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亞洲最前瞻-智慧車電自駕車場域
2002 年,車輛中心所打造的全臺首座國際級試車場正式啟用,為臺灣車輛產業與實車測試打開了新紀元。23 年來,試車場支持國內車輛零組件、機車、汽車、商用車,甚至軍用載具的產品開發、驗證與法規測試,成為推動國內產業升級的重要基石。
隨著全球智慧車輛技術快速發展,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自動駕駛系統 (ADS) 已成為各大車廠發展重點,積極強化車輛安全性與提升駕駛舒適性的智慧化與自駕化技術,也帶動相關國際標準 / 法規擬訂與實施。在此關鍵時刻,2022 年車輛中心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展開「智慧車電自駕車場域」規劃與建置,這座以高標準、高規格打造,並具備技術前瞻性的實車測試場域於2025 年10月21日正式落成啟用 - 天候環境 ( 隧道 ) 測試區與自駕車高架橋測試區。
一步到位,接軌國際,ARTC 國際級試車場全面升級
車輛中心為掌握國際間智慧車輛驗證檢測技術發展及測試場域設施布建趨勢,自 2021 年起,遠 赴 英 國 HORIBA MIRA、 德 國 ATC、 匈 牙 利ZalaZONE、 日 本 JARI 等 車 輛 檢 測 機 構 進 行 考察與技術交流,並與法國 UTAC、西班牙 IDIADA建立跨國技術諮詢合作;整體規劃方面則參考國際驗證機構測試場域與國際標準,如聯合國 / 歐洲 UN/ECE、ISO 與 Euro NCAP 等規範,以滿足業者提升關鍵技術與驗證需求,建立可接軌國際的自駕車驗證能量。
歴經 4 年,車輛中心打造「智慧車電自駕車場域」可分為三大功能測試區,分別為天候環境 ( 隧道 )測試區、自駕車高架橋測試區及市郊道路測試區,可為乘用車或商用車的 ADAS 和自駕系統等 提供完善開發驗證環境。

智慧車電自駕車場域
一、 天候環境 ( 隧道 ) 測試區
長度 200m、寬度 15m、高度 5m 的隧道,測試區規劃為三車道,包含可產生降雨、造霧、照明變化等測試情境設施,以車速 110 km/h,測試車輛於大雨、濃霧與行車時逆 / 背光等多種情境。

天候環境 ( 隧道 ) 測試區

天候環境 ( 隧道 ) 測試區情境示意圖
二、自駕車高架橋測試區
長度 680m、寬度 10m,設計為雙車道道路,測試區兩端設計上下坡引道及匯入與匯出匝道,以及一處高度約4.6m 的橋下道路,可提供智慧車輛於匝道匯入與匯出道路情境、行駛高架道路與橋下道路之不同道路高度、坡度變化與 GPS 訊號遮蔽。

自駕車高架橋測試區

高架道路測試區情境示意圖
三、市郊道路測試區
呈現國內常見市區真實街景道路設施,包括有 / 無號誌之十字與 T 字路口、不對稱路口、圓環、各類型停車格、智慧候車亭與街景建築等多樣化測試情境,車道寬度 3.5 至 12 m 的雙向車道與汽機車混合車道,同時設置交通號誌系統等,此區行駛車速最高可達 80 km/h。

市郊道路測試區情境示意圖
強化測試驗證服務能量,驅動臺灣智慧車產業走向國際
自駕車所搭載的系統與零組件結構複雜、種類繁多,涵蓋感知、決策與控制等多個次系統,驗證與整合工作更顯關鍵。透過自駕車驗證場域,可逐一針對各項功能,確認系統能否即時運作以及測試系統在各種道路情境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全面提升技術可靠度與整車系統整合能力。
國內擁有全球一流的車用電子發展基礎,隨著智慧車輛發展越來越快,不少業者正從感知次系統與零組件製造,逐步升級為具備整合能力的系統開發商。在此關鍵時刻,車輛中心「智慧車電自駕車場域」將以最完整的國際級試車場與自駕車測試驗證服務作為產業發展後盾,推動臺灣成為全球智慧車輛系統供應鏈的核心重鎮。
以上資訊摘自ARTC車輛中心2024年報,更多資訊請參閱。 https://www.artc.org.tw/tw/knowledge/annual