,550
長春
採用一汽集團的混合動力客車,以公共運輸為主。
1,000
大連
以公共運輸與公務車為主,鼓勵政府採購新能源車使用。
2,400
杭州
提供純電動車與混合動力車的購車補助。
3,000
濟南
現約有100輛混合動力公車在運行,未來將擴大新能源車用途。
1,610
武漢
現約有400輛混合動力公車在運行,預計2010年建立多點充電站。
1,000
深圳
擴大新能源車應用範圍至公交、公務及私家車,並且大量建設充電設施。
24,000
合肥
目前進度較為落後,僅約有30輛左右,運行用途為公交、計程車、公務車等。
1,400
長沙
結合株洲市、湘潭市,共同推動新能源車在公共運輸領域的應用。
4,000
昆明
目前進度較為落後,尚未有新能源車常態運行。
1,000
南昌
目前進度較為落後,僅約有10輛左右混合動力公車新能源車為常態運行。
1,000
資料來源:ARTC 整理(2010.03)
 

中國新能源車產業在政府政策推動、地方政府與各階廠商積極投入下,不論在整車開發、電池與電控系統等關鍵零組件研發、執行示範運行在現階段皆有相當亮眼的成果。再加上十城千輛的示範運行計畫,直接將新能源車的表現展示在大眾面前,亦有利於新能源車的普及。然而,中國在新能源車的投入上有呈現一窩蜂的情況,恐有浪費資源與重複建設的疑慮;而且十城千輛雖然有利於各地的新能源車普及,但也可能造成區域的競爭甚至是壁壘,尤其地方政府多採用當地車廠與廠商的產品,亦不利於中國整體產業的發展。然而,產業在萌芽階段,競爭者多且模式紊亂是種常態,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的發展雖然未達完美,仍讓人對其未來有著深深的期許。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